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辞让徐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色降临,张飞率领骑兵,精疲力竭的赶了回来,闷闷不乐,满脸遗憾,道:“大哥,袁术那贼子逃得飞快,让俺给追丢了…”  

“没关系——”  

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一声:“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就算逃了回去,也不可能再侵犯徐州,丢了就丢了吧…”  

“益德攻破敌阵,抢占敌营,也算是大功一件!”  

“嘿嘿嘿…”  

张飞挠了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能够攻破敌阵,主要还是国让功劳…”  

“大家都有功!”  

刘备大笑一声,召集麾下将官,一同聚餐。  

这天夜里,青州军大营中,篝火通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他们终于赢得了决战胜利,总算可以放松下来,除了不能饮酒,任何食物都能放开了吃!  

同时,下邳城内的徐州士民也都点燃了篝火,连夜清理堵塞城门的杂物!  

经过彻夜忙碌,终于打通了所有的城门,引来一阵阵的欢呼…  

所以,第二天凌晨,天色刚刚发白,下邳城的所有城门轰然打开,里面的士民百姓已经被困了近二十天!  

如今,总算可以出城了!  

天还没亮,他们就已经聚集在那里等待,一看到城门打开,就欢呼一声,一涌而出!  

其中大部分百姓都要为生计奔波,有的提着斧头,拿着绳索,出城砍柴,打算多补充一些,也有的赶着马车,准备前往周围的村庄,购买粮食布匹…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比较闲暇,聚集在城墙下方的俘虏营外,对着里面的俘虏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甚至还有人前往双方大军对战的战场,似乎想要捡些东西回去,但却被浸着鲜血的泥土吓得够呛…  

早饭之后,陈登带领一群徐州士人,赶往大营拜会。  

“恭喜使君击败袁军,大获全胜!”  

他们拱手行礼,齐声道贺。  

如今,刘备虽然还缺少一个名头,但却很快就会成为整个徐州的主人,自然不能有丝毫怠慢!  

“不必如此多礼——”  

刘备面带微笑,连连摆手,道:“诸位贤达在下邳城内,能够保持稳定,将袁军拒之城外,对徐州士民也算是大功一件!”  

不得不说,要是万一让袁术突入下邳,据城而守,刘备要想攻占徐州,肯定会极其困难!  

如此说来,他们对于刘备来说,确实有功。  

尤其是早已投靠过来的陈登!  

正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些人听到刘备的夸赞,也都满脸自矜,心中颇为自得。  

“使君——”  

陈登脸色一整,再一次的拱手行礼,郑重其事道:“如今,陶公老迈,多次遭到外来入侵,却无力抵挡,心中很是愧疚…”  

“然而,使君却不顾生死,三番五次的出兵救援,甚至还舍命追击曹军,为我们徐州死难的百姓报仇雪恨!”  

“因此,陶公心灰意冷,准备辞官归隐,告老还乡,却放心不下徐州士民的安危,就托付下官,告知使君,希望使君能接管徐州,保境安民…”  

终于到了托付徐州的场面!  

听到这话,站在后面的张飞等人立刻就呼吸粗重,两眼放光。  

刘备却心中平静,面不改色,因为这是他们早就商议妥当的,现在不过是瓜熟蒂落而已。  

虽然这是他的应得之物,也想立刻答应下来。  

不过,该有的礼节却不能有丝毫马虎!  

按照古历,一定要经过三辞三让,才能接受下来…  

于是,刘备装模作样的摇摇头,连连摆手道:“徐州乃大汉治下,朝廷要职岂能私相授受?”  

“就算陶公想要辞官归隐,也应该上告天子,请朝廷降下令旨,派遣官员…”  

陈登看他如此模样,也同样心中暗叹,感觉有些无奈,不过,按照礼节,该走的程序却不能缺少——  

“使君,如今天子和朝廷远在长安,路途遥远,危险重重,就算派遣使臣,短时间内,恐怕也无法往返!”  

“然而,陶公年老体弱,伤病缠身,徐州境内的士民百姓危在旦夕,怕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正所谓事急从权,还请使君万勿推辞,暂领徐州,保护徐州百万百姓的生命安全!”  

“这个…”  

刘备似乎也考虑到实际情况,皱着眉头,沉吟片刻,道:“就算在短时间内,联络不到朝廷,也应该听从徐州士民的意见,如此才能更好的保境安民…”  

“我们徐州士民全都希望使君能够接任!”陈登左右看了看,郑重其事道:“使君不但多次出兵,救援我们,甚至还不顾生死,为徐州死难的百姓报仇雪恨!”  

“因此,我们徐州士民一致同意,希望使君能够接任此职!”  

紧接着,在他身后的其他士人也都拱手行礼,齐声说道:“我们确实希望使君能够接任徐州!”  

如此以来,刘备虽然没有收到上层朝廷的命令,但却得到了下层士民的支持!  

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  

当然了,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一致同意,但却必定还有许多不同意的!  

不过,那些肯定只是少数人!  

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很合理吧?  

可惜,刘备现在,还是不能立刻接受。  

于是,他就摆了摆手,道:“这些只是你们的一面之词,本官首先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