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骑兵出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军,济水北岸的关都尉传来消息,让吾等不必管他!”  

徐荣站在城头,查看敌情,听到属下的禀告,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如今,徐荣虽然已经当上了的济南相,但他麾下的将士们还习惯称之为“将军”。  

而关羽此时,尚未得到将军之职,只能顶着都尉的头衔,指挥大军。  

“真是傲气!”徐荣暗叹一声,不再理会——  

既然如此,那就让本将瞧瞧你的成色吧!  

而且,你们挥师北上,自信满满…  

也让本将趁机瞧瞧,尔等花费那么长时间,训练出来的大军,究竟是什么成色?  

下定决心后,徐荣挥了挥手,命令一声:“打开城门,随我出击——”  

“杀呀…”  

伴随着一阵阵的喊杀声,鞠义与豪强联军的将士们扑击在前方阵线上。  

关羽、太史慈和王修立在战阵中央的高台上,通过旗帜和鼓声,指挥全军。  

在他们的视野中,敌方士卒仿佛就像一道道海浪,不停的拍击着己方阵线。  

不过,刘备麾下的将士们,选取的都是吃苦耐劳,而又遵守纪律的夯筑工人。  

经过特定的军事训练,或许在应变能力上,有些不足。  

但若论坚守阵线、力战不退,在当今之世,还是少有能敌的!  

关羽心中暗自满意,抬起头,越过己方阵型,远远的向前望去。  

此时,在敌方战阵中,出现了两面军旗,分立在左右两侧。  

站在此处,自然看不清旗下何人,只能远远的看到,两面旗帜都在不停的传达命令,指挥前方部队。  

其中意义,不言自明!  

敌方联军不但分头进攻,就连统一指挥都没有做到!  

如此以来,要想借助豪强联军,冲击鞠义的精锐部队,怕是就不太可能了。  

想到这里,关羽眯着眼睛,拧起了眉头,心中暗叹——  

鞠义这厮果然有些手段,难怪可以一举击败公孙伯珪!  

“居然有这么大的韧性!”  

鞠义立在军旗下,心中暗自惊叹!  

此时,他已经把自己从凉州带来的亲信侍从全都派了出去!  

没想到…居然还没有撕开对方的阵型。  

如此以来,自己这边就有些麻烦了,因为那些豪强的联军肯定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因此,鞠义连忙收起心中的自傲,悄悄地指挥军队,调整阵型,随时准备应对友军的变故。  

果然,鞠义猜测得一点儿都不错!  

联军那边确实坚持不住了!  

此时,军旗下面,聚集了各方豪强的代表,十几人吵成一团——  

“不能再打了!我军损失太大了,立刻就要退下来!”  

“战场之上,岂能随意后退?”  

“若是因此而引起全军溃败,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不行!现在死伤的…可都是我们族中的儿郎,就算你们想要继续打下去,也得调整部署,换成其他部队!”  

“当初可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岂能说换就换?”  

这些豪强联军,来自各个郡国,虽然联合在一起,但却貌合神离,互有龃龉。  

之所以同时起兵,主要还是担心刘备削藩,才在袁绍的鼓动下,借此良机,提前动手!  

作为军阀势力,他们最为看重的,自然就是各自麾下的军队。  

更何况,这些军队都是他们以自家亲族为骨干,倾尽全力,才组建起来的!  

自然就不能轻易折损!  

所以,在作战之前,他们就已经商定,分批次进攻!  

排在前面的,自然就能在战后获得更多的战利品。  

原本他们以为,在鞠义的率领下,可以轻易击败敌军。  

可惜,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坚韧!  

到现在,已经攻击了半个时辰,居然还是无法撼动敌方阵型。  

但在己方这边,却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所以,就有不少豪强心中暗悔,想要调整部署,更换出击顺序。  

尤其是排在前面的,要求立刻就得把自家的部队撤下来。  

眼看着大家越吵越凶,似乎都有动手的架势…  

突然有人大吼一声:“好了——”  

众人的声音戛然而止,纷纷回头,看向那人,心中暗叹——  

原来是他!  

此人乃北海勇将王冲!  

虽然出身北海,但在很早以前,就在青州境内四处访友,比试武艺。  

凭借一身骑术,走遍青州,让人很是佩服!  

这些豪强起兵之后,自然就把他请了过来。  

“不要再吵了!”  

王冲瞪着牛眼,大声喝道:“战场之上,岂能轻易后退?”  

“谁家若是损失过大,等到获胜之后,多拿些战利品就是了!”  

“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见他这么说,算是勉强符合各自的利益,便不再争论…  

王冲拄着长槊,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韧性!”  

“继续下去,也不是办法…”  

“若是前方士气继续衰竭,敌方将领必定会出动骑兵,冲击我军战阵!”  

“某家希望,立刻将你们的骑兵集中起来,交给我统领,以作应对之策!”  

这些豪强之家,自然都有骑兵队伍,虽然各自的数量都比较少。  

不过,若是全部集中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  

众人听到这个建议,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