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逐出汉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樟树下,  

石板凳。  

王灿跪下一刻,不少人脸上流露出恐惧之色,同时也有种悻悻的感觉。  

虽如此,  

北境燕王坐落于前,  

依旧让所有人心头冰寒,满是阴霾。  

张凡微微俯下身子,十指交叉,撑着下巴,俯视王灿,低沉道,  

“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话罢,  

张凡往后一仰,目光落在前方一众人身上。  

顿时,  

所有人跪下,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一幕,  

实属震撼。  

那些身后的师生,震撼无比,  

王灿如临十八层地狱,寒霜扑面,眼中的恐惧之色逐渐加深。  

想过要反抗,  

也想过要反驳,强词夺理,巧舌如簧,是他最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  

可这在绝对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罗喉走过来,  

将一摞文件材料仍在王灿面前,  

触目惊心,  

让王灿自知难逃一死,求生欲望反盛,转头看向吴千山,祈求道,“岳父,救我,救我!!”  

声音歇斯底里,让不少人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闻言,  

吴千山心中狠狠咒骂王灿,无知小儿,随后近前俯首跪下,正色,大义灭前道,“一切全凭大人定夺,属下无权过问。”  

王灿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将之舍弃,而且还是亲家岳父,实属可悲。  

不舍弃,又能如何?  

在北境燕王面前,即便刺史前来,也无济于事,老老实实接受惩戒!  

“王灿,触犯天武律法,即日逐出汉城,永世不得入城。”罗喉一丝不苟宣布,没有任何情面。  

王灿心如死灰。  

短短一分钟时间,  

让一名手握权柄人物沦为布衣,且逐出汉城,除非权倾天下的人物,谁能做到?  

让汉城所有豪权人物俯跪称臣,足以见得此人身份恐怖,绝对皇族人物!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地,  

一片肃穆,  

所有人屏住呼吸,目光紧盯北境燕王。  

“我希望川华高中可以真正秉承先圣意志,知行合一,将八字校训背后涵义延续,这是国之重典,先圣汇聚的大智慧,不能丢,我们需要传承人,天武更需要传承人。  

而川华高中作为汉城龙头,必须做出榜样,起带头作用!”  

张凡抬目,望着映着晨辉,熠熠生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语重心长的说道。  

在场所有人触动,  

国之重典,  

何其重?  

承载了数千年先圣心血,汇聚了无数智者血汗。  

吴千山颤颤巍巍,老眼浑浊,颤声道,“微臣谨记吾王教诲。”  

旋即,吴千山如老学究般,三跪九叩,激动无比。  

这是古代文人特有气质,心中总有撼,豪情无处发,郁郁不得志。  

现如今,北境燕王提出宣扬延续先圣意志,亦是宣扬天武古代传统文化。  

这让吴千山激动不已,十年饮冰,却难凉热血,仿佛一场梦,终可以实现。  

吾王?!  

除了寥寥几人见过北境燕王,其余人皆被“吾王”二字所惊摄!  

众所周知,  

天武七大王族,地位非凡尊贵!  

除却那一位被赐予“皇”姓的异姓王,可以居于天子脚下,统御精兵八万。  

其余六王拥有各自藩镇属地,不得圣谕,不得入京!  

汉城、凤城、川城乃是驻守东南部王族陈望甲所辖,所有人的第一想法便是这位东南王!  

除却,  

东南王陈望甲,于三城境内,谁敢称王?  

这天下,  

唯有一人,敢称王,便是北境燕王,不在七王之内,不屑位列皇族席位。  

可称“一字并肩王”!  

天下,  

莫敢不服!  

王灿脑子嗡嗡炸裂,东南王亲临川华高中...信息量大的让他无法想象。  

本来以为薛武小儿那是贫寒子弟,岂不料,撞上的钢板,那才是真正权柄亲属!!  

刺史都不敢怠慢,而他却狠狠的羞辱,这不是找死吗?  

.....  

此刻。  

德育楼三楼。  

薛武独自走来,引来不少人侧目,第一次被人如此关注,谈不上享受,有些不自在。  

教室门口,  

王阳浩、任子川、魏航三人堵在薛武面前,旁边的同学目光慌乱的躲得远远的。  

唯有刘雪霜在一旁并不害怕,且还斥责道,“王阳浩,你想干什么?!”  

王阳浩并未理会刘雪霜,方才一幕让薛武出尽风头,他心中愤懑,非常不服气,冷笑道,“薛武,真有你的。这是花了大价钱请来的演员吗?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这一次肯定又是拍宣传片,否则我外公怎么会来!”  

王阳浩的话,  

确实引起不少人纷纷低语,  

川华高中作为汉城唯一贵族学校,确实有不少剧组以及传媒公司经常拍宣传片,学生客串的也不少,这倒也说得过去。  

顿时,  

王阳浩坚信自己的猜想没错,恢复往常得意傲慢姿态,又继续道,  

“不要妄想自己会成为贵族子弟,要清楚你自己的身份,土鸡飞到枝头也不会变成凤凰,贫寒子弟就是贫寒子弟,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我们看不起你!!”任子川在一旁添油加醋。  

“看看,你们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