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危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周管事尸体的金甲尸王,勉强能应付眼前的局势。  

为什么是勉强?  

因为高端战力不足。  

不朽境战力只有一个。  

之前盛西风杀死周管事,炼制而成的金甲尸王,战力达到不朽境三重天。  

周管事生前只是不朽境一重天而已。  

不断夺舍有巨大副作用,会慢慢削弱意志真灵。  

而且周管事夺舍之后,意志真灵会不断消散,修为实力会不断下滑。  

一旦开始第一次夺舍,便永远无法再停下来。  

气血和意志真灵的载体是肉身。  

一具强大的肉身,相当于一层坚硬的防御护甲,保护气血和意志真灵。  

很简单的道理。  

意志真灵和气血融合,会让肉身产生异变强大。  

而强大的肉身,可以更好保护气血和意志真灵。  

三者相辅相成。  

养尸榜中有一百万铜甲尸,一万银甲尸和一百金甲尸。  

虽然不朽境战力只有一个金甲尸王,但合一境战力绝对不输墙外的行尸大军。  

最强的金甲尸拥有合一境九重天战力。  

银甲尸比金甲尸弱一点,但银甲尸的战力都是合一境。  

数量最多的铜甲尸,全是金身境战力。  

可以说,盛西风养尸榜中的尸体大军总体战力和综合战力,绝对不弱。  

对比驻守大军。  

首先一点,数量碾压驻守大军。  

万山河统帅的驻守大军只有五万将士。  

而养尸榜中,光是金身境战力铜甲尸就有一百万之多。  

吊打驻守大军普通将士。  

合一境数量对比,驻守大军只有十几个合一境大将。  

而养尸榜中有一万个以上合一境战力。  

不朽境战力对比,驻守大军没有一个不朽境,而养尸榜中有一个不朽境三重天金甲尸王。  

可盛西风不想暴露养尸榜。  

底牌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翻出来。  

为了墙外的行尸大军,不值得暴露养尸榜。  

此时的情况还不算最危急时刻。  

如果真到了驻守大军全军覆或者无法守护镇南墙的时候,盛西风可能会暴露养尸榜和尸体大军。  

总之现在他不会这么做。  

另一边。  

姬风风眉头微皱,洞天福地刚刚出事,墙外的行尸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我知道了!”  

姬风风低声骂道:“关键时刻,两个臭男人跑去地下城!”  

因为不敢面对巨兽威压,所以姬风风不敢去地下城,无法寻找另外两人,也就不知道姬松和姬岩进入了洞天福地。  

姬风风没有忘记任务,家族派三人到镇南城,为了保护此地。  

但现在只有她一个不朽境。  

姬风风心里打鼓,惴惴不安,没有底气。  

她只是不朽境一重天而已。  

但此时此刻,姬风风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不管不顾。  

否则事后,家族一定会惩罚她。  

很快,姬风风抵达镇南墙。  

万山河疑惑问道:“老祖,怎么只有您一人?”  

“另外两位老祖怎么没来?”  

姬风风说道:“他们两人去地下城,至今未归!”  

“你派个人去地下城找他们!”  

万山河火速派人。  

一个合一境大将匆匆离开。  

很快,一会儿之后。  

合一境大将回来,并带回来一个坏消息。  

“统帅…地下城中没有两位老祖的身影!”  

万山河眉头微皱。  

人不在地下城。  

“去镇南城中老祖驻地看一看!”  

“快去!”  

合一境大将又匆匆离开。  

很快,他又回来了。  

“可有见到两位老祖?”万山河交集问道。  

合一境大将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见到两位老祖!”  

万山河脸色难看:“怎么可能,两位老祖究竟在哪里?”  

此时,盛西风冷不丁说了一句:“可能进了洞天福地!”  

万山河面色大变,心中大骂:“两个蠢货!”  

这么着急进入洞天福地,两人的目的,肯定不只是为了探查姬月老祖的情况。  

还有更深层次目的。  

一句话总结,富贵险中求。  

姬松和姬岩都是冲着洞天福地中可能会出现的宝物。  

所以两人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  

先一步进入洞天福地中寻找可能出现的宝物。  

如果等家族中的强者后续赶到镇南城,洞天福地中的宝物肯定没有两人的份儿。  

姬风风脸色难看,咬牙切齿骂道:“两个混蛋!”  

显然她也想到了姬松和姬岩进入洞天福地的第二个目的。  

只能说两人进入洞天福地的时机,如同打蛇打七寸,太特么寸了。  

留下姬风风一个人面对行尸大军。  

盛西风又冷不丁说道:“又来了一个!”  

万山河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不朽境行尸的数量又增多一个,达到六个!  

而己方本来有四个不朽境,现在一下子少了三个,只剩下一个。  

姬风风只有不朽境一重天,让她一打六,肯定是在难为人。  

能拖住一个不朽境行尸,就很不错了。  

万山河派人去通知大周朝廷官员,让他们指挥流民撤退。  

驻守大军只能尽量拖延时间。  

死守镇南墙。  

“百药门炼丹师跟着流民一起撤退!”万山河说道。  

盛西风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