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荀攸荀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当初,随着北方战事的变幻,尤其是地方豪强的大量反叛,截断了刘备大军与不其的联系…  

使得不其境内出现了一定的恐慌,甚至还有不少贼寇趁机前来打劫。  

不过,刘备在离开之前,已经给众人做好了战事推演,并为各种意外提前做好了准备。  

所以,糜竺和氏仪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安抚百姓,驱逐盗贼,稳定了不其的局势。  

很快,刘备获胜的消息就飞速传来,周围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也迅速的安定下来。  

终于回到了不其,看到境内欣欣向荣的局面,刘备感觉很是欣慰。  

“恭喜使君击败袁绍——”  

糜竺和氏仪一同前来迎候,眼神之中,很是热切!  

经过此战,刘备势力总算是在青州站稳了脚跟,只要他们稳住形势,继续发展下去,未来一片可期呀!  

到时候,两人的地位和功绩也将随着势力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尤其是糜竺,此时他都已经开始暗自焦虑,一定要尽快让妹妹与刘备完婚!  

“子仲,子羽,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们了…”刘备大笑一声,走上前去,拍了拍他们的胳膊。  

众人回到不其,稍微休息一下,便带着郭嘉,前去参观盐田。  

先是面积广大的蒸发池,然后是清可见底的沉淀池,最后,大家顺着粗大的陶管,来到热气腾腾的煮卤工坊。  

如今,工坊的面积越来越大,周围还有高大的城墙包围,已经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小型要塞!  

而且,所有的烟囱都经过特殊设计,先是通过陶管,进入周围房屋的火炕内部,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员工的冬季保暖问题。  

“怎么样,奉孝先生?”刘备随便看了看,得意洋洋的问道:“只要我们腾出人手,还能继续扩大盐田面积,增加食盐产量!”  

“到时候,仅仅只需这一个盐场,就足以满足全国百姓的食盐需求!”  

更何况,他早已让糜竺招收烧陶工匠,秘密研发水泥制作,要是真能烧制出适用的水泥,就可以把这些煮卤工坊全部裁掉了!  

没有见过工业化大生产的人,是绝对无法想象其中所蕴含的宏伟力量!  

饶是郭嘉自负聪慧过人,但在此情此境下,也忍不住的赞叹不已!  

看着周围的工人秩序井然,日夜不停的生产出不可计量的精盐,郭嘉点了点头,心中暗叹——  

难怪使君要放弃征收境内百姓的算赋!  

只要控制了这座盐场,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变相征收所有的人头税,区区算赋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今,北方三郡施行郡兵改制,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兵力。  

北海郡国主导教育,有卢植、郑玄、蔡邕等当世巨儒,还有即将开始的雕版印刷,日后必将出现大量的儒士书生,根本不用担心缺乏官吏。  

最后便是不其境内的盐场,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展食盐贸易,换回各种钱粮物资!  

这三者加在一起,就已经拥有了足以自保的实力!  

而且,南面的徐州刺史陶谦,早已老迈,又无合适的继承人,等到他无力支撑,便可以从不其南下,轻松接管徐州。  

到那时,有了青徐两州,就足以问鼎天下了!  

想到这些,郭嘉心中,再无迟疑!  

他这次出门游荡,就是为了在大乱之际,寻找一位可堪辅佐之人。  

之前在袁绍那里观察数月,感觉很是失望…  

虽然他在袁氏遗泽下,轻松夺取了冀州,又在界桥击败公孙瓒,获得了北方士族的认可与支持。  

不过,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袁绍未来,必定会极力依靠当地的士族豪强!  

可是,地方士族的成色如何,郭嘉心中很是清楚!  

等到袁绍势力做大,内部士族的争斗,也必将越演越烈!  

到那时,寒门出身的士人、起于行伍的武将、以及其他阶层的人才,都将遭到打压与排挤!  

这样的势力,哪还有辅佐的价值?  

所以,郭嘉观察之后,果断的撤离出来!  

如今,在刘备这里,他终于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制度与理念,整个势力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郭嘉至此,便不再有任何迟疑,开始在心中接纳刘备,作为自己的辅佐人选。  

随后,他们又去了鱼松工坊,让郭嘉在那吃了个饱!  

最后,刘备带着他,登上崂山,远望整个海湾,感觉形势一片开阔。  

还有下方不远处,波光粼粼的盐田,整整齐齐的排布在海岸上,一片又一片,一直延伸到视线之外…  

“真没想到,使君居然在悄无声息间,就建立了如此基业!”郭嘉拱着手,忍不住的赞叹一声。  

“这算什么?”刘备撇了撇嘴,有些不屑道:“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说着,便搂着他的肩膀,向前挥了挥手,道:“奉孝,这个世界大得很,还等到我们继续开拓下去呢!”  

还真有雄心!  

郭嘉暗叹一声,从他的手臂下挣开,后退一步,拱手说道:“使君,此地环境优美,生活优越,附近还有多位大儒教学…”  

“所以,我打算把家人接过来,不知使君可否为我安排一个住处?”  

既然已经决心辅佐刘备,郭嘉自然就不再迟疑,更不会给人留下首鼠两端的印象。  

所以,立刻就把自己的家人接来,打算与整个势力同生死,共存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