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朝——云涌(3/6)
息了一声,装作一副高深的样子看着詹道先说道“朝鲜国是离天下大乱不远了,德镇兄该怎么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我怎么了?这朝鲜国国内乱了关我什么事啊?”
“现在国朝正需要外交人才,德镇兄不考虑去各藩属国当商政使啊?
或者去礼部,去外务司当个官可好?”
詹道先有些茫然,他其实不想去搞外交。去地方当父母官造福百姓,才是他的理想。
“多谢廷益兄高看在下一眼,但在下自知才疏学浅还是不能胜任外务之事。”
于谦闻言还想再劝,却听见酒馆外面一阵嘈杂。
“闲人闪开,大军开拔不得阻拦!”
不远处一小队人马开来,领头的军官骑着马好不威风。随行的护卫也是一身大红色的鸳鸯战袄,一看就是高级军官护卫才能拥有的装备。领头的军官还带着两个小厮和开道的仆役,而且还穿着典型的朝鲜国服侍。
“这是谁的仪仗?居然如此的威风!”詹道先忍不住问了一句,看的出来他眼中充满了向往。
“德镇兄还想着参军上战场吗?”
于谦见状不由得多问了一句,哪知道这不问还好一问詹道先就十分兴奋的说道“这当然了,我就是喜欢那种投笔愿从戎、上马草军书的生活。
这男人当官啊,要么去偏远的地方造福百姓、要么就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进入中央享福是好,但是这不是我的理想。派去藩属国当大爷也不错,但这也不是我的初衷。
对了,廷益兄你见多识广可知道这是那支军队?”
于谦闻言转头一瞅,只见那骑马的军官他居然还认识。
“这不楚云昭吗?”
于谦心中有些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跑到酒馆对面的锦衣卫暗桩里喊到“有没有锦衣卫的兄弟,出来个问个事情啊!”
对面铁器行的老板认识于谦,立马就关上大门冲着于谦比了个“嘘”的手势说道“于先生你小点声,这让别人知道了可不好!”
“这位锦衣卫兄弟,你可知道顺天前卫的楚云昭将军干什么去了?
方才听他的部下喊什么大军出征,难道说陛下又要对蒙古部落开战了?”
“害!原来是问这个啊,我还当什么事情呢。
于先生你今天是不是没买邸报?
这上位要征瓦剌部的事情今早就刊登了出去,京城调集了十万大军已经分批次开拔了!”
“什么?陛下不是说过今年罢战一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了吗?
还有这战争之事,为何用邸报宣扬的人尽皆知?
这秘密调集军队偷袭瓦剌部,这不才是战争的正确打法吗?”
于谦一连三问,问的这锦衣卫是头昏脑涨。
“于先生你先等一下,容我一个一个的给你解释。”
“首先啊上位是说过今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可架不住人家瓦剌部挑衅咱们大明帝国啊。那马哈木以为这两年他东征西讨的翅膀硬了,这就可以挑战咱们大明帝国了。
马哈木前几天率倾国之力、举四万五千铁骑入寇哈密城,好在张景万将军反应快才保住了土地。
上位闻之盛怒,直接宣布要亲征瓦剌部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这刚修好北方道路赚了笔钱,就又要花出去了?”
“听户部那边说,这笔钱来的还真是时候。正正好好啊就够十万大军打三个月的,上位有了这笔应急款项还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呢!”
“那接下来种地和学堂的投入怎么办?西南改土归流怎么办?”
“这个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了,于先生我劝你也别跟上位说这种话。反正上位若是没钱了,那自然就会去找太孙殿下想办法的。太孙殿下可是咱们上位的宝贝,会赚钱的宝贝呢!”
“那太孙殿下再会赚钱,也顶不住上位这么花啊!”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朱棣花钱花习惯了已经不考虑怎么赚钱了。
反正缺钱了跟朱瞻基说一声,朱瞻基就有办法给他搞来一笔应急款项。
于谦听完之后立马冲了出去,在詹道先惊讶的眼神当中飞快的跑向了皇宫。
“廷益兄!那边是皇宫啊!你去那边作甚?”
“德镇兄先回去吧,晚些时候再去驿管找你!”
于谦自然是去了东宫,他要立刻给朱瞻基写信。
“太孙殿下在上,草民于谦问太孙殿下千岁金安:
陛下今北征蒙古背当时之约定,征大军十万欲西出玉门关与瓦剌部决战于西域。
今国库本就空虚,岁入之六千万两白银不禁陛下之远征。”
要说清朝道光年间的岁入也才四千多万两白银,光绪洋务运动之后是八千多万两白银。
朱瞻基给朱棣挣了一年六千万两白银的稳定岁入,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清朝将近四亿人口出八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大明帝国现在八千万人口就出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可是巨款。
尤其是大明帝国治下的五千万人口,其中真正纳税的主力汉、藏、蒙、女真、回五族有四千多万。其余的都是偏远民族和南洋那些不太臣服的土著民族,这些人不光是不交税甚至还要管中央政府要钱才行。
就这样朱瞻基用商税、边关款项、贸易逆差,生生的创造出了税收奇迹。
但是真架不住朱棣这么花,朱瞻基赚来得血汗钱基本上每年都被朱棣花的干
“我?我怎么了?这朝鲜国国内乱了关我什么事啊?”
“现在国朝正需要外交人才,德镇兄不考虑去各藩属国当商政使啊?
或者去礼部,去外务司当个官可好?”
詹道先有些茫然,他其实不想去搞外交。去地方当父母官造福百姓,才是他的理想。
“多谢廷益兄高看在下一眼,但在下自知才疏学浅还是不能胜任外务之事。”
于谦闻言还想再劝,却听见酒馆外面一阵嘈杂。
“闲人闪开,大军开拔不得阻拦!”
不远处一小队人马开来,领头的军官骑着马好不威风。随行的护卫也是一身大红色的鸳鸯战袄,一看就是高级军官护卫才能拥有的装备。领头的军官还带着两个小厮和开道的仆役,而且还穿着典型的朝鲜国服侍。
“这是谁的仪仗?居然如此的威风!”詹道先忍不住问了一句,看的出来他眼中充满了向往。
“德镇兄还想着参军上战场吗?”
于谦见状不由得多问了一句,哪知道这不问还好一问詹道先就十分兴奋的说道“这当然了,我就是喜欢那种投笔愿从戎、上马草军书的生活。
这男人当官啊,要么去偏远的地方造福百姓、要么就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进入中央享福是好,但是这不是我的理想。派去藩属国当大爷也不错,但这也不是我的初衷。
对了,廷益兄你见多识广可知道这是那支军队?”
于谦闻言转头一瞅,只见那骑马的军官他居然还认识。
“这不楚云昭吗?”
于谦心中有些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跑到酒馆对面的锦衣卫暗桩里喊到“有没有锦衣卫的兄弟,出来个问个事情啊!”
对面铁器行的老板认识于谦,立马就关上大门冲着于谦比了个“嘘”的手势说道“于先生你小点声,这让别人知道了可不好!”
“这位锦衣卫兄弟,你可知道顺天前卫的楚云昭将军干什么去了?
方才听他的部下喊什么大军出征,难道说陛下又要对蒙古部落开战了?”
“害!原来是问这个啊,我还当什么事情呢。
于先生你今天是不是没买邸报?
这上位要征瓦剌部的事情今早就刊登了出去,京城调集了十万大军已经分批次开拔了!”
“什么?陛下不是说过今年罢战一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了吗?
还有这战争之事,为何用邸报宣扬的人尽皆知?
这秘密调集军队偷袭瓦剌部,这不才是战争的正确打法吗?”
于谦一连三问,问的这锦衣卫是头昏脑涨。
“于先生你先等一下,容我一个一个的给你解释。”
“首先啊上位是说过今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可架不住人家瓦剌部挑衅咱们大明帝国啊。那马哈木以为这两年他东征西讨的翅膀硬了,这就可以挑战咱们大明帝国了。
马哈木前几天率倾国之力、举四万五千铁骑入寇哈密城,好在张景万将军反应快才保住了土地。
上位闻之盛怒,直接宣布要亲征瓦剌部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这刚修好北方道路赚了笔钱,就又要花出去了?”
“听户部那边说,这笔钱来的还真是时候。正正好好啊就够十万大军打三个月的,上位有了这笔应急款项还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呢!”
“那接下来种地和学堂的投入怎么办?西南改土归流怎么办?”
“这个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了,于先生我劝你也别跟上位说这种话。反正上位若是没钱了,那自然就会去找太孙殿下想办法的。太孙殿下可是咱们上位的宝贝,会赚钱的宝贝呢!”
“那太孙殿下再会赚钱,也顶不住上位这么花啊!”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朱棣花钱花习惯了已经不考虑怎么赚钱了。
反正缺钱了跟朱瞻基说一声,朱瞻基就有办法给他搞来一笔应急款项。
于谦听完之后立马冲了出去,在詹道先惊讶的眼神当中飞快的跑向了皇宫。
“廷益兄!那边是皇宫啊!你去那边作甚?”
“德镇兄先回去吧,晚些时候再去驿管找你!”
于谦自然是去了东宫,他要立刻给朱瞻基写信。
“太孙殿下在上,草民于谦问太孙殿下千岁金安:
陛下今北征蒙古背当时之约定,征大军十万欲西出玉门关与瓦剌部决战于西域。
今国库本就空虚,岁入之六千万两白银不禁陛下之远征。”
要说清朝道光年间的岁入也才四千多万两白银,光绪洋务运动之后是八千多万两白银。
朱瞻基给朱棣挣了一年六千万两白银的稳定岁入,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清朝将近四亿人口出八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大明帝国现在八千万人口就出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可是巨款。
尤其是大明帝国治下的五千万人口,其中真正纳税的主力汉、藏、蒙、女真、回五族有四千多万。其余的都是偏远民族和南洋那些不太臣服的土著民族,这些人不光是不交税甚至还要管中央政府要钱才行。
就这样朱瞻基用商税、边关款项、贸易逆差,生生的创造出了税收奇迹。
但是真架不住朱棣这么花,朱瞻基赚来得血汗钱基本上每年都被朱棣花的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