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洞天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个远古超级强者的传承,统统位于中心区域。  

“为什么不在南方区域!”盛西风心中想道。  

如果两个传承洞天在南方区域,距离更近,他可以立刻动身出发,就算大周国发生重大危机,他也可以立刻回来救援。  

偏偏两个传承洞天都在中心区域,不同区域,距离大周国太远,一旦大周国或者百药门出事,远水解不了近渴,鞭长莫及。  

目前盛西风位于界域南方区域。  

也即是说,他需要穿越区域屏障,从南方区域进入中心区域。  

盛西风暂时无法离开大周国。  

因为当前局势对大周国不利,外有仙级强者对大周国虎视眈眈。  

大周国需要强者守护。  

穿越至今,盛西风逐渐融入大周,现在他是一个大周国人。  

如此危难之时,岂能一走了之。  

盛西风不想看到大周国灭亡,更不想看到百药门消失。  

等到大周国稳定,实力强大,不惧外部威胁之后,他才能放心离开。  

至少目前而言,大周国不够强,没有足够的实力,盛西风不能离开。  

两个远古超级强者的传承,诱惑力巨大,一般人很难抵挡如此诱惑,肯定会不顾一切得到传承。  

但是,盛西风有自己的坚持。  

再说,刘老爷子说,两个传承洞天,有防御法阵保护和遮蔽。  

需要破解防御法阵之后,才能进入传承洞天。  

反正两个传承洞天一直在那儿,不会长出一双腿脚跑掉。  

经历漫长时间,如果两个传承洞天被人发现,洞天内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一样不剩。  

就算盛西风去了,也不会有收获。  

但是,如果两个传承洞天至今依然完好无损,没有被人发现,说明防御阵法效果不错,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晚一点去,也没有关系。  

盛西风问一问传承内容。  

可惜,影像画面戛然而止。  

盛西风牢牢记下刘老爷子说的话。  

特别是传承洞天的位置信息和防御阵法的破解方式。  

这两点尤为重要。  

遗漏一点,都会给将来获取传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两个传承洞天,将来他一定会去一趟中心区域。  

盛西风大致能猜到一些传承内容,比如焚天仙王的传承,大概率是焚天真火完整功法,刘老爷子是炼丹师大佬,传承大概率会是一些炼丹师心得,丹方和丹药。  

丹圣宝典绽放光芒。  

这次丹圣宝典给予的奖励不是功法神通。  

盛西风面前,悬浮一棵小树苗,半人高,树枝微微摇曳,仿佛问候和打招呼。  

丹圣宝典非常贴心,直接说明小树苗的详细信息。  

洞天树,扎根洞天福地,吸收洞天福地。  

很好理解,洞天树吃洞天福地。  

洞天树吃掉一个洞天福地,可结出数颗洞天果。  

洞天果具有疗伤,提升修为和强化肉身的效果。  

洞天果的效果不一,有强有弱,洞天果效果强弱和洞天树关系不大,主要是洞天树扎根吃掉的洞天福地强弱大小有关。  

洞天树扎根的洞天福地越强,吃掉之后,结出的洞天果效果越强。  

洞天果的效果可以很强,也可以很弱。  

洞天树吃掉一个洞天福地,肯定需要花费时间,具体多少时间,不是由洞天树决定,主要由洞天福地大小强弱决定。  

洞天福地越强大,洞天树吃掉洞天福地时间越长,吃掉之后才能结果,随之结出洞天果时间也越长。  

一般人养不起洞天树。  

洞天福地当做口粮。  

盛西风没有这么雄厚的家底。  

洞天树一次只能扎根一个洞天福地。  

一旦扎根,等于绑定一个洞天福地,两者变为一体,等洞天树吃掉洞天福地后,自然解除绑定。  

也可以强行解除绑定,但洞天树会元气大伤。  

如果盛西风想稳稳当当收获洞天果,肯定需要守着洞天树和洞天福地。  

在洞天树吃掉洞天福地结出洞天果之前,他最好不要随意乱走动,防止遭人截胡。  

盛西风知道两个洞天福地,一个血魔洞天,另一个镇南城地下洞天福地。  

前一个洞天福地,知道的人不多。  

后一个洞天福地在镇南城,大周国很多修行者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洞天福地,难免人多眼杂。  

不能让外人发现洞天树。  

盛西风选择血魔洞天,作为洞天树第一个扎根对象。  

再说,血魔洞天在大周国境之内,距离不远,来回无需太多时间,万一有突发情况,盛西风可以及时应对。  

“主人…我好饿!”  

盛西风脑海中出现一个弱弱的声音。  

面前的洞天树微微摇。  

“你是洞天树?”盛西风问道。  

洞天树是丹圣宝典给予的奖励,直接认主盛西风。  

一人一树之间,产生微妙的联系。  

“主人…我好饿!”洞天树微微摇曳,左扭一下,右扭一下。  

盛西风脑海中再次出现相同的声音。  

如今大周国都城之外有玄仙强者蹲守,盛西风本体不敢出城。  

大周国都城外的洞天福地,暂时不考虑。  

只能向大周国都城内的洞天福地下手。  

正好百药门中有一个洞天福地。  

盛西风是百药门少门主,现在家底没了不要紧,等他实力强大之后,可以统统补回来,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