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斗智斗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袁术收到睢陵失陷的消息后,立刻就紧急联络早已收买的曹宏曹豹等人,希望能尽快谋取下邳城。  

可惜,仅仅只在一天后,刘备就收到了张飞送来的捷报!  

“好!好!益德果然大有长进!”  

刘备满脸兴奋,拍着手中的密信,喜笑连连。  

“恭喜使君——”  

郭嘉站出来,拱手道贺:“我军袭取睢陵,截断了袁军的后勤通道,此时已经胜券在握!”  

徐荣、太史慈、田豫等人也都满脸喜色,赞叹连连。  

“此战尚未终结,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刘备摆了摆手,止住他们的兴奋,脸色一整,转而问道:“奉孝,袁术得知这个消息后,将会有什么反应?”  

“很简单——”  

郭嘉抖开折扇,一脸自信,道:“现如今,摆在袁术面前的,只有三条路可走——”  

“其一,联络淮南寿春,继续向东增兵,同时,派兵南下,合力夺回睢陵,重新打通后勤通道…”  

“其二,全军后撤,顺着泗水向南,在下相附近,转而向西,沿着睢水,离开徐州…”  

“不过,按照袁术的性格,必定不会选择这两条道路!”  

“如此以来,他们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收买下邳守军,让其暗中打开城门,放他们率军入城!”  

“有了下邳城池,以及城内的粮草辎重,袁军才有能力与我军继续对峙。”  

“有道理!”刘备沉思片刻,连连点头。  

前两项选择,风险太大!  

无论是重新夺回睢陵,还是全军后撤,都是极其危险的!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  

之前曹操南征徐州的主力大军,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相比之下,还是袭取下邳更加安全一些!  

而且,袁术率领十万大军,东征徐州,若是如此轻易的空手而返,那就让人太不甘心了!  

“既然如此,我们该应如何应对?”  

刘备抬头看向郭嘉,虽然他在内心深处,已经有了主意,但在发布之前,还是应该让属下畅所欲言。  

“我军应对也有三条——”  

郭嘉伸出手指,继续道:“首先,请使君派出士卒,在下邳城外,以及袁军大营周围,大肆宣扬睢陵失陷的消息…”  

“用来扰乱袁军的士气和军心,并坚定下邳城内士民百姓的守城信心!”  

“确该如此!”刘备点头同意,转身看向一旁的太史慈,命令道:“子义,我令你率领轻骑,护送十辆指挥车,前去袭扰,大肆宣扬睢陵失陷的消息!”  

如今,他们在马车上面,装上大喇叭,改装成轻便的指挥车,用来袭扰敌军,散布消息,非常方便。  

“喏——”  

太史慈应诺一声,领命而去。  

“第二,袁军要想袭取下邳,唯一的方法就是收买内应,偷偷的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  

“不过,要想破除此计,也非常简单!”  

说到这里,郭嘉停顿一下,满脸微笑着,看向刘备,道:“使君,不知你想要稳妥一些的对策?还是激进一些的?”  

看到他那一脸坏笑的模样,刘备自然也想到激进对策的坑人之处,不过此时,优势在我,用不着那么麻烦了…  

于是就沉思片刻,道:“如今,我军胜券在握,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就选稳妥一些的吧…”  

“若是如此,就请使君知会一下陶公和陈元龙,让他们在下邳城内,把所有的城门彻底堵死!”  

说着,郭嘉合起折扇,脸色一整,道:“如此以来,就算袁术能够收买内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率军入城!”  

“下邳城内的士民百姓,也就再也无法影响到这次战斗!”  

“这个对策,确实很简便,也很稳妥!”刘备点头同意,立刻派人前去通知。  

古代守城作战中,绝不仅仅只是守在城墙里面挨打,必须要出城反击!  

所以,正常情况,很少有人会把所有的城门彻底堵死!  

一旦这样做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以及对战场的控制权。  

不过此时,对于下邳城内的士民百姓来说,根本不想亲身加入到这场争夺大战中!  

他们现在,已经失去了军心和斗志,只想守在城头,等到外面两只大军决出胜负之后,再投向获胜方。  

所以,只要能让他们远离战场,肯定能得到所有士民的鼎力支持!  

“最后,我们与袁术大军决战在即,请使君尽快召回益德将军,只要在睢陵城内,留下臧宣高麾下即可。”  

郭嘉用折扇敲着手掌,满脸自信,似乎根本不担心袁军重新夺回睢陵。  

“好——”  

刘备点了点头,立刻派人传令,让张飞率军回返。  

同时,给臧霸划拨两千士卒,连同原来的手下,一共五千大军,驻守睢陵。  

这也是刘备担心他兵力不足,守不住城池,多分了些兵马。  

不过,也就只有两千人而已,无碍大局,自然也没有人反对。  

下邳城内,袁术的使者再一次找到曹宏和曹豹,让他们尽快打开城门,放袁军入城。  

不过,他们两人考虑到此时的形势,心中颇为迟疑…  

“两位,你们与我家将军勾连日久,甚至还主动放弃南方的城池,交给我军,难道还想继续骑墙吗?”  

“若是我们放出你们背叛徐州的证据,不知道陶公将会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