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奈河桥头说奈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仙境四重天,分为天仙、玄仙、金仙和真仙。  

到了天仙境界,才算真正踏上了仙道。  

地仙、鬼仙,虽然与天仙只有一重境界的差别,但是实力差距却如同天地鸿沟一般巨大。  

即便是修炼到了地仙或是鬼仙巅峰,也不过是后天精元圆满无漏,精、气、神达到人间道体或魂体的极限。  

但是到了天仙这一步,全身精元血肉化为先天,触碰万物本源,领略天地奥妙。就是俗称的“天人合一”,举手投足之间隐约带有天地轨迹,最是神妙无比。  

“先天不可敌!”  

在人境五重之内,蚂蚁也能咬死大象。但是一旦化为先天,就算十个鬼仙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天仙的对手!  

“难怪只有到了天仙以上,才能成为五方鬼帝、十殿阎罗、罗酆六天君。天和地的差距,简直无法跨越!”  

林白轩飞出乾坤鼎,心念一动,九转玄功自行运转,金身上神光顿时晦暗下来,将自己体内散发出的仙灵之气尽数掩盖了下去。  

听说地府有好几个老牌玄仙,酆都大帝曾经更是金仙之尊!  

“我这点本事,还是不够强啊!”  

秉承低调行事的原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白轩除了正常巡逻之外,分秒必争,拼命修炼。  

只是最近的巡逻任务中,十天倒有四五天要前往阴山。  

阴山山道已经被清理干净,树妖的尸体也被搬走。  

听鬼门关隘的守卫说,那树妖全身比精铁还要坚硬,用来炼器再好不过。  

“既然树妖已经死了,那怎么还反而要加强戒备?难道是嫌咱们人手太多了么?”  

看着阴山附近鬼影重重,至少增派了三倍的巡卒,林白轩有些不解的问道。  

那守卫神秘兮兮的凑了上来,笑道:“也不怕说给你听,那阴山下原本镇压着上古妖兽。六年前,酆都大帝来到阴山探察,居然发现镇压妖兽的封印有所松动…”  

六年前?阴山封印松动?  

林白轩这才大大吃了一惊。  

那不是自己签出生死薄的时候吗?  

难道说,生死薄出世,无形中影响到了阴山的封印?  

鬼门关卫没有注意到林白轩脸色的复杂,自顾道:“谁想到前几日,阴山下有树妖化形,那是一个修炼了三千年的老怪物,被一个神秘人物打杀!”  

林白轩嘴角牵了牵,想笑却没笑出声来。  

只不过是个刚化形的小树妖,怎么就变成了千年怪物?  

“整个阴司的大佬们都在寻找这个神秘人,只不过怎么也找不到。”  

“找不到也就罢了,只是那树妖根须蔓延数里,又加速了封印的失效。我听白无常大人说,少则两三年,多则五七年,那镇压在山底的上古妖兽就要脱困而出了。”  

林白轩若有所思,问道:“既然知道了封印要失效,怎么不想办法补上?”  

鬼差“呸”的一声,摇头道:“上古仙人的封印,怎么补得上?真到了那个时候啊,我看还是只能用咱们的鬼命去填!”  

林白轩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我可是好心提醒你!”守卫笑嘻嘻的说,“万一妖兽出世,赶紧逃得越远越好,小心丢了鬼命!”  

地府有酆都大帝、五方鬼帝这些大人物在,既然已经发现了封印松动,就算上古妖兽脱困,有他们操心就行了,不关自己的事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保住自己的狗命要紧。  

这个道理,不管是鬼门关守卫,还是林白轩自己,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二人互相调侃了几句,林白轩这才离开鬼门关。  

转眼又是四年过去。  

这四年间,林白轩先后签到出大品五行天仙诀火神经玄冥真诀这三门上品仙法;三途船、混元骨衣、戮魂幡与断玉钩四件法宝;句芒神木、息壤两件先天奇物;以及河洛九宫阵这个不知来历的阵法,堪称硕果累累。  

数不清的灵药仙丹,让九转玄功终于更进一步,达到了第二重金身。  

而他的修为更是突飞猛进,达到了真仙境界。  

从一个刚死没多久的亡魂,成为仙境巅峰的如意真仙,林白轩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即便是现任地府最高掌控者,曾是金仙大能的北阴酆都大帝崔钰,尽管借助神职秘法减缓了天人五衰,实力却依然不可避免的掉落到玄仙高阶的水准。  

至于五方鬼帝、十殿阎罗,大多都是天仙境界,只有寥寥几人才达到了玄仙修为。  

这些人加在一起,也不是林白轩的对手。  

如今的阴曹地府中,林白轩便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十年来,林白轩身边的同僚来来去去,已经换了三四轮。  

有的投胎转世,有的升官调职。  

也有新的亡魂被曹吏司任命,加入到巡卒的行列中。  

但是这位地府第一真仙,却依然手持巡夜册,兢兢业业的在黄泉之路上来回巡查。  

按道理来说,他的职务功德,早已可以让他晋升为无常使或是阴兵统领。如果他愿意前往阳世,以现在阴司人才凋零的情况,哪怕是担任一方城隍座下判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他都无一例外的拒绝了。  

有什么职务,能够自由出入阴司各个区域进行签到?  

又有什么比得上巡逻鬼卒更为普通低调?  

除了曹吏司的巡官,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几乎透明的小小鬼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