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曹操退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众人的注视下,郭嘉微微一笑,道:“诸位不必担忧,我们可以把两条路线相结合,一同使用…”  

“使君,你可以派遣一位将领,轻兵急进,向西进入琅琊郡国,虚张声势,威逼曹军,并联络当地豪强,通知陶谦援兵将至,以坚定他们死守郯县的决心。”  

“同时,使君亲率主力大军,沿海滨南下,直至朐县…”  

听到独立领兵,站在一旁的张飞眼睛一亮,转头看向刘备,一脸急切的叫了一声:“大哥”  

然后,眼巴巴的看着他,神情之中,很是渴望。  

“这主意倒是不错!”刘备点点头,暗自同意了下来。  

不过转眼一想,这场面似乎有些莫名的既视感后世电视中,就经常出现,主公面对上中下三个计策时,往往会说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不如就选中策吧…  

当时还暗自鄙夷,中策也太缓,还不如直接选上策呢!  

不过,当自己面临类似的选择时,就不得不说…真香!  

既然如此,那位独立领兵的将领自然就只能用徐荣了,现如今,也就只有他可以让人足够放心。  

于是,刘备在张飞的注视下,拍了拍他的胳膊,道:“益德,你现在还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最好还是先等一等…”  

因为我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就不能独立领兵,可是…如果不让我独立领兵,又哪来的经验?  

张飞满腹委屈的低下了头,陷入了纠结之中。  

随后,刘备转头看向徐荣,命令道:“军师,请你率领五百骑兵,以及三千精锐,向西进入琅琊郡国,虚张声势,威逼曹军后撤。”  

“喏”徐荣拱手应诺,心中大喜…  

又能打仗了!  

“嗯…带着诸葛先生随行,请他帮忙联络当地的豪强士族。”刘备想到了诸葛玄,又吩咐一声。  

“益德”随后,他又看向身旁的张飞,道:“我令你为主力先锋,率领三千精锐,沿海滨南下,赶往朐县。”  

张飞从纠结中恢复过来,展颜一笑,应诺下来。  

虽然不能独立领兵,但也捞到了先锋的位置。  

“奉孝,公祐,你们随我率领中军主力,一同南下。”  

这次出兵,赶走曹军之后,就要准备说服陶谦,礼让徐州。  

所以,也要把孙乾带过去。  

最后,刘备好像突然想到什么,转头看向郭嘉:“奉孝,派人去把孔璋先生请来…”  

接下来,就要发布讨曹檄文,号召天下士民,共讨曹贼!  

这项活计,自然就只能让陈琳出手了!  

很快,徐荣和张飞就各自率兵离去,刘备安排氏仪和简雍守卫不其,自己率领主力,紧随其后。  

郯县城下,曹操满脸阴郁,指挥大军,不停的冲击城墙。  

如今,杀害父亲的元凶就在城内,他却一时间无法攻破此城。  

这段时间以来,他在徐州连战连捷,攻破了十余座城池,缴获了大量的金钱财宝和粮草物资。  

虽然收获巨大,但在曹操心里,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因为他也同时损失了很多东西!  

最显眼的就是此战的大义名分!  

想当初,父亲惨遭截杀,曹操因此而获得了天下士民的同情与支持。  

所以,起兵复仇之初,并没有遭到其他势力的阻拦,就连与其比邻的刘备都偃旗息鼓,默不作声。  

然而,等到彭城屠杀的消息传开之后,必将引起天下大哗,群情激愤!  

到那时,之前的同情与支持将会彻底消散,他的口碑与声望也将斗转直下!  

刘备那个卑鄙小人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不但会出兵支援,还会更加疯狂的造谣抹黑…  

不过,在曹操眼中,那只不过是旁枝末节,他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因为此战,丧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做人的底线!  

曾几何时,他也满怀热血,慷慨激昂,希望能铲奸除恶,澄清玉宇;或是镇守西域,开疆拓土!  

然而,却在此战之中,他的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  

“唉…”  

曹操仰起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着前方激烈的攻城战,心中思绪万千真希望能攻破此城,亲手杀了陶谦那个老匹夫!  

若是不是他,吾又如何落到如此地步?  

只是…刘备的援军快要到了吧?  

就在这时,戏志才快步行来,手持一封密信,道:“使君,夏侯将军从琅琊传来密报,发现了青州大军的踪迹…”  

“哦,刘备那匹夫来的好快!”曹操感叹一声,继续问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可曾与其交战?”  

“没有,他们声势很大,还没有探查清楚…”  

“哼…虚张声势!”曹操撇了撇嘴,不屑道:“刘备那个胆小鬼,果然不敢正面与我对敌!”  

不得不说,古代的很多将领可以从对方的性格中,分析出他们的作战方略。  

“使君,你的意思是…那只是一支小部队?”  

“当然!”曹操点点头,语气坚定的回答道。  

看着他那一脸自信的模样,戏志才愣了一下,似乎被他所感染,居然不再有丝毫的怀疑,道:“既然如此,我军要不要趁机把它给吃了?”  

“不用!”曹操摇了摇头,道:“志才以为,如今刘备麾下,谁能独立领兵?”  

“应当是徐荣…”戏志才沉思片刻,出言作答,他们自然也研究过刘备的手下将官。  

“徐荣乃沙场老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