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屈人之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跟我继续冲杀——”  

曹操大喝一声,抽出长刀,冲到最前线。  

周围的曹军士卒也都知道己方处境,就在绝望之中,激起余勇,如同困兽犹斗,穷鼠啮猫,拼命的向前冲击。  

不过,刘备这边,都已经听到徐荣援兵的声音,自然不会在这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一个个的全都士气大振,底气暴增,咬牙坚持,拼命抵挡!  

“曹阿瞒这厮,还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刘备站在指挥车上,看到曹操激励士卒,继续向前冲击,忍不住的感叹一声。  

如今,曹军阵线距离自己,只有十几丈了…  

站在这里,甚至都能看到曹操奋勇向前的身影。  

“可惜…太史慈不在此处,否则的话,一箭就能把他射死在那里!”  

刘备暗叹一声,摇了摇头,自己现在也不善武力,不敢亲临前线。  

不过,日后一定要好好的练一下箭术!  

若是再有这样的机会,说不定还能拿到阵斩敌将的荣誉呢!  

就在这时,从北面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大,就算周围的喊杀之声连绵不断,刘备也能听到那一声声的呐喊——  

“徐荣来援!徐荣来援…”  

“好!好——”  

刘备拍了拍身前的栏杆,大笑一声,赞叹连连:  

“军师果然久经沙场,深谙战法!”  

“这次率兵回援,呐喊不停,确实挽救我们这边的士气!”  

“此战过后,一定要给他记下首功!”  

不得不说,徐荣这次,不但击溃了曹军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救下了刘备的性命!  

在征讨曹操的战斗中,确实可以算得上首功,无人能比!  

三国时期,大部分将领都是经过一次次的战斗,才逐渐成长起来的。  

所以,每个人都曾遭遇过多次战败…  

刘备在军事能力上,原本就比不上曹操,得到徐荣这样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帮助非常巨大!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声声的呐喊,就在北面不远处,出现点点火光…  

很快,那些火光就连接成线,仿佛一条火龙,飞快的向前移动。  

“使君——”  

郭嘉凑过来,低声说道:“属下已经查清楚了,曹军在北面领兵的是夏侯渊,东面是曹操和典韦,南面是曹洪和乐进,西面则是山阳李家的族兵…”  

“李家?之前焚烧咱们粮草的,就是他们吧?”  

刘备怒骂一声,恨恨的问道:“他们怎么跟曹操掺和到一起了?”  

“李家乃是兖州豪强之家,势力强大,族人众多,占据着大量的田产,自然会因为使君的各项政策,而极力抵制…”  

郭嘉仔细解释道:“当初曹操镇压乱兵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配合作战了。”  

“如今,陈宫张邈等人,皆是士族出身,自然也不会跟地方豪强走到一起…”  

“原来如此…”  

刘备点点头,心中暗恨,道:“等到本官缓过手来,再好好的收拾他们!”  

“那倒不必…”郭嘉摇了摇头,道:“军师援兵已经近在眼前,使君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李家提前撤出战场…”  

“不用这么麻烦吧?”  

刘备还想着报复回去呢,自然不会同意:“反正我们胜券在握,为何要让他们轻易离去?”  

“使君…”  

郭嘉苦笑一声,低声说道:“军师的援兵可能不多…”  

“什么意思?”  

刘备悚然一惊,难不成…徐荣那边,也在跟大家唱空城计?  

“使君仔细想想,当时我军已经击败曹军,正在追击溃兵,军师身边,能有多少兵马?”  

“确实啊!”刘备情不自禁的点点头。  

算算时间,军师应该一看到火起,就立刻回援,自然来不及召集兵将。  

当时,在他身边的,确实不会有太多的兵马。  

而且,天黑路滑,一路疾行,飞奔到这里,怕是已经精疲力竭了…  

若是让他们立刻投入战斗,没能及时击败曹军,陷入缠斗之中,恐怕还会出现意外变故。  

“使君,我军经过此战,已经将曹军主力彻底击溃!”  

“接下来,就要在冀州袁绍反应过来之前,攻破曹军城池…”  

郭嘉脸色凝重,继续劝说:“在此之前,最好还是跟兖州境内的豪强势力缓和矛盾,以防他们失去退路后,继续支持曹贼,跟我们死斗…”  

“有道理!”刘备点头同意,只能把报复之心,暂且压制下来,转而问道:“本官应该怎么做?”  

随后,他就在郭嘉的提点下,转向西面,对着喇叭,大声喊道:“本官此战,只想攻灭曹贼,跟你们李家无冤无仇…”  

“我军援兵已至,尔等若是立刻撤离,本官就不跟你们计较…”  

“若是死不悔改,等到本官攻灭曹贼,一定会把你们斩尽杀绝!”  

一声声的呐喊,传到李氏族兵耳中,确实让他们迟缓下来。  

现如今,对方的援兵越来越近,此战已经毫无胜算,自然就应该考虑如何收尾了。  

“兄长,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一人气喘吁吁,冲到李进身前,大声喝问。  

李进面露迟疑,踮起脚尖,看向前方距离不远的指挥车,以及越来越近的火光,心中感觉很是遗憾。  

只差一点呀!  

现如今,李家在曹操身上,押注的筹码越来越多,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