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濮阳计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拜见使君…”  

濮阳城内,吕布在陈宫张邈等人的推举下,继任兖州刺史。  

现如今,他的头上,还顶着朝廷册封的奋武将军。  

以将军之身,担任一州刺史,绰绰有余!  

过一段时间,他们还将派人西行,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得到正式册封的兖州牧。  

同时,也会在长安城内,暗中打探,为将来的迎奉天子做准备。  

吕布正襟危坐,脸上有些绷不住的笑意,等到低级官吏拜见之后,鱼贯而出,府衙之中,就只剩下陈宫张邈,和高顺张辽。  

“公台先生,孟卓先生…”  

吕布对着两人拱了拱手,一脸诚恳道:“本将能有如此地位,多亏两位鼎力支持,某家日后,绝不会忘记今日之恩!”  

“曹阿瞒盗墓屠城,天怒人怨,吾等也只是顺应民心而已…”  

陈宫捋了捋胡子,脸上满是笑意。  

经过此战,终于驱逐了曹操势力!  

以他为首的兖州士族各有所得,颇为满意。  

“公台先生,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吕布拱着手,目光炯炯的盯着陈宫,想起了之前他为自己描述的未来规划。  

“这个…”  

陈宫皱了皱眉,沉吟片刻,道:“现如今,天灾降临,飞蝗肆虐,今年的粮食恐怕将会大面积绝收…”  

“我军此时,应当镇之以静,安抚百姓,以防发生民乱…”  

虽然已经掌控兖州,他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迎奉天子,可惜,天灾之下,粮草不足,任谁也没有办法。  

“不过,在我们兖州内部,也有不少豪强,勾结曹贼…”  

陈宫捋了捋胡子,目光转冷,继续道:“尤其是山阳李氏,竟敢出兵助曹,偷袭刘玄德!”  

对于这些人,自然不能轻恕,一定要趁此良机,清理一番,也让支持自己的士族豪强捞上一笔。  

“哦…不如就让本将出手,灭了李家,为玄德兄报仇!”  

吕布听到这种事,立刻就来了精神。  

他的麾下骑兵战力虽强,但却军纪败坏,非常喜欢劫掠士民,也因此而遭到袁绍袁术的忌惮与排斥。  

“那倒不必…”  

陈宫摆了摆手,微笑道:“李家亲族众多,实力强横,若是拼死之下,鱼死网破,也不太容易收拾。”  

“不如先临之以兵,示之以威,让他们拿出足够的诚意,若是不肯,再下手不迟。”  

现如今,己方刚刚占据兖州,钱粮不足,又遇天灾,如果能从李氏那里,榨出足够的好处,放他们一马,也未尝不可。  

而且,他们曾和曹操联合,偷袭刘备,差一点就将其斩杀当场。  

如此以来,李氏和刘备之间,已经结下仇怨,无可调和!  

所以,在陈宫规划中,也想将其收入麾下,将来若是与刘备对阵,必将成为一把锋利的尖刀!  

山阳李氏虽然只有一个李典比较有名,但在此时,确实拥有着强横实力!  

在原本历史上,他们单凭自己,就曾击败过吕布!  

“好吧…就依公台先生所言…”  

错过这次发财机会,吕布心中很是失望,坐在那里,提不起力气。  

“奉先将军不必气馁,对付其他豪强时,还需要将军出力…”  

陈宫安慰一声,看了看身旁的张邈,转而说道:“孟卓兄,咱们之前曾经商议过,要把天子和朝廷迎接到中原,奉天子以令不臣…”  

“不错!”张邈精神一震,点了点头。  

他们此时,虽然占据了兖州,但却夹在袁氏兄弟中间,在名望和号召力上,根本无法跟他们抗衡。  

若是能把朝廷迎接过来,肯定能改善自身形势。  

“现如今,天灾之下,民心动荡,确实不宜出兵!不过,却可以提前联络忠贞之士…”  

陈宫捋了捋胡子,一脸自信道:“由于董贼肆虐,京畿雒阳化为白地,渺无人烟,但在长安和兖州之间,还有张扬张稚叔雄踞河内,收拢吏民,对朝廷颇有忠心…”  

“不错!”  

坐在上方的吕布抚掌而叹,插话进来:“本将素来与张稚叔相善,当初逃离冀州时,就想赶往河内,投靠于他…”  

“我们将来迎奉天子时,一定要把他带上,本将可以亲自出面,说服他一同出兵!”  

陈宫点了点头,微笑道:“确该如此!而且,在他麾下,还有董昭董公仁!”  

“不久前,董公仁在袁本初麾下,屡立战功,助其拿下巨鹿郡,但却遭到诬陷,只能弃官而逃,托庇在张稚叔那里。”  

“嗯…他的弟弟董访,正在老夫军中任职!”  

张邈也点点头,加入进来:“老夫可以派他前去,劝说公仁,帮我们提前打探长安形势。”  

在原本历史上,董昭就曾劝说张扬,帮助曹操朝见天子。  

后来,曹操能够迎奉天子,他也出力甚多!  

“好——”  

陈宫面露喜色,抚掌而叹,道:“如此以来,我军日后迎奉朝廷,就更有把握了!”  

“光凭这些,怕是还不够…”  

吕布摇了摇头,道:“西凉军此时,虽然失去了首脑,但还拥有数千精骑,在郭汜和李傕的统领下,控制着朝堂…”  

“如果不能将其击败,我们的种种谋划,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  

“所以,要想迎奉天子,首先就得给我扩充骑兵!只要本将麾下,拥有两千骑兵,就足以击败他们!”  

想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