第82章 单骑斩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次,有三杆长矛同时迎面刺来。  

陈三石鬼魅般身形腾挪,瞬息之间便不在马背之上,而是一只手抓着马鞍,身体完全悬挂在侧翼,有惊无险躲开这一击。  

他在对方收回长矛之前,腰肢发力,弹簧般回到马背之上,直接把扎来的长矛木杆全部揽在腋下夹住,手臂之上肌肉虬结,龙象之血搭配九龙活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轻松折断木质矛杆。  

“呼——”  

身后又传来锐器逼近的声音。  

陈三石凭借听觉,判断出此人聪明,知道他身形灵活难以命中,干脆攻击白鹄马。  

“走!”  

他纵身一跃而起,于半空中探出长枪,把失去兵器的一名长矛兵扎穿挑起,占据他的马匹,用他的尸体当成兵器砸向后方。  

这个过程中,白鹄马不再有负重,前冲速度陡然暴增一截,成功躲开身后的一刀。  

心意相通!  

直到此刻真的上战场,陈三石才明白这一点有多么重要。  

他重新跳回白鹄马身上,连着戳死三名骑兵,再度冲出包围圈。  

不过十几秒钟。  

就死掉六七名骑兵。  

“大人!”  

蛮族骑兵一时间竟有些犹豫,没有立即发出第三次冲锋,而是齐齐看向他们的百户大人。  

但不等他们得到指令。  

反而是白马武将主动杀将而来。  

混乱中。  

陈三石的视野被刀枪剑戟填满,铺天盖地都是杀机,四面八方全是敌寇,他也没时间区分哪个是武官,哪个是卒子,不断挥舞着芦叶长枪,戳死一个又一个的蛮子,同时还要兼顾各個方向的袭击,鲜血漫天飞溅,好似一场血雨。  

如此火力全开的状态下,对于任何武者的气血来说,都是一种极度迅速的消耗。  

武者,除去肉身外,是靠气血来强化攻击的。  

就相当于一直在使用技能,消耗蓝条。  

蓝条一旦耗空,就只能单纯依靠肉身的力量。  

还好,他的蓝条比常人多一点点。  

龙象之血奔流不息,陈三石浑身发烫,不过丝毫没有感觉到疲惫,手中长枪愈发稳准狠,在他面前,一名又一名骑兵栽落,哀嚎声接连响起。  

“给我继续!”  

蛮族百户握着弯刀,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局面,准备再消耗消耗对方的气血,就亲自动手。  

武者突破到练骨境界之后,提升的主要是防御力,肉体力量和速度,对于气血提升不大。  

因此,理论上来讲。  

想仅凭骑兵杀死练骨武者,成本会非常巨大。  

但用二十余骑的命,差不多就能消耗对方一半左右的气血,这个时候他再出手,就等于占据上风,再有人协助偷袭,完全可以轻松斩首!  

二十几条命换一个练骨将领的命,相当划算。  

然而很快…  

蛮族百户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  

因为这名年轻的大盛武官,似乎跟刚开始的状态没有区别,一连杀了二十余骑兵,仍旧看不出任何气血减弱的迹象,甚至没有用上练骨武者特有的防御能力。  

直白点说,连皮都没破!  

连是练骨境界的哪个阶段,都没看出来。  

“不可能啊,探子两个月前传回来的情报,只说有个练骨功法入门的年轻百户,哪来的这种战斗力?短短两个月又突破了?而且这看着简直就是小成、乃至大成的实力!”  

蛮族百户大脑宕机。  

就是因为这个情报,他才决定快速围杀对方。  

但现在看来,情报有误。  

“没时间了!”  

耽误的这会功夫,大盛骑兵快要追上来。  

“撤!”  

蛮族百户大喝一声,“首当其冲”撤退。  

只剩下三十余骑的蛮子们早就不想继续下去,一个接着一个地调转马头往北逃跑。  

“大人!”  

“他还在追!”  

“什么?!”  

蛮族百户微微侧身回头望去,果然看见白马火速而来,胆敢阻拦的骑兵,统统惨叫着跌落草地,势不可挡,眨眼之间就离他不到十丈。  

“你非要求死?!”  

蛮族百户勃然大怒,说到底他也是练骨小成,一直不用动手,只是为求稳。  

退无可退,无需再退!  

他趁着对方刺死一骑还未收枪,驾马冲去,手中弯刀化作一轮黑色月光,凌空劈落,直割咽喉。  

“呼——”  

芦叶长枪以极度不合理的刁钻角度刺出,后发先至,须臾之间便抵达敌将心脏位置。  

蛮族百户大惊失色。  

他想躲也来不及,只好用裹着护腕甲片的手臂去格挡。  

“嚓——”  

护腕甲片像是纸糊般破开,骨骼坚硬的手臂被毫无难度的扎穿。  

蛮族百户忍着剧痛,想要用手去抓住枪杆,来限制对方的行动,再以伤换伤。  

可惜,他没有这个机会。  

三米多的长兵器,理应十分笨重,偏偏在对方手中,比一把匕首还要灵活,连看都没看清楚,枪刃就从手臂骨肉中消失,再出现时,已经扎在他的心窝处。  

“咔咔!”  

陈三石贯彻全身的气血轰然爆发,力量汇聚于筋络虬结的强壮手臂,再传递到芦叶长枪之上,枪尖好似钻头搅动,碾碎骨骼后捣入心脏。  

他将咽气的蛮族百户尸体高高挑起,如同旗帜般在空中挥舞一周,然后抛飞出去,将一名趁机逃跑的骑兵连人带马砸翻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