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钢铁营出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心念共享,各种距离、高度、数量都会被眼虫完成计算。  

就像是个人信息终端,完全不会有任何传递过程中导致的情报缺失偏差。  

“一分半钟覆盖射击。”  

吴沃看时机已至,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果断下达命令。  

一个个钢铁营炮兵零星分布,从对讲机里接收到开火信息,纷纷蹲伏下来。  

咔嚓!  

吴沃自己也半蹲在地,微微垂下头,120毫米迫击炮的炮口从脖子伸出,身前堆放着弹药箱。  

通常来说,传统重型迫击炮需要构筑发射阵地,完成迫击炮架设和人工瞄准,准备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但是吴沃却完全省却了这些步骤,他自己就是炮架和炮座。  

单手抓起一枚迫击炮,直接将其塞入身后的炮管。  

重达18公斤的炮弹受重力自由滑落炮管底部,与击针碰撞,触发底火。  

炮口空气扬起冲击波,后坐力传递到身体上,吴沃身体一震,普通人这样做内脏骨头都要被震碎了,可有着生物殖装保护,加上改造的体质,他承受住了那种冲击和震动。  

毫秒之间,最大射程八公里的炮弹急速钻出炮口,以曲线朝着辛梵大道的敌军落下。  

炮弹在道路偏路沿位置炸开,恐怖的冲击波和弹片将附近十几米的人体打碎,残肢断臂横飞,原地留下一个硕大泥坑。  

周围的樱花国和禅国士兵瞬间倒下去一大片,许多较远的士兵被弹片洞穿身体,捂着伤口痛苦哀嚎。  

即使侥幸没有受伤,也会被巨大的爆炸震的气血翻涌,五脏六腑难受之极。  

这种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威力巨大,对付步兵等软目标,半径25米以内几乎必死,半径50米内会受伤,就算站在一百多米外,也不能保证是绝对安全的。  

“哪里在打炮?”  

井坂佑介听到爆炸声骤然一惊,但是脑子并没有乱,  

而是通过指挥车下达作战指令。  

“有敌人埋伏,步兵马上隐蔽寻找掩体,反炮兵雷达捕捉敌人动向,放飞侦察无人机,联系陆航和空军,汇报指挥部。”  

可井坂佑介低估了袭击的力度,他的命令刚刚传达,狂风暴雨般的炮弹不断轰落,炸的正在行进的队伍一片人仰马翻。  

“真爽!老子要狠狠炸翻这群狗日的。”  

吴沃满脸兴奋,此时左右手来回交替。  

左手抓起一枚迫击炮炮弹刚塞入炮管击发出去,炮口硝烟还没散去,右手抓着的迫击炮炮弹已经顺势落入炮管,中间没有任何多余和空隙动作。  

只见吴沃双手快的好似能看出残影,把这门120毫米迫击炮打出了惊人的射速。  

短短一分钟,少说有三十几发炮弹飞出,以至于炮口的炮击声连绵不绝,毫无停顿。  

要知道,120毫米车载迫击炮,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弹药自动装填系统,射速也就每分钟十发左右。  

至于靠人力操控的传统重型迫击炮,那持续射击速度就更慢了,一般只能每分钟六七发。  

因为人会累,体力有限,动作也没有机器那么快捷精准和稳定。  

但是在钢铁营这些基因战士面前,他们却打出了远超车载重型迫击炮的恐怖射速。  

每分钟三十发,这可是60毫米轻型迫击炮的射速,却在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上体现出来,撸炮被基因战士玩出了花来。  

凭借着超强的力量、速度和反应,吴沃动作不仅快还稳定。  

他脚下已经因为后坐力踩出两个深深的凹陷沟坑,每一次炮弹冲击,身子也会随之一震。  

但他却能完全适应,每一次炮击之后,其实都会微调身子,保证迫击炮瞄准的稳定。  

还通过天上的眼虫,不断观察炮击的成果。  

当敌人进行逃跑和寻找掩体时,他会直接通过身体的高低起伏和转向,一秒不到就完成了炮口重新瞄准。  

换成其他传统迫击炮,需要士兵自己计算射击诸元,使用三角形炮架转盘,配合高低机来调节炮管高低角度,过程很麻烦,容易延误战机,可吴沃只要一个身体变化就轻松办到了。  

跟吴沃一样,二十多名基因战士兼职的炮兵,每个人平均射速都在每分钟30发以上。  

二十多人,炮管如怒兽般不停嘶吼,炮弹如蝗虫一般,一分钟就向辛梵大道发射了六七百发炮弹。  

这样恐怖的炮弹量,还是威力巨大的120毫米口径炮弹,造成的杀伤极其恐怖。  

覆盖炮击下,辛梵大道此时已经遍地都是哀嚎声。  

一发炮弹落在人群密集处,直接炸出一个两米深坑,十多个士兵当场身体零件乱飞,原地不剩一个活人,各种残肢和内脏,跟飞扬的焦土混合覆盖在一起,大地都透着暗红色。  

一辆正在开进的装甲车被迫击炮命中,迫击炮的出膛速度并不高,炮弹速度在音速以下,破甲能力差。但这是直接命中,而且还是120毫米口径的重炮。  

炮弹从顶部直接轰中,当场把装甲车炸报废,里面的乘员无一幸免,全部当场死亡。  

一辆坦克也被灌顶命中,虽然炮弹没有打穿装甲,但是坦克的外在设备被摧毁,车载设备失灵,内部的乘员全部被震晕。  

几发迫击炮接连落下,打掉了坦克的履带,其中一发幸运打中了炮塔后面的发动机舱,引起发动机起火。  

里面被震晕的乘员没法自救,稀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