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杀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麒麟大酒店。  

挂着五个零车牌的奥迪a6停下来,却见有一人从副驾驶匆忙的下车,动作轻快的打开车门。  

这人便是汉城刺史周应泉,偌大汉城最具有权势的大人物,在东南王面前,只能牵马执鞭,唯唯诺诺不敢有任何轻慢举动。  

这一幕,  

在所有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卑微,反而更加羡煞旁人,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为三城境内第一王牵马执鞭!  

这乃是无上荣耀。  

东南王陈望甲身着王族蟒袍,金丝镶边,宫廷内专业手工绣刻而成的八蟒四爪纹,瞳目如阳,栩栩如生,给人一股莫名的压迫气势。  

寻常的百姓人家这辈子怕是还没见过一次真正的蟒袍!  

“多少年了,除却皇主召见,何曾见过东南王身穿蟒袍出行?!这到底是要接见什么大人物?!”有人震惊的说道。  

“怕是九大骁将也不可能有这等高规格的接见把?!”有人又继续说道,  

细细品味之下,所有人露出深深地震惊之色。  

莫不是皇族的大人物亲临此地?!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东南王身着蟒袍前来。  

这在汉城,乃至于三城境内头一次!  

东南王陈望甲岁至花甲,容光焕发,反而像是四十余中年人,国字脸,眉毛浓郁狭长,面相亲和,平易近人。  

却因为地位尊崇,即便是面带着浅笑,依旧让人有一股情不自禁的压迫力,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他拾阶而上,张家人纷纷散向两边,  

兵卫拥了上来,做好守卫工作,不让人靠近。  

近距离的见到东南王,在兵卫拥簇以及周应泉的跟随下,让人倍感压力。  

这是莫名的权势力量,让人望而生畏。  

王华盛、陈明义以及汉城一众高级官吏退后至张凡后面,  

罗喉在前,  

陈上灿恐惧的看了一眼罗喉,又看了一眼东南王也退让到一旁。  

在这里他地位不算低,却被刚才罗喉的话语吓到了,显得畏手畏脚,不敢有任何举动。  

张凡起身捋了捋衣装,干净利落,映着灯光,笑容如沐春风,显得儒雅随和,让人身后一众不明身份的高级官吏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罗将军,他是否真的在?!”  

东南王说话中气十足,掷地有声,却是轻声柔和询问。  

罗喉自然知道指的是谁,除却陈上灿之外还有汉城部分高级官吏之外。  

所有高层人物,谁不知道在罗喉将军身后哪位便是当今威震八方,让西方以及蛮夷畏之如虎的北境燕王!  

罗喉微微点头,挪开半步,东南王直目望去,  

一道消瘦的身姿,却承载了天武亿万万人的希望!  

并不宽厚的肩膀,却扛着天武半壁江山!  

如沐春风的笑容,却是历经百战而方才换来的太平盛世的颜笑。  

骤然,  

东南王肃穆,目光如炬,看着张凡极其恭敬,沉默数秒,道,“请移步内阁。”  

张凡缄默,微微点头,转身进入内阁之中。  

东南王看了一眼陈上灿,郑重,沉冷道,“好好招待张家人,如有怠慢,我拿你是问!”  

闻言,  

陈上灿愣了愣神,满脸错愕,自己没有听错吧?!  

陈上灿目光诧异的扫过这一群好似乡下来的土包子一样的张家人,心中满是疑惑,莫非张家出龙了?!  

否则,怎么可能会接连得到大人物的青睐?!  

他看着远去比还嚣张还直接揭露他痛处的小辈,不禁的一身鸡皮疙瘩,莫非是他?!  

平平无奇,不见得有什么奇异之处?!  

算了!  

还是先遵照王爷的安排,好好招待张家人,否则,出了问题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不止陈上灿,  

即便张家人听着东南王的话语,也都纷纷错愕,嘴巴微张,看着东南王远去内阁的背影,满脑子都是黑人问号?!  

张家何时与东南王有这般交织?!让其亲自叮嘱,亲自过问张家的寿宴情况!  

在三城境内乃是遇上的殊荣,即便寿星公张清河活了这把年纪也依旧内心近乎癫狂。  

半辈子沉浮,谁不想在埋进黄土地之前光彩一把,羡煞旁人!  

现在,还有什么比他的寿宴,三城境内第一王东南王亲临来的更加震撼,光彩夺目?!  

明日,  

张家将会成为明日之星,而今夜这一场寿宴,将会在三城境内掀起一场大风暴。  

张家必将飞黄腾达!!  

“对不起,张老!方才言语上多有得罪,请您见谅!”  

陈上灿由衷的致谢,  

让张清河有些无措,还是硬着头皮承了下来,  

毕竟第一次跟这种大人物交涉,心里上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张家人在身后也跟着紧张起来,但听陈上灿的话语,也都纷纷的松了一口气。  

内阁。  

有资格进入的人,也不过寥寥几人。  

张凡,东南王陈望甲,罗喉,周应泉,王华盛,陈明义仅六人,  

这是一场极高规格的会面,却像是唠唠家常一样,气氛非常融洽。  

“当年若不是有燕云骑施以援手,拼死捍卫川城,怕是没有今日川城的太平,我愧对誓死守卫川城的而死去的燕云骑!”  

陈上灿弃城而逃,说到底第一责任人便是他东南王,  

这无可厚非,  

即便后续击退敌军夺回川城,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