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诺换宰辅(2/3)
产绢帛或者钢铁换粮食。但是总产量下降的粮食让他们空有钱财却买不到实际的物品,长此以往大明帝国不就陷入危机了?
这还没算移民的农家,他们刚刚进入新土地一切都需要国朝的支持。远航舰队给他送粮食、送武器,这些成本想必朱统领一定也知道。
新政的节奏一定要根据人口的增长规律来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除非今上赌赢了,高产作物与新农具让大明帝国的粮食产量猛然间上升。而这种粮产量带来的短期内人口爆炸式增长,才能支持今上这种节奏的改革!”
朱棣听着于谦的话,不禁有些尴尬。
想想朱瞻基当时的劝谏,朱棣忽然间知道了朱瞻基的良苦用心。
一时间,方才朱棣对于朱瞻基“抗旨不遵”的怒气也就消散了大半。
只不过于谦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棣更加的火冒三丈了。
“当时在瓦剌部的时候,太孙殿下跟我说过一句话。说今上乃是个优秀的牧民,他知道如何薅羊毛还不让羊叫唤。新政的初始阶段今上颁布了大量的苛政,但最后却没人造反。
这充分证明了今上对于尺度的把握,还是有一套的。
只不过因为近两年今上的改革太顺利了,才导致今上如此激进的新政方针的产生。
太孙殿下说不需要过多劝谏于今上,只要等着国内农民造反或者边境打了败仗今上自然就知道错了!”
于谦说到兴头上,居然拿起筷子冲着朱棣比了比说道“太孙殿下说今上现在是非常的刚愎自用,你要是敢劝他保准把你给宰了。就要等着今上自己吃亏了,他才知道控制新政节奏呢。现在想想太孙殿下的那副嘴脸,还真是无耻!”
其实不用于谦过多的描述,朱棣已经猜到朱瞻基在说这话的时候所流露出的表情了。
“朱瞻基!给老子滚进来!”
朱棣想想都觉得来气,一怒之下直接撂挑子不演了。
“大父!”
朱瞻基进来直接便跪,根本没给朱棣继续发火的机会。
“不知大父传孙儿进来,是不是要商议于谦妹妹与老三的婚事?”
朱瞻基不管懵圈的于谦,直接向朱棣提问试图把朱棣的怒火给转移走。
“朕没要跟你商量婚事,朕问你你都在背后说过朕什么?”
“大父是答应赐婚了?”
朱瞻基冷汗直流,但是依旧是所答非所问的说着婚事。
“回答朕!你都说朕什么了?”
“于谦乃大才也,其妹与老三当真是天作之合!”
“在不回答,朕就把你拖出去打廷杖!”
“回大父的话,孙儿知错了!”
一听要打廷杖,朱瞻基立马改口开始认错。
“说话!你都嘀咕朕什么话了?”
“孙儿知错!再也不敢了!”
“朕让你说具体的!”
“就是说了点大父您新政的事情,也没有别的了。”
朱瞻基谄媚的一笑,立马跪着爬到了朱棣身边妄图蒙混过关。
朱棣可不吃朱瞻基这一套,看着朱瞻基那张人畜无害的脸朱棣似笑非笑的低声说道“你这小子还真是好圣孙呢,这古往今来的皇孙都没你这么多的心思!
朱瞻基!你可真歹毒啊!
妈了个巴子的,你吃朕的、喝朕的。居然还敢在背后说朕的不是,更可气的是你居然还敢袭击国朝官吏妄图阻挠新政?”
“大父这话可不能乱说,孙儿只是控制下新政的节奏罢了!
孙儿自己就是新政的参与者,怎会阻挠新政的实施呢?”
“那你是说朕的政务能力不如你,要你小子替朕擦屁股了?”
“那没有!孙儿自作主张而已,这些都是孙儿自以为是罢了!”
“哼!算你小子识相!”
朱棣也不想继续与朱瞻基纠缠,一脚踹开朱瞻基之后便转身看着于谦说的“现在你知道朕的身份了,朕问你你刚才说的关于新政之见地当真是出自你本人之意?”
“当然!”
“那你刚才说的关于靖难之见解,你也不改口吗?”
“不改!”
“好!好!好!”朱棣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而后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道“果然,基儿没有看错你!”
“陛下!敢问陛下,太孙殿下方才所言之赐婚是什么事情?”
于谦刚刚缓过来,便直接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就是基儿要把你的妹妹嫁给朕的皇孙,也是太子的嫡次子、汝南郡王朱瞻墉。
这桩婚事朕感觉不错,于先生你意下如何呢?”
“草民,不敢不从命也!”
“还自称草民呢?称臣吧!”
“称臣?”
于谦没明白朱棣话里的意思,按道理来说他还没考取进士没资格称臣的。
“国朝规矩,外戚也可以称臣!”
朱瞻基连忙提醒了于谦一句,生怕于谦好不容易在朱棣心中建立的好形象给破坏了。
“外戚?那不行!草民要凭自己考取功名可不能靠外戚的恩荫,如果嫁妹妹才能让草民升官发财那草民宁可不嫁!”
于谦小脾气一上来朱瞻基可管不了他,朱瞻基只能希望朱棣高抬贵手放过于谦这一马。
哪知道朱棣不怒反笑,直接拍着于谦的肩膀说道“好小子!有志气!
这样吧,朕给你做主了。等你今年的恩科考完出成绩了,朕再让宗正寺的人去跟你聊赐婚的事情。若是
这还没算移民的农家,他们刚刚进入新土地一切都需要国朝的支持。远航舰队给他送粮食、送武器,这些成本想必朱统领一定也知道。
新政的节奏一定要根据人口的增长规律来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除非今上赌赢了,高产作物与新农具让大明帝国的粮食产量猛然间上升。而这种粮产量带来的短期内人口爆炸式增长,才能支持今上这种节奏的改革!”
朱棣听着于谦的话,不禁有些尴尬。
想想朱瞻基当时的劝谏,朱棣忽然间知道了朱瞻基的良苦用心。
一时间,方才朱棣对于朱瞻基“抗旨不遵”的怒气也就消散了大半。
只不过于谦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棣更加的火冒三丈了。
“当时在瓦剌部的时候,太孙殿下跟我说过一句话。说今上乃是个优秀的牧民,他知道如何薅羊毛还不让羊叫唤。新政的初始阶段今上颁布了大量的苛政,但最后却没人造反。
这充分证明了今上对于尺度的把握,还是有一套的。
只不过因为近两年今上的改革太顺利了,才导致今上如此激进的新政方针的产生。
太孙殿下说不需要过多劝谏于今上,只要等着国内农民造反或者边境打了败仗今上自然就知道错了!”
于谦说到兴头上,居然拿起筷子冲着朱棣比了比说道“太孙殿下说今上现在是非常的刚愎自用,你要是敢劝他保准把你给宰了。就要等着今上自己吃亏了,他才知道控制新政节奏呢。现在想想太孙殿下的那副嘴脸,还真是无耻!”
其实不用于谦过多的描述,朱棣已经猜到朱瞻基在说这话的时候所流露出的表情了。
“朱瞻基!给老子滚进来!”
朱棣想想都觉得来气,一怒之下直接撂挑子不演了。
“大父!”
朱瞻基进来直接便跪,根本没给朱棣继续发火的机会。
“不知大父传孙儿进来,是不是要商议于谦妹妹与老三的婚事?”
朱瞻基不管懵圈的于谦,直接向朱棣提问试图把朱棣的怒火给转移走。
“朕没要跟你商量婚事,朕问你你都在背后说过朕什么?”
“大父是答应赐婚了?”
朱瞻基冷汗直流,但是依旧是所答非所问的说着婚事。
“回答朕!你都说朕什么了?”
“于谦乃大才也,其妹与老三当真是天作之合!”
“在不回答,朕就把你拖出去打廷杖!”
“回大父的话,孙儿知错了!”
一听要打廷杖,朱瞻基立马改口开始认错。
“说话!你都嘀咕朕什么话了?”
“孙儿知错!再也不敢了!”
“朕让你说具体的!”
“就是说了点大父您新政的事情,也没有别的了。”
朱瞻基谄媚的一笑,立马跪着爬到了朱棣身边妄图蒙混过关。
朱棣可不吃朱瞻基这一套,看着朱瞻基那张人畜无害的脸朱棣似笑非笑的低声说道“你这小子还真是好圣孙呢,这古往今来的皇孙都没你这么多的心思!
朱瞻基!你可真歹毒啊!
妈了个巴子的,你吃朕的、喝朕的。居然还敢在背后说朕的不是,更可气的是你居然还敢袭击国朝官吏妄图阻挠新政?”
“大父这话可不能乱说,孙儿只是控制下新政的节奏罢了!
孙儿自己就是新政的参与者,怎会阻挠新政的实施呢?”
“那你是说朕的政务能力不如你,要你小子替朕擦屁股了?”
“那没有!孙儿自作主张而已,这些都是孙儿自以为是罢了!”
“哼!算你小子识相!”
朱棣也不想继续与朱瞻基纠缠,一脚踹开朱瞻基之后便转身看着于谦说的“现在你知道朕的身份了,朕问你你刚才说的关于新政之见地当真是出自你本人之意?”
“当然!”
“那你刚才说的关于靖难之见解,你也不改口吗?”
“不改!”
“好!好!好!”朱棣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而后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道“果然,基儿没有看错你!”
“陛下!敢问陛下,太孙殿下方才所言之赐婚是什么事情?”
于谦刚刚缓过来,便直接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就是基儿要把你的妹妹嫁给朕的皇孙,也是太子的嫡次子、汝南郡王朱瞻墉。
这桩婚事朕感觉不错,于先生你意下如何呢?”
“草民,不敢不从命也!”
“还自称草民呢?称臣吧!”
“称臣?”
于谦没明白朱棣话里的意思,按道理来说他还没考取进士没资格称臣的。
“国朝规矩,外戚也可以称臣!”
朱瞻基连忙提醒了于谦一句,生怕于谦好不容易在朱棣心中建立的好形象给破坏了。
“外戚?那不行!草民要凭自己考取功名可不能靠外戚的恩荫,如果嫁妹妹才能让草民升官发财那草民宁可不嫁!”
于谦小脾气一上来朱瞻基可管不了他,朱瞻基只能希望朱棣高抬贵手放过于谦这一马。
哪知道朱棣不怒反笑,直接拍着于谦的肩膀说道“好小子!有志气!
这样吧,朕给你做主了。等你今年的恩科考完出成绩了,朕再让宗正寺的人去跟你聊赐婚的事情。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