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黑夜混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业营地。  

统帅营帐。  

白骨王和孙见愁再次会面。  

现在地道完工,该是商量合计下一步攻城方案。  

谁是主攻?谁走地道?  

这些问题都需要商议解决。  

孙见愁说道:“明日攻城,你的大军正面攻城,我会带领大军走地道进入霸龙城中和霸龙城后方,突袭大周守军。”  

“一旦霸龙城中发生混乱,你在城外的大军立刻全力攻城!”  

“我们里应外合!”  

白骨王疑惑道:“霸龙城后方?”  

“两条地道?”  

之前那次两人会面之时,明明说的是一条地道,现在又冒出第二条地道。  

孙见愁没有回答,大声笑道:“霸龙城后方空虚,我们前后夹击+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霸龙城。”  

白骨王没有继续追问。  

但他心中“咯噔”一下,有第二条地道,会不会有第三条地道,第四条地道?  

之前白骨王就开始提防大业,可惜他没有在自己的营地中查找到任何异常情况,也即是没有找到地道入出口。  

这次会面结束回去之后,更要好好搜查一下整个营地。  

白骨王心中越发确认,大业一定也挖了一条地道通向北方叛军的营地。  

时间流逝。  

虽然白骨王实力很强,但北方叛军的综合实力一般,是战场三方势力中垫底的存在。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白骨王的北方叛军正面攻城。  

由大业大军从地道,突袭霸龙城。  

白骨王的北方叛军攻城是一个幌子。  

真正的杀手锏是走地道的大业大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可是白骨王和孙见愁都不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摄政王早已知道地道的秘密。  

商议完成。  

白骨王说道:“好,一言为定!”并和孙见愁击掌为证。  

等回到北方叛军营地。  

鹿三愤愤不平说道:“为什么是我们正面攻城,大业走地道?”  

刚刚在大业营地中,面对那么多合一境大将,他可没有胆子问出口。  

现在回到自己的地盘,胆子变大了。  

白骨王不想消耗太多兵力,说道:“和之前几天一样,做个样子就行!”  

鹿三回道:“好嘞!”  

白骨王继续说道:“派人搜查整个营地,不要放过每一寸土地,给我好好搜查,一定要找出地道出入口!”  

鹿三回道:“是!”  

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白骨王也没有闲着,亲自下场搜查营地。  

终于找到地道出入口。  

白骨王冷笑道:“呵呵······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孙见愁很阴险!”  

“我也可以利用这条地道!”  

终于大业大军开始有大动作。  

趁着夜色,大业将士们一个个鱼贯进入两条地道。  

地灵门狄长老按照孙见愁的要求,地道很宽敞,能够容纳许多人。  

总共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三,营地留守五万人,另外十五万人分别走两条通道,其中十万人从地道进入霸龙城中,另外五万人通向霸龙城后方。  

从兵力划分,孙见愁更加看重进入霸龙城中突袭。  

因为兵力太少进入大周守军腹地,很可能起不到作用,会一下子被歼灭。  

保证大周守军混乱时间足够长,才能有充足时间里应外合。  

还有一个原因大周守军也不是吃素的,战力强大。  

只派少数兵力进入霸龙城中,等于是送人头。  

霸龙城。  

盛西风通过地道中的尸军,第一时间知道大业大军进入地道。  

“现在要不要出手?”  

相比较地道中的大业大军,地道中尸军的数量太少。  

盛西风决定等大业大军败退和士气低落之时,再出其不意,痛打落水狗。  

还有一点,地道中大业大军带头的人是合一境大将,没有损伤一个不少。  

银甲尸只有合一境一重天的战斗力,打不过对方。  

通向霸龙城中的地道出入口有摄政王送大业的礼物。  

另一条通向霸龙城后方的地道出入口,盛西风为大业大军准备了大餐。  

夜黑风高。  

霸龙城后方地道出入口。  

大业将士一个接一个走出地道。  

五万大军。  

这块区域大周守军空虚。  

所以不需要隐藏在地道之中。  

这部分大军由三个合一境大将统帅。  

孙见愁安排之下,多数合一境大将都集中在霸龙城中的地道。  

因为需要直面众多大周合一境大将,如果大业的高端战力少了,会一下子被大周守军消灭。  

所以孙见愁只派了三个合一境大将带领五万大军。  

霸龙城。  

盛西风抓住时间。  

趁着大业五万大军还没有站稳脚跟和休整完备之前。  

一声令下。  

“杀!”  

黑夜之中。  

霸龙城后方地道出入口,从土中冒出大量尸军,鸡鸭猪牛羊,整整有三万之多。  

无视大业合一境大将。  

盛西风不怕消耗,就算全部死光也不要紧。  

只有一个目的。  

不顾一切,击杀普通气血境和金身境将士。  

五万大业大军,被突然冒出来的敌人,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战场一片混乱。  

人数方面,大业五万,尸军三万。  

盛西风的尸军并不是太吃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