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梅乡中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  

2047年1月7号早上8:30,天气晴。  

昨晚上被空调温度过低冻醒以后,王落再也睡不着觉,一路熬到早晨。  

在公寓里简单的用过早餐以后。  

收拾东西,背上书包赶往梅乡中学…  

梅乡中学——是东京都23区,位于杉并区内的一所国立中学!  

杉并区地理位置位于东京都的西端,东和中野区、涩谷区,南和世田谷区,北和练马区接壤…而西边则是和出了东京都以外的三鹰市、武藏野市所接壤。  

按照梅乡中学的上课时间规定,早上8:50~9:00为学校规定的早读时间。  

所以他必须20分钟内赶到学校…  

而王落所在的公寓,离梅乡中学足足有二十几公里的路程。  

这种短时间加这么长的路程,要是放到几十年前,估计没有一个小时是到不了学校了但是放在这个世界不同!  

这个世界量子科技领域高度发达,具备成熟的量子中央系统,来调控应对复杂的交通路况…  

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  

各式各样的出行工具,如同堵车一般,把整个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并且车间距极为靠拢!  

但是这种所谓的水泄不通,并不是这些车子都不会走动。  

而是一辆接一辆的汽车挨的极近,并且以一种恒定的速度,在往前行驶!  

速度统一,间距一致。  

这就是量子中央系统的强大之处,它把每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都变成了稳定的定量,在这种情况下,堵车和车祸这种事情基本上永远不会发生。  

除非,人为!  

当然,即便是量子系统极为强大,但依然需要各项完备的基础设施所支持!  

就像是一个空白的系统,在没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支持下,你让它去推演一些它完全不知道的事情,这基本上是办不到的。  

因为量子系统不是人工智能,它只是在算力方面更为强大,更为快速,更为直接,但是它并不能像人一样自主的联想、思考。  

这也是一直以来,人类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  

因此…  

20分钟不到,王落就顺利的乘坐地铁抵达梅乡中学。  

梅乡中学并不是特别大。  

总共的学生人数,加上老师,也没有超过500人。  

但学校不大,却五脏俱全,总共有三处大型建筑。一个是教学楼,里面容纳所有的师生。  

另一个是比教学楼还要大一些的体育馆,里面完备各项运动场地外加设施,所有的户外课,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对应的场地。  

同时也是一个避难场所,灾害来临时可以就近躲避。  

另一个就是室外的操场,作用和性质自不必多说。同样也可以起到一个临时避难的作用…  

这就是身处地震多发带上的尴尬,所有的建筑,都要以防止地震为优先级考虑。  

不过,这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  

他该考虑的是,今天要如何在那些不认识的,所谓的“同学”面前糊弄过去,该如何面对,那群对佐藤间使用校园暴力的人有可能又找上他的情况。  

以及最重要的,在学校的图书馆内,找到他所需要的大量其它方面,有关于量子技术的补充教材。  

只有这样,他才能通过被黑界加强以后的灵魂能力,快速的汲取有关于量子科技方面的各项知识!  

再利用这些知识,对神经连结装置,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索。  

用神经连结装置无线连上校园内网,验证学生身份以后…  

跨过学校的电子伸缩自动大门。  

仿佛全世界的学校布局都大同小异,跨过电子大门以后,第一眼接触到的就是一个比教学楼还要大的绿茵操场。接着正对着电子大门的才是教学楼,而教学楼的右手边是更大的体育馆。  

教学楼的左手边是一间小卖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霓虹国很多地方的公立学校,是没有食堂的!  

主要原因有好几个…  

首当其冲的是公立学校比较穷,开不起食堂其。  

二是源自于霓虹的饮食观念,对于菜的品质以及各方面的来源,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大多数学生中午食用的都是母亲提前制作好的便当,这也是霓虹便当文化的形成。  

其三是因为霓虹学校的午休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50分钟!  

正常的初中生,一般一天上6节课。  

8:50~9:00为早读时间,从9点开始一直到9:50为第一堂课,剩下的10分钟为休息时间。  

之后以此类推,上午有四堂课,下午有两堂课。  

而中午的休息时间是12:50到下午的13:45,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还要兼顾吃饭、休息以及清扫工作。  

时间安排非常紧张。  

所以应运而生的便当文化也就流行起来。  

抛开这些不谈,梅乡中学的教学楼总共有5层高,前3层作为学生教学楼楼层使用,第4层作为老师休息办公的地方,顶层则是学校的图书馆…  

而佐藤间,作为梅乡中学三年级生,也就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所对应的楼层在教学楼的3楼。  

三年级生整个楼层只有三个班,一个班不到40人,加起来也就百来人出头…在师生加起来不到500人的总数中算是占了1/3不到。  

按照按照神经连结装置上标注的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