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心境深山树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拍拍手,秋虹起身。  

如今只是个初步的祭炼,从吸纳的灵机着手,好让它能够一点点的适应。  

这是个得慢慢来的法子,下不了猛药。  

阴阳二气禁分化阴阳各成体系却又互相交融,他在这日上三竿的时候打入阴属禁制,自然还要在月上梢头之时再打入阳属禁制。  

如此才能阴阳相继,往复还生。  

待日后若是秋虹能寻来两道上品的日月灵机,在两个葫芦空间中分化成大日皓月。  

到了那时,就不再需他以真气祭炼禁制,而是阴阳轮转葫芦自行祭炼自己。  

“妙哉!”  

秋虹鼓手称赞。  

这般法诀已经算的上奇妙,而这般奇妙的法诀出自自身之手,就是更令他生出几分喜悦的感觉。  

就是先前开辟玄关一窍成就真气时,他的心境也只是略有波动,不见悲喜。  

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努力修行的必然回报,就像人们苦苦追寻某物反而到手之后便心生索然无味之感一般。  

而这法诀却是意料之外的东西,更能让人心生波澜。  

“大惊、大喜,我的心境有些乱了。”  

“如此,这几日却是不益修行。”  

“不过也好,每日采气一二,剩下时间便调整一番,好待三日之后去瞧瞧那轮回诸天又是何种妙地。”  

秋虹负手长立,念头转动,将杂乱的思绪镇压而下,复了往常那般的平静姿态。  

今日为何频频拿捏不住心境,多有激荡?  

一则是今日发生的事超乎平常,太过震惊了些。  

二来就是修为方方突破,念头激增,有些收束不住,导致杂念从生了。  

这修行第二境为何称作锻念,盖因真气成就反哺己身,改易道体,增念提神。  

念头多了,便不好把控,所以这个阶段的修者容易被情绪把控,直至他们将念头纯一,空中生神,成就神念。  

俗世中大多剑仙、奇人之类的话本传说,也是这境的修士出了修行妙地,借滚滚红尘磨练念头,锤锻道心所留下的事迹,被旁观有心之人记下,流传世间。  

既然这几日不打算修行,那秋虹就去提了竹筐,将手斧往里一扔,下山去了。  

竹屋内吃食已经不多,还需采摘些回来,还有所需的木材,这三日闲暇正好将之凑齐。  

晾晒一番,待他一探轮回诸天之后,相必回来便能着手建造之事。  

田茹在一旁心不在焉的舞剑,将自家师兄的举动收入眼中。  

“啪!”  

劲风将贴在葫芦上的纸张吹走,打在她对的脸上,将她惊醒。  

“修行之道,也注松弛,即然心神不定,就且自去玩耍一番,再来习练。”  

林道深处,悠悠的声响传来。  

“哼,坏师兄!”  

田茹将脸上黄纸一把拽下,拂去木剑上的灰尘,轻轻放在石桌上。  

眼珠滴溜溜的转了下,跑向河边,吹了几声口哨。  

......  

田茹这个年纪自是孩童的贪玩时期,虽然她颇为自制,但也难抑天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久持。  

秋虹自然不会强行要求她一口气习练两个时辰的剑术,合理的规划修行时间,这是秋虹给她上的第二课。  

许是秋意将近,林中的落叶多了几分,枝头的繁硕也多了数种。  

“嘶!”  

秋虹倒吸一口冷气,将嘴里的山葡萄吐出。  

看着翠绿的一串,入嘴却是无比的酸涩之感。  

“不到时候啊。”  

他悠悠起身,向着山林深处的楠木群落走去。  

形走之时,眼神扫向四周。  

这些时日多读灵材药物之书,也识得了一些基本的灵药。  

山林之中,自是最益滋长这些东西的地方,寻来辨认一二也算能印证所学,更能添些食物。  

“咦!”  

秋虹目光一亮,似是发现了什么。  

快走几步,向前波开草丛,一株约有三尺长的植物出现在他的眼前。  

叶片轮生,呈条状披针形,挂着一朵朵伞状的小花。  

“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  

秋虹摇头晃脑,背出书中所述。  

手上剑光翻转,将泥土挖开,露出地下圆柱状的根茎。  

只见其上坤土灵机流转,微黄如润玉,不沾泥土纤尘。  

一把将其拽起,除去根须,放入了背上竹筐中。  

俗世人通常将人参、灵芝、茯神、黄精称作四大仙药,说食之可成仙。  

虽然这不过是他们纯洁质朴的想象,但这四种最容易培育成灵材的植株确实是比较受修行中人的欢迎。  

无论是化药合丹,还是秘制做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虹手中的典籍里便记载着这么一篇方子。  

“以九水九蒸九暴,成膏,食之......”  

自顾说道的声音在山林中越传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  

“树兄,好久不见。”  

秋虹将竹筐放在宽广的树阴下,取出石斧,用背部敲了敲树干,算是打了声招呼。  

高大的楠木一动不动,不曾有回应,  

只是仔细瞧去的话,就可以发现树下的阴影似乎在缓缓的抖动。  

“树兄还是这般沉默,也罢,我就不打扰你了。”  

秋虹嘴角泛出浅笑,这积年老树精还是那般的胆小。  

说完,便寻了四周一颗模样周正的,抡起斧头,哐哐的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