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拆掉屯田(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定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曹操的威胁!  

通过与郭嘉徐荣的商议,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周围的屯田军民身上。  

听到刘备的解释,吕布立刻就惊出一身冷汗,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  

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在陈宫那里,听到相关问题的对策…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那些屯田军民隐患重重,确实可能把曹操再次招来!  

“没有!?”刘备瞪大了双眼,装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继续说道:  

“想当初,兖州境内,流民乱军四处扫荡,民不聊生,饥寒交迫…”  

“正是在曹操的带领下,他们才得以安定下来,在周围屯田耕地,勉强果腹…”  

“所以,那些屯田军民对他感恩戴德,鼎力支持!”  

“现如今,天灾降临,飞蝗肆虐,今年的粮食怕是将会绝收…”  

“然而,曹贼虽然覆亡,但却逃脱出去,不甘失败!”  

“等到那些军民的粮草耗尽,饥荒之下,必将起兵作乱!”  

“到那时,外有曹贼窥视,内有乱兵肆虐,奉先兄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没有…”吕布暗叹一声,摇了摇头。  

虽然他自恃勇武,但在数十万军民面前,还是有心无力。  

更何况,曹操还在外面虎视眈眈呢!  

到那时,内外交加,自己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呀?  

可惜,在此之前,陈宫还从来没有提过这方面的问题。  

若不是刘备提醒,自己也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  

此时此刻,吕布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开始对陈宫暗自怀疑。  

“玄德兄还真是一个实诚人啊…”  

吕布暗叹一声,拱着手,深深地行了一礼,道:“多谢玄德兄提醒!”  

“不过此时,某家也没有应对之策,玄德兄若有妙计,还请不吝指教。”  

“终于上钩了!”  

刘备暗叹一声,点了点头,道:“在下确实有些想法——”  

“那些屯田军民在曹操的组织下,才得以存活下来,自然对其感恩戴德…”  

“奉先兄要想稳住局势,阻止他们投向曹贼,只能给予更多的好处!”  

“更多的好处?”吕布皱起了眉头,一脸苦恼,道:“现在我可拿不出来…”  

虽然他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兖州牧,但却没有直属领地,钱粮俱无,哪还有余力给予他人好处?  

“无妨——”  

刘备摇了摇头,仔细解释道:“奉先兄,你也听说…我在青州北部郡国实行的郡兵制度吧?”  

“现如今,甄城和范县附近,既有良田,又有军民!”  

“奉先兄为何不从中选拔士卒,把田地分给他们?”  

“如此以来,就能把精壮勇士抽调出来,拉拢到自己这边,就算日后发生民乱,也不会有太大的破坏能力!”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扩充了自身实力,以后面对兖州士族时,也能多一分底气…”  

有道理啊!  

吕布两眼发亮,目光炯炯的看着刘备,拱手行礼道:“多谢玄德兄提醒!”  

此时,他的脸上满是感激,忍不住的心中暗叹——  

“玄德兄真是一个好人啊!”  

“咱们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也是理所应当的,不用如此多礼!”刘备拍了拍他的胳膊,继续道:“袁氏势大,希望我们日后能够团结起来,携手应对南北威胁…”  

“确该如此!”吕布重重的点点头,紧紧地握住了他的双手。  

现如今,袁绍与袁术分据南北,声势浩大,又有数代先祖积累的名望和人脉,确实不是其他势力所能匹敌的。  

兖州地处中原,易攻难守,面对袁氏的上下夹击,唯一的出路就是跟刘备结盟。  

最后,刘备和吕布拉着手,互相搀扶着,回到府衙门口。  

“公台先生,本官喝醉之后,闲话多了一些,还请先生见谅…”  

刘备拱手行礼,面露歉意。  

“没关系…”  

陈宫摆了摆手,装出一副大度模样。  

但在他心里,却在暗自焦虑,非常想要知道他们两人间的谈话内容。  

等到刘备再次告别,远远离去,他就忍耐不住,转身看向吕布,迫不及待的问道:“奉先将军,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  

“没什么…”  

吕布此时,对于陈宫的信任和依赖,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了。  

走在路上,郭嘉凑过来,嘿嘿一笑,道:“使君可曾说服了吕奉先?”  

“当然!”刘备点点头,吩咐道:“我们撤军之后,在这里多留些密探,继续探查兖州军的动向。”  

“恭喜使君…”  

郭嘉应诺一声,继续道:“甄城和范县附近的屯田军民,数量众多,早就已经引起了兖州士族的觊觎…”  

“他们这次反叛,就是想要将其瓜分掉!”  

“吕奉先若是也参与其中,必将与兖州士族之间,暗生龃龉!”  

他们双方不和,日后对付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黄河渡口就如同海岸上的港口,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在渡口渡河,更加安全,也更加方便。  

不过,人数不多的话,在其他河段,也能渡河。  

曹军将官冲出甄城包围后,趁着夜色,拼命向北疾行,天色刚亮,就赶到黄河岸边。  

紧接着,就在冀州军的接应下,慢慢的渡过黄河,赶到黄河北岸。  

总算是安全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