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聚灵液驱云布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秋虹端坐在蒲团之上,也不理睬进来的二人。  

腰间二气藤所化的腰带上,此时又多了黄、白两种颜色的耗子剪纸。  

昨日方一出门,黄三便提醒他附近有它们的味道。  

于是便装作河边散布,有心算无心,轻巧的拿下了这一只黄色主湿气的瘟鼠。  

接着带着黄三在城中转了半天,却也只逮到一只主寒气的白耗子。  

剩下的两只,不见踪影,也不知是被其修行人顺手除了去,还是察觉到危险自行跑了。  

无奈便只能打道回府。  

但这几只耗子虽跑的跑除的除,没了踪迹,但也留下满城疫病之气。  

寒暑湿热风!  

五气轮转,寻常凡人沾上一点,便免不得大病一场,消耗元气。  

若无人料理,几日过去,青壮幼年尚能撑的过去,但城中老人怕不是得去十之八九。  

这涑玉城也将变成,满城素缟,哭喊之声连天。  

所以说,这事还不算了结。  

昨夜归来之后,秋虹便一直思索解决的办法。  

猛然间抬头看到杏树摇曳,顿时便有了注意。  

这地下的那道天一真水煞,正和他用。  

要知之城中居民不多,但也足有上万之数,若是挨个去救助,怕是来之不急。  

秋虹便另想它法,将太乙生生葫芦中最近产生的灵液尽数取出,化入水汽之中,升腾成云雾。  

在这涑玉城中,下上一场生机灵液之雨,以此来祛除残留的五种疫气。  

半夜苦工便是运用真功上的采煞之法,往玄关窍穴中采取地脉的天一真水煞。  

时至方才,才将将够了合用的数量。  

厅堂内秋虹心念一动,他这一道术法根本法力已成,只要将其打出在面前云雾之中,顷刻间便能唤来乌云,下上一场绵绵秋雨。  

只是冥冥之中,他感应到了天机祸福。  

若是其他的剑修还不能轻易的察觉,但像他这般修灵机变化的斡旋青冥气之修,念头敏锐,在有关自己的天机变化的一瞬,就察觉到了一些不同。  

原是他动了这宅院地下水脉的煞气合练法术,这煞气并无修行人察觉,但日长月久之下还是与附近的精怪水族有些气机牵连。  

这附近颇有一些水中族类、地脉玉石、或像这株杏树一般,因为感受地脉煞气而成妖、成精、成怪的。  

自己取了这口煞气一半,冥冥中就断绝了它们其中一些的修行之途,和他们产生了一些牵连。  

当然秋虹大可不做理会,任由它去便是。  

这又不是一口特别大或是珍惜的煞气,会惹来其他修士贪念,与自己产生纠葛。  

这些小精小怪,就算自己不加理会,结下的因果纠缠也十分的微弱,难生什么后患。  

“不过......”  

秋虹心里念头一转:“我除了那青道人五瘟鼠之三,虽然未伤到起根本,但也得让他修养一段时时间,轻易不能动用此物。”  

“而今又要用这煞气合灵液祛除疫气,怕不是因果纠缠之下,那道人将会来找我麻烦。”  

“还是莫要小气的好!”  

有了计较,他打眼一观,瞧见宅院四处灵机变化。  

黄红为杏树,青白为地下一块灵玉,墨绿带玄则为外边河道里的水族,一只驱赶地下河道的移脉小童子......其他种种不一而述。  

但无一例外俱是隐匿踪迹,不敢轻易暴露在修士面前。  

唯有那只有后台,想来讨些好处的颜如玉,安稳坐在赵公子的耳朵之上。  

“这般取巧炼法术,引来外劫果然十分恼人,天地造化的便宜果然还是不好占。”  

秋虹暗自嘀咕一声,却也不道自家截留了大半的煞气在玄关一窍中洗练剑器。  

丹田气海之中,一道根本法力显化出来。  

成一道乌云,悬在上空,与以往的景象大为不同。  

术法本质不同,其法力的外在表象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之处。  

这是一道名为云雨术的术法,记载于一本培育灵植的道籍之中。  

秋虹将它盖头换面一番,不以汇集的灵机化雨,而是直接提供作为雨水的材料,它充当下雨的工具,如此而已。  

赵徵带着自家的管家在小院里候了半个时辰,秋虹那便终于将眼前的灵液化合完成,可以将法力打出,运转术法。  

只见他轻呵一声,一点乌色灵光从手指间迸射而出,直接没入了空中飘浮的灵液之中。  

霎时间便将大部分的灵液染成黑色,唯余下来一小部分,翠绿更胜以往。  

举手对着乌云轻轻一扇,只见它迎风便动,直直的向门外飘去。  

过了院中惊奇看着的主仆二人,随风长大,待直上了天穹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片巨大的乌云。  

将太阳的光辉遮掩,见不着丝毫。  

天穹黑暗一片,开始有闪电划过,雷声响起。  

便听到,外边有人叫喊!  

“要下雨喽,快回家收衣服。”  

赵徵和李管家对视一眼,觉得自家应该不用担心收衣服的事。  

更觉里面之修出手不凡,悄然立在原地等候。  

玄关窍穴之中丝丝清亮若水光的天一真水煞,在谪仙剑上缠绕,然后升起一缕黑烟。  

那时剑中杂质与煞气中的杂气,一并被锋锐至极的剑气斩出。  

洗练剑身的同时,也在将这一丝丝天一真水煞复归本源,纯净如一。  

眼见时候差不多了,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