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新的隐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当初,汉灵帝驾崩之后,大将军何进秉政,征召天下士人为官,荀彧荀攸便一同进京。  

随后,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荀攸拜黄门侍郎。  

可惜,没过多久,何进便被阉宦杀害,董卓开始执掌朝政。  

于是,荀彧便弃官回乡,荀攸则一直留在朝堂,西迁至长安。  

荀彧回乡之后,认为颍川乃四战之地,很容易遭到侵略,应当尽快撤离,避开兵祸,可惜周围乡民留恋故土,不愿离去。  

正好这时候,冀州牧韩馥派兵前来接应亲属,荀彧便独自带着宗族,跟着前往冀州避祸。  

讨董之后,冀州为袁绍所得,不过,荀彧却认为他不足以成大事。  

就在这时,曹操在东郡驱逐黑山贼兵,镇抚地方,逐渐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于是,荀彧便离开袁绍,带着亲族,转去投靠了曹操。  

荀攸迁至长安后,便与郑泰、何颙、伍琼等人密谋刺杀董卓,却不幸事败,关进牢房。  

何颙惊惧之中,自杀身亡,荀攸则镇定自若,饮食如常。  

原本历史上,董卓很快就会死在王允的谋划之下,荀攸出狱后,求为蜀郡太守,却因为道路不通,只能留驻荆州,一直等到曹操迎立天子,才应招出仕。  

冬去春来,时间进入公元192年。  

郭嘉在糜氏商队的帮助下,接来了家人,在不其安家立业。  

“奉孝先生——”  

刘备托着一方木盒,找到郭嘉,满脸笑意道:“之前的乔迁之喜,我给你准备的礼物还没有做好,如今,终于送过来了!”  

“你猜…这里面是什么?”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郭嘉已经习惯了他的脾性,也见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自然就懒得浪费脑筋,一把将其夺过来,调笑一声,道:  

“原本我还以为,使君打算赖掉属下的礼物呢…”  

说着,就拿着长方形的木盒,随手晃了晃,根据里面的响动,似乎应该是一根毛笔…  

不过,刘备却哈哈一笑,道:“奉孝,我敢打赌,你肯定没有见过这种礼物,甚至都可能不会使用!”  

“哦…”郭嘉顿时就来了兴趣,并暗自否决了毛笔的猜想。  

然后,刘备便夺过木盒,在他眼前打开盒盖,露出里面的东西,居然是一把折扇!  

看着木盒中的事物,郭嘉愣了一下,说实话,确实从未见过,更不知道有何用处。  

“如何?”  

刘备挑了挑眉头,拿起扇柄,在他眼前晃了晃,脸上满是得意。  

然后,便在郭嘉疑惑的眼神中,“飒”的一下,将其抖开,放在胸前扇了几下。  

“啊——”  

郭嘉看到他抖开折扇,感觉很是俊逸洒脱,便忍不住的惊叹一声!  

刘备拿着折扇,在身前来回翻动,把两个扇面都亮了出来。  

其中一面写着“算尽天下”四个大字,是他拜托蔡邕,亲笔书写!  

蔡邕此时,应该算是最为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隶书,甚至还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飞白书”。  

他的亲笔字迹,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扇面的另一面,画着大汉天下的地图,东起大海,西至西域诸国,北达瀚海荒漠,南到南越琼崖,把此时人们所知的疆域,全都画了进去。  

而且,刘备还根据自己的印象,做了些修整,使得整个地图更加写实,也更加详细。  

“怎么样?”  

最后,刘备合上折扇,在手掌上轻轻的敲打,一脸得意道:“奉孝喜欢吗?”  

“喜欢!喜欢——”  

郭嘉连连点头,再也忍耐不住,将其一把夺过来,学着刘备的样子,轻轻抖开,在胸前扇了扇,感觉很是舒爽!  

然后,又翻来覆去的仔细查看,来来回回的合上,再抖开…  

最后发现,这柄折扇使用起来,俊逸潇洒,确实符合自己的脾性!  

看到郭嘉这个样子,刘备心中,也很是高兴。  

自从将其招募过来,他就一直想送一个符合郭嘉身份的礼物。  

在他的印象中,作为军师和儒将,大多都喜欢羽毛扇,像是诸葛亮和羽扇纶巾的周瑜。  

不过,郭嘉性格跳脱,风流浪荡,羽毛扇对他,就太过老气了,肯定不会被他喜欢。  

于是,他就想起了中国古代,儒士书生的装逼利器——折扇!  

制作折扇,不需要任何新技术,只要一个熟练的木匠就足够了!  

事实上,在汉末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折扇的原型!  

刘备只是将其修整完善,提前把后世成熟完美的模样制作了出来。  

郭嘉满脸喜色,仔细把玩多时,最后,才将其合上,拱手道谢:“多谢使君厚赐!”  

在他心中,刘备之前送给他的宅邸,也远远比不上这把折扇!  

“奉孝喜欢就行——”  

刘备心中也很高兴,而且,他还把折扇的制作技术,交给了糜竺,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周围的市场上。  

尤其是北海郡国,其中儒士众多,肯定不会错过如此装逼利器!  

正好书法大家蔡邕特别喜欢练字,刘备已经跟他商定,愿意免费为其提供白纸绢帛,只要把用过的废纸送回来就行了…  

如此,也算是为将来的考古事业,做出了一番贡献。  

会议室中,郭嘉“唰”的一下,抖开折扇,在胸前扇了扇,面带微笑,道:“使君,如今春回大地,北方三个郡国中的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