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曹操献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董卓执政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  

没钱!没钱!没有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没有钱,就算神仙来了也没辙!  

对于董卓骤起,雒阳世族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缓过神来,阳奉阴违,暗中抵制,让他什么事都做不成!  

面对这样的困境,董卓很快就露出凶狠残暴的一面…  

首先,他借着天子大婚之名,令天下郡国上奉金银财物,每个地方都有定额,达不到要求,便动辄罢官问罪。  

同时,还放纵西凉士卒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甚至,他还暗中使人,在周边附近盗坟掘墓,偷取珍宝,就连皇陵都无法幸免!  

袁氏宅邸雒阳城内的官宦世族大多聚集过来,密谋对抗董贼。  

曹操一个人坐在屋子外面,心中烦躁不已。  

曹家的政治地位,主要依靠其祖父中常侍曹腾。  

曹腾虽然只是一个宦官,但他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侯,升任大长秋。  

任职以来,侍奉天子,进荐贤能,从未有过显著过失,有许多士人受过他的恩惠。  

不过,随着朝堂巨变,阉宦尽诛,曹操的地位越来越低,也越发被人看轻。  

此时此刻,以前的伙伴袁绍袁术等人,被引入内堂议事,而他却只能呆在外面,等候通知。  

外面的庭院中,聚集了更多的世族,坐在那里,不停的哭泣…  

他们有的被董贼敲诈勒索,有的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家人都惨遭杀害…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内堂大门打开,各位重臣鱼贯而出。  

曹操见此,狠狠的拍了一下几案,一窜而起,指着庭院中的人群,怒喝一声:  

“你们在这,从白天哭到晚上,从晚上哭到白天,难道还能把董贼哭死不成?”  

然后,便找到王允的身影,追了上去。  

“王公——”  

王允正要登车离去,听到他的声音,回头看了看,微笑道:“原来是孟德呀,上来说话。”  

刚刚坐定,曹操便急着问道:“王公,不知你们可曾商定,打算如何对付董贼?”  

“此事易尔——”王允轻松的笑了笑,解释道:“西凉董贼不过是一介匹夫,根基浅薄,声名狼藉,只要略施小计,便能让他狼狈而逃!”  

曹操没想到,自己心中的大敌,居然被他说得如此轻松,不禁瞪大了眼睛,问道:“究竟是何计?”  

“只需策划河东白波贼起事便可…”王允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河东白波贼?”曹操有些迷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河东地处要害…”王允见此,便耐心解释道:“只要白波乱起,便能向西跨过风陵渡口,攻入关中;也能向南越过黄河,进入弘农,截断雒阳与关中的联系…”  

“就凭那些贼军,怕是难以抵挡西凉铁骑的讨伐吧?”曹操心中暗想,对他们的战斗力,很不看好。  

“不过,根本就不用如此麻烦!”王允摇摇头,微笑道:“只要他们能搅乱河东局势,就足够了!”  

“这是为何?”曹操有些傻眼,单单只是河东内乱,就能逼迫董贼撤离?  

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啊!  

“原因很简单,关中各地,凉州诸郡,食用的大多都是河东池盐!”  

“只要截断池盐供应,再散布谣言,让当地世族大肆囤积…”  

“不用半年,雍凉百姓便再无食盐可用!”  

“董贼麾下,大多西凉出身…”  

“到那时,他们便会主动逼迫董贼,撤离雒阳!”  

“居然还能这样!”曹操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不过,你们这些顶级重臣,还真是心狠呀!  

为了达成目的,居然视雍凉百姓于不顾,在即将到来的抢盐大战中,不知会造成多少损失与伤亡…  

曹操深吸一口气,直直的看着王允,沉声问道:“难道只把董贼迫离雒阳,就完了吗?”  

“还能如何?”王允摊了摊手,道:“朝廷也打不过西凉军啊…”  

“难道他们在雒阳内外,京畿之中,所造的冤孽…就这样轻轻放过?”  

王允苦笑一声,默然不应…  

曹操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仰头靠向后面的车厢。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睁开双眼,炯炯有神的盯着王允,沉声问道:“王公,我听说你有一口七星宝刀,华丽异常,不知可否借我一用?”  

“你想做什么?”王允闪念之间,就想明白了他的目的,但还是不敢置信的问了一句。  

“我要刺杀董贼!”  

曹操昂首挺立,慷慨激昂的说道:“我要天下士民看看,山东之地,从来都不缺少热血男儿!”  

王允满脸惊诧,盯着曹操,上下打量。  

突然感觉,眼前这个低矮的身躯,莫名的高大起来…  

片刻之后,他便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孟德有此壮志,老夫又何惜一刀?”  

要想刺杀上位人物,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携带刀剑利器!  

因为,空手搏斗与器械击杀,所产生的效果,天差地别!  

然而,与上位人物见面时,必将面临极其严苛的搜查…  

所以,自古以来,谋划刺杀,首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将利器带到目标身边。  

专诸刺王僚,把匕首藏于鱼腹,荆轲刺秦,藏利刃于地图,图穷匕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