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剑理九分今知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秋虹盘坐在蒲团之上,腰间垂落一个小塔。  

黑乎乎的模样,颇不起眼的样子。  

除了紫霄宫又能是何物呢。  

正是秋虹昨日晚间又花了五十仙功,进入了清穹之下,特意将其带出。  

只是为了验证一番心中的猜想,看看其内智慧灵光的获得是否跟自己想的一样。  

不过这次,玉环儿这个烦人的女人这次倒是不能跟出来,不知道时候是否和其法灵的身份有些关联。  

也幸好如此,不然还得他麻烦解释一番。  

“青冥之剑,理为九分。”  

树下的陆攸开始缓缓的讲述起来。  

秋虹聚集起精神,听了起来,关于这用剑的九种理念他还是颇感兴趣的。  

“其上三为剑丸之道,细分三种变化,为御器、养丸、催发剑光。”  

“其中三为御剑之道,分多寡之剑,多者聚合成阵,行剑阵之路,寡者分繁复变化与望气破一。”  

“其下三为它剑之道,一为剑不离手者,二为认为剑者不必拘泥于锋锐之心形态,心中有剑意则万物皆可成剑,其中又分操琴与其它。”  

“此上中下,不分高低,只为叙述之顺序。”  

说完这些,他顿了一下,从一旁水池中舀起一杯玉露灵浆饮下,似是在润喉咙。  

秋虹细细琢磨这九种不同的路数,倒也没分出个所以然来。  

俗话说得好,殊途同归。  

路走到最后的终点还不是只有一个,纠结这些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  

但或许其中有些他不知道的内情,也不敢妄自评价。  

陆攸又继续说了起来。  

“我修者为中三者,其中繁复变化之剑,想来你们你也都看出来了。”  

诸多真传情不自禁的点头。  

显然场上都是修行多年的有成之士,秋虹能看出来的东西他们自然也能看出来,说不定看到更为透彻。  

“因此我所讲之剑理,自然为我所修、所悟之言。诸位一听则罢,触类旁通可,却是不能循我之路。”  

“要知,每个人的剑都是不同的,你们要明悟自己的路。”  

这些话显然是他作为师伯和一个走在前方看到更多风景的前辈,做出的一个提醒。  

当然,听与不听,自然是场下诸位的事情。  

和他无了关系。  

听到这,秋虹对这位陆师伯的印象又是不由的好了几分。  

心中就愈发好奇,他与自己师傅因何而生不快。  

看他那样子,应该是不像那种因为所修剑法道理不同,就厌恶他人的人啊!  

秋虹迷惑。  

“既然如此,我便主讲这剑光分化一门神通......”  

陆攸字字珠玑,讲述之时,还不时的显化出剑光,为他们慢慢演示,探究剑光为何能分化的内里根节,以及修行时的主要关键所在。  

讲到兴处,挥手剑光依苍天,化作接天长虹。  

然后再一展示剑光分化之能,顿时之间,青穹化作一片氤氲七彩之天。  

看的秋虹直直咋舌。  

果道,青冥的先辈们是有先见之明的。  

一位剑修讲到自己的剑的时候,是不可能收敛平静下来。  

唯有给听的人多做些保护,才是真。  

识海之中,玉露灵浆化作的灵光不断闪烁着,将那些超出他能理解的言语,分解成莫名的感悟,传递到他的心头。  

缓缓的他对于灵机转换之间的道理更是明了了几分。  

但看他一道剑光发出,是显现七彩之色。  

实则在他发出的一瞬,那剑光就分化出七重变化,每种对应一道颜色,一种功用。  

说为七彩,其实是为一种无色的延伸。  

陆攸所发出的每一剑,都蕴含着一道大神通。  

那其中蕴藏的威力,着实不敢想象。  

金丹修士的威势,窥见一二分,便足以察觉其之强大。  

现在他明白了为什么场上的真传,包括罗衣在内都是缩着头看天上的剑光了。  

不是别的,那是怕啊!  

万一陆攸一个手抖,那可就不是区区玉露灵浆能够护持住的事了。  

想到这,秋虹不由的也缩了缩脖子,小心的看着天上的剑光。  

生怕他此时就要了解和自家师父的恩怨。  

自己一不小心做了倒霉鬼。  

好在,他并没有如同秋虹所想一般。  

而是在讲述完毕之后,一挥手悄然的撤去剑光所化天幕。  

看其样子,是不打算再讲其他,准备结束今日的讲道了。  

秋虹抬头一望天穹,只见不知何时,太阳已经偏西。  

居然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数个时辰之久了。  

这时,他又忽的开口说道:  

“青冥已有十数年不曾收得真传入门,今日也非是广开山门之时。”  

“但曾吾听闻,近些时日有两位道种入得西山灵池,不知是哪位师兄弟的高徒,可否站出来,让吾一观啊!”  

秋虹一惊,知道该来的是躲不掉的。  

于是便大大方方的占了起来,手掐青冥剑印。  

恭敬道:“晚辈秋虹见过陆师伯,家师叶鸿。”  

“另一为则是我的师妹,却是由于太过年幼,我让她在山中静修,今日不曾前来聆听师伯将道。”  

“灵池道种?”  

“这二人何身份,有甚跟脚,方一入们就能灵化游鱼,入得灵池之中。”  

“灵机鼎盛,气运勃发之辈方可!”  

陆攸尚未回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