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讨曹檄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备骑在战马上,看向身旁的郭嘉,问道:“奉孝,陶恭祖今日之举,究竟是何意图?”  

“陶公经此一战,斗志尽丧,自然是想把徐州交给使君。”郭嘉一脸微笑,自信的回答道。  

“可是…他为何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之于口?”刘备皱着眉头,心中不解:“这不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吗?”  

就算想要托付徐州,可以悄悄的说呀!  

等自己安排好人手和兵马,做好了准备之后,再向世人宣布,不是更好吗?  

郭嘉回头看向刘备,在他身上打量一番,仔细解释道:“陶公这是在嫉妒使君!嫉妒使君正好就在人生中的最佳时期,遇上了这个大争之世…”  

“而他却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纵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因为年龄问题,而无人支持!”  

“所以,心怀嫉妒之下,就忍不住的使了一个绊子…”  

“原来如此——”刘备点了点头,心中感叹不已。  

不得不说,汉末朝廷的三大将领皇甫嵩、卢植和朱儁,都有极强的军事能力。  

然而,却因为年龄问题,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人在这个大争之世中纵横驰骋。  

明明已经看到乱世降临,但却无力参与其中!  

这对那些身具滔天才能的士人来说,确实是有点悲哀。  

之前的陶谦,就是如此…  

就在这时,糜芳整顿好兵马,前来汇报。  

当初,刘备赶到朐县后,糜家就支持粮草供应,联络地方豪强。  

同时,还让糜芳率领东海联军,追随而来,支援陶谦。  

如今,随着曹军退去,就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势力,派兵前来。  

刘备就将其全都划拨到糜芳麾下,准备带着他们,赶往彭城。  

“使君——”糜芳汇报完毕,继续跟在刘备身边,有些疑惑的问道:“使君刚才为何要拒绝陶公的托付呀?”  

要是刘备接手了徐州,那他们糜家可就要发达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小妹的年龄还不够,无法完婚…  

不过还好,糜家的庶女已经为他诞下了长子,先行占住了位置。  

“不要着急——”刘备摆了摆手,道:“徐州此时,已是本官的囊中之物!”  

“不过如今,我军的首要目标还是兖州的曹操,若是现在就接手徐州,必将引来袁术的侵犯!”  

“所以,就只能让陶公继续守卫,等到我军集中力量,覆灭曹操之后,徐州就将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刘备率领大军,顺着沂水南下,赶到下邳城。  

下邳处在泗水和沂水的交叉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只要占据了此处,就能依靠沂水,控制上游的东海和琅琊,借助泗水,可以控制上游的彭城。  

在历史上,曹操还率军攻入下邳,在取虑、睢陵和夏丘等地屠城,以至于鸡犬不留,渺无人烟…  

不过现在,由于刘备的存在,下邳境内还没有遭到侵犯。  

在下邳城外稍作休整,刘备就转而向西,沿着泗水而上,赶往彭城。  

走到半路,就能在空气中闻到一股股尸体的腐臭。  

河水之中,也能时常看到一具具尸体沉浮…  

还好现在已经天气转凉,否则的话,真有可能酿成瘟疫。  

刘备让人收拾泗水中的尸体,或是焚烧,或是集中掩埋。  

一路行进,河水中的尸体越来越多,以至于整个队伍的气氛都沉重下来。  

尤其是来自徐州的豪强队伍,更是咬牙切齿,心中对曹操越来越仇恨…  

赶到彭城城外,周围的尸体就更多了,刘备率军,找一个干净的地方驻扎下来,并让人找来陈琳,请他写一份征讨曹操的檄文。  

“孔璋先生,你感觉怎么样?现在还能书写吗?”  

陈琳此时脸色苍白,神色恹恹,精神萎靡,浑身无力。  

因为空气中一直飘荡着尸体的腐臭味,这些天来,他都一直吃不下饭,喝不下水…  

“早知如此,老夫就不来了——”  

陈琳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一脸幽怨的看着他。  

“不过,亲眼看到如此悲惨的情形,老夫的胸口之中,憋满了郁气,不吐不快!”  

然后,他就铺开纸砚,让刘备亲自磨墨,挥毫写下了一篇檄文…  

刚刚写完,站在一旁的郭嘉就抽起纸张,大致浏览一遍,赞叹连连:  

“好!好文采!先生真是才思敏捷,下笔如神!”  

也许是亲眼见到了种种惨状,陈琳有感而发,这篇檄文文采更佳,更能鼓动人心。  

刘备凑过去,伸头看了看,却不太看得懂,只能让郭嘉给自己帮忙解释。  

就跟原本历史上的檄文差不多,只不过当时在官渡之战前写的,此时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发生,被他替换了一些内容。  

听完解释,刘备捏着下巴,沉思片刻,道:“感觉还不太尽兴,没有把曹操黑到底…”  

“怎么?使君也能看得懂?究竟有何高见?”  

陈琳心中,对于自己这篇檄文,感觉很是满意,自然就不能接受他人的挑剔,尤其看都看不懂的刘备!  

不得不说,古人的文采确实不是刘备所能指摘的,但在抹黑他人方面,却有些放不开手脚…  

在这篇檄文之中,陈琳从曹操的爷爷开始骂起,骂完了爷爷骂老爹!  

然后,又骂曹操盗坟掘墓,设置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最后就是彭城周围的屠杀…  

“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