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大战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联盟劫灭境七界没有如愿以偿,丹圣仙王,天龙仙王和盛西风挡住了联盟劫灭境七界的进攻。  

其他联盟劫灭境老祖,有霸天仙王,寒冰仙王和太上仙王等人对付。  

远古仙王以少打多,那是老传统。  

联盟劫灭境七界陷入了苦战。  

丹圣仙王和天龙仙王,两人都是可以和劫灭境八界扳手腕子的存在。  

现在他们两人对战联盟劫灭境七界,可以说这个任务简单轻松,几乎没有太大压力。  

丹圣仙王和天龙仙王占据上风,压制联盟劫灭境七界。  

但是,一时之间,想要彻底干掉联盟劫灭境七界,还是有些难度。  

毕竟每一个劫灭境老祖,都有一些压箱底的手段和底牌。  

再看盛西风这边的战场,对手同样是联盟劫灭境七界,盛西风明显处于下风,他是被压制的一方。  

盛西风实际修为战力只是顶尖劫灭境六界水平,虽然他距离劫灭境七界,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终究不是劫灭境七界。  

所以,盛西风面对联盟劫灭境七界,只能依靠强悍的防御能力,勉强保证不死,“人肉沙包”是也。  

虽然盛西风打不过联盟劫灭境七界,但是他可以拖住联盟劫灭境七界的脚步。  

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有丹圣仙王,天龙仙王和盛西风的存在,联盟劫灭境七界无法参与到其他战场。  

远古仙庭其他几位劫灭境,也都不是吃素的。  

一个个都非常彪悍。  

比如太上仙王,居然在战场之中,突然顿悟,太上无情剑意和太上有情剑意同时达到劫灭境三界层次。  

双肩何必,致使太上仙王实际战力暴涨,达到劫灭境六界。  

同境界之中,剑修的攻击力尤其强大。  

联盟劫灭境六界已经有两人陨落,其他联盟劫灭境六界各个胆寒,纷纷避其锋芒。  

太上仙王开始屠戮表演。  

对战盛西风的联盟劫灭境七界看不下去,不得不出手,再任由太上仙王肆意屠戮,联盟劫灭境七界以下,将会寸草不生,一个不剩,统统成为太上仙王的剑下亡魂。  

随后,战局变成了盛西风和太上仙王联手对战联盟劫灭境七界。  

正好,盛西风主要负责防御,太上仙王主要负责进攻,两人一攻一防,对联盟劫灭境七界产生一些威胁。  

但是,毕竟盛西风和太上仙王的战力都是劫灭境六界,对劫灭境七界的威胁不大。  

没有了太上仙王,远古仙庭之中,还有其他劫灭境老祖可以对付联盟劫灭境六界。  

霸天仙王和寒冰仙王,虽然道侣二人都是劫灭境五界,但是远古仙王越级而战的老传统没有丢掉,两人都是迎战联盟劫灭境六界。  

焚天仙王和雷霆仙王对付其他联盟劫灭境老祖。  

老哥俩再次并肩战斗,一个火焰,一个雷霆,都拥有狂暴破坏力。  

他们也没有忘记四海仙王的嘱托。  

雷霆仙王出手,抓住一个联盟女劫灭境一界,封锁对方修为。  

焚天仙王一样操作,抓了一个联盟女劫灭境二界,同样封锁对方修为。  

哟呵!买一送一。  

四海仙王肯定是来者不拒,说不定直接一起操作都有可能。  

以四海仙王的生冷不忌,真的会干得出来。  

大战继续。  

联盟和远古仙庭陷入了僵持阶段。  

双方打了一个平手,没有分出胜负。  

联盟自以为可以压制远古仙庭,但是丹圣仙王,天龙仙王,太上仙王和盛西风的回归,让远古仙庭整体实力大涨。  

尤其还有太上仙王这种战斗中突破的妖孽,着实打了联盟一个措手不及。  

太上仙王拥有两种剑意,双剑合璧,战力倍增,所以太上仙王每次提升,实际战力都会有一个巨大提升。  

比如这一次战斗,太上仙王两门剑意同时达到劫灭境三界水平,双剑合璧之后,实际战力就达到了劫灭境六界。  

等太上仙王两门剑意再突破提升达到劫灭境四界,双剑合璧之下,实际战力可以达到劫灭境八界。  

放在妖孽遍地走的远古仙王之中,太上仙王也是属于妖孽中的妖孽,对比天龙仙王,两人可以说是半斤对八两。  

盛西风自愧不如。  

血天仙王对战联盟劫灭境八界。  

两人有来有回,谁也奈何不得对方。  

如果继续打下去,将会变成一场持久战。  

而且,联盟劫灭境八界注意到另外一个战场,联盟劫灭境七界面对天龙仙王,越来越劣势,越来越危急。  

已经因为太上仙王,联盟损失陨落了几位劫灭境六界。  

如果再损失一位劫灭境七界,对联盟来说,绝对算是伤筋动骨了。  

而且不仅仅面对天龙仙王,联盟劫灭境七界劣势越来越大,面对丹圣仙王,联盟劫灭境七界也同样如此。  

如果再继续战斗下去,联盟劫灭境七界随时都有陨落身死道消的可能。  

如果一下子损失两位劫灭境七界,联盟说不定有解散的风险。  

大大小小不同的势力联合起来,一同对付远古仙庭,损失太大,对各家势力都不好交代。  

再说,天龙仙王和丹圣仙王的对手,与联盟劫灭境八界,分属于不同的势力。  

如果两位联盟劫灭境七界陨落身死道消,联盟劫灭境八界说不清楚,联盟其他人可能会忍不住猜测联盟劫灭境八界是故意借助远古仙庭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