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醉酒入皇宫(2/3)
是一个绝对不会被强权所欺压的人。就算是面见朱棣,于谦也会把这句话原原本本的讲述出来让朱棣难堪。
既然如此,朱瞻基便选择了剑走偏锋提前给朱棣打好提前量。
到时候于谦真的说了什么过激之语,朱棣也好能调整心态不去砍了他。
朱瞻基这话同样是对于谦的保护,朱棣感觉朱瞻基的话中不乏“大父您看,那于谦说了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孙儿都没砍了他呢”的含义。而这层含义背后,就是“孙儿这都没砍了他,那他绝对是个举世无双的大才”这样的暗示。
而更让朱棣细思极恐的是,这个能让朱瞻基不得不给他打提前量的人是个何等的角色。
能够让朱瞻基冒着得罪他朱棣的风险,也要力保的人物朱棣是更想看一看了。
“今晚大家都回去之后,把于谦给朕叫入宫来!”
“大父您现在就要见他?”
“对!等不及了!朕倒是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你如此这般的对待!”
朱棣看着朱瞻基的神色,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是上当了。
现在让我们来复盘一下,朱瞻基今晚的整条操作路线。
朱瞻基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于谦,在朱瞻基偷懒的时候代替他处理新政事务。
要想完成这一点,就需要朱瞻基对于谦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培训。
而朱瞻基想要对于谦进行培训,就必须先获得朱棣的首肯。毕竟涉及新政大事,朱棣不答应培训那朱瞻基也不能把权力交给于谦去处理。
而想要让朱棣首肯,于谦就必须符合朱棣的两项要求。
一是能力,二是身份。
能力自然不必说,于谦的感悟能力是朱瞻基见过最厉害的了。稍加一些指导,于谦就可以上岗了。
而现在于谦差的,就是一个皇族的身份。
要想获取皇族的身份,除了尚公主就只能是嫁妹妹当外戚了。要知道现在明初时节,外戚与驸马还不像后来那样不能参与政务。外戚与驸马现在的权力都还很大,这也是朱棣有意的提拔他们去对抗文官集团的结果之一。
而尚公主这条已经被否决了,不是朱瞻基的嫡亲妹妹尚公主也没什么意义。
那剩下的,就能是让于谦当外戚了。
算来算去,只有朱瞻墉这个朱瞻基的嫡亲弟弟适合联姻。
朱瞻基今晚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朱棣的注意。让朱棣对于谦感兴趣、认可于谦的能力,以此来引导朱棣主动的赐婚于朱瞻墉和于谦的妹妹。
朱棣想来想去,才发现他被朱瞻基给引导了。
从朱瞻基痛扁朱瞻墉,故意挑衅朱瞻墉让他说出“包办婚姻”这种忌讳词语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朱瞻基针对他朱棣设下的圈套。
在朱瞻墉因“口出狂言”成功的激怒了朱棣后,朱瞻基便“顺理成章”的引出联姻之事。
当朱棣问起为何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于谦家族联姻时,朱瞻基就可以再进一步将于谦的功劳十分“合理”的向朱棣讲明让朱棣对于这个于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便是用于谦曾经说出过“大逆不道”之语来丰富于谦的人物形象。如此一来朱棣便对于谦更加的感兴趣了,而急性子的朱棣自然是不能等到明天再见这个大才。
如此一来,一切都在合理当中实现了朱瞻基的计划。
“小子,你耍朕?”
朱棣半是欣喜半是恼怒,欣喜朱瞻基已经成长到可以和他朱棣斗斗之智商的层面了。恼怒的是,朱瞻基居然敢跟他耍小心眼。
不过想想待会子还要面见大才,朱棣便压下火气对朱瞻基说道“希望你说的于谦,真能让朕满意。要不然,朕便禁你的足!”
“当然能让大父您满意了,于谦的能力孙儿可是知道的。”
朱瞻基嘻嘻一笑,而后便转身回到了人群当中避开了朱棣的锋芒。
不多时后,烟火大会也已经结束了。
朱棣心中念叨着大才,没有功夫搭理众人。只是随口劝了一杯酒,便叫众人各自回去歇息准备明日新年的大朝会。
“基儿留下、杨士奇留下、赵王留下、魏国公徐钦与定国公徐景昌留下,剩下的人该回去睡觉就回去睡觉。”
朱棣满脸通红的样子,让众人都不免有些奇怪为何他还要留这几个人在皇宫。
这几个人都是各方势力的代表人物,朱棣留他们绝对有阴谋。
勋贵们与文官们都在猜测,朱棣是要在明日的大朝会上宣布新政下一轮的具体改革要求。
但是大家都是猜错了,朱棣单纯就是为了与一个名不见经传小人物会面而已。
而这个小人物,也将成为一个未来大明帝国的政治明星。
他的名字,将会镌刻在大明帝国功臣录当中被后人敬仰。
就在众人散去后,于谦也已经被李蕙玉带人给抬进宫来。
之所以是被李蕙玉抬进来的,是因为大过年的于谦也要喝两杯不是?
这一喝,就多了点。
“我说李典正,你这是把草民送到哪里来了?
这也不是亲军军营啊,你赶紧送草民回去草民还要睡觉呢!”
朱棣看着于谦醉醺醺的模样,便冲着众人打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众人不要说话,且看他的表演。
“此乃东宫太子府,本官乃是东宫亲卫侍卫长朱四郎。”
朱瞻基听着“朱四郎”的名号时,差一点没忍
既然如此,朱瞻基便选择了剑走偏锋提前给朱棣打好提前量。
到时候于谦真的说了什么过激之语,朱棣也好能调整心态不去砍了他。
朱瞻基这话同样是对于谦的保护,朱棣感觉朱瞻基的话中不乏“大父您看,那于谦说了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孙儿都没砍了他呢”的含义。而这层含义背后,就是“孙儿这都没砍了他,那他绝对是个举世无双的大才”这样的暗示。
而更让朱棣细思极恐的是,这个能让朱瞻基不得不给他打提前量的人是个何等的角色。
能够让朱瞻基冒着得罪他朱棣的风险,也要力保的人物朱棣是更想看一看了。
“今晚大家都回去之后,把于谦给朕叫入宫来!”
“大父您现在就要见他?”
“对!等不及了!朕倒是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你如此这般的对待!”
朱棣看着朱瞻基的神色,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是上当了。
现在让我们来复盘一下,朱瞻基今晚的整条操作路线。
朱瞻基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于谦,在朱瞻基偷懒的时候代替他处理新政事务。
要想完成这一点,就需要朱瞻基对于谦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培训。
而朱瞻基想要对于谦进行培训,就必须先获得朱棣的首肯。毕竟涉及新政大事,朱棣不答应培训那朱瞻基也不能把权力交给于谦去处理。
而想要让朱棣首肯,于谦就必须符合朱棣的两项要求。
一是能力,二是身份。
能力自然不必说,于谦的感悟能力是朱瞻基见过最厉害的了。稍加一些指导,于谦就可以上岗了。
而现在于谦差的,就是一个皇族的身份。
要想获取皇族的身份,除了尚公主就只能是嫁妹妹当外戚了。要知道现在明初时节,外戚与驸马还不像后来那样不能参与政务。外戚与驸马现在的权力都还很大,这也是朱棣有意的提拔他们去对抗文官集团的结果之一。
而尚公主这条已经被否决了,不是朱瞻基的嫡亲妹妹尚公主也没什么意义。
那剩下的,就能是让于谦当外戚了。
算来算去,只有朱瞻墉这个朱瞻基的嫡亲弟弟适合联姻。
朱瞻基今晚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朱棣的注意。让朱棣对于谦感兴趣、认可于谦的能力,以此来引导朱棣主动的赐婚于朱瞻墉和于谦的妹妹。
朱棣想来想去,才发现他被朱瞻基给引导了。
从朱瞻基痛扁朱瞻墉,故意挑衅朱瞻墉让他说出“包办婚姻”这种忌讳词语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朱瞻基针对他朱棣设下的圈套。
在朱瞻墉因“口出狂言”成功的激怒了朱棣后,朱瞻基便“顺理成章”的引出联姻之事。
当朱棣问起为何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于谦家族联姻时,朱瞻基就可以再进一步将于谦的功劳十分“合理”的向朱棣讲明让朱棣对于这个于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便是用于谦曾经说出过“大逆不道”之语来丰富于谦的人物形象。如此一来朱棣便对于谦更加的感兴趣了,而急性子的朱棣自然是不能等到明天再见这个大才。
如此一来,一切都在合理当中实现了朱瞻基的计划。
“小子,你耍朕?”
朱棣半是欣喜半是恼怒,欣喜朱瞻基已经成长到可以和他朱棣斗斗之智商的层面了。恼怒的是,朱瞻基居然敢跟他耍小心眼。
不过想想待会子还要面见大才,朱棣便压下火气对朱瞻基说道“希望你说的于谦,真能让朕满意。要不然,朕便禁你的足!”
“当然能让大父您满意了,于谦的能力孙儿可是知道的。”
朱瞻基嘻嘻一笑,而后便转身回到了人群当中避开了朱棣的锋芒。
不多时后,烟火大会也已经结束了。
朱棣心中念叨着大才,没有功夫搭理众人。只是随口劝了一杯酒,便叫众人各自回去歇息准备明日新年的大朝会。
“基儿留下、杨士奇留下、赵王留下、魏国公徐钦与定国公徐景昌留下,剩下的人该回去睡觉就回去睡觉。”
朱棣满脸通红的样子,让众人都不免有些奇怪为何他还要留这几个人在皇宫。
这几个人都是各方势力的代表人物,朱棣留他们绝对有阴谋。
勋贵们与文官们都在猜测,朱棣是要在明日的大朝会上宣布新政下一轮的具体改革要求。
但是大家都是猜错了,朱棣单纯就是为了与一个名不见经传小人物会面而已。
而这个小人物,也将成为一个未来大明帝国的政治明星。
他的名字,将会镌刻在大明帝国功臣录当中被后人敬仰。
就在众人散去后,于谦也已经被李蕙玉带人给抬进宫来。
之所以是被李蕙玉抬进来的,是因为大过年的于谦也要喝两杯不是?
这一喝,就多了点。
“我说李典正,你这是把草民送到哪里来了?
这也不是亲军军营啊,你赶紧送草民回去草民还要睡觉呢!”
朱棣看着于谦醉醺醺的模样,便冲着众人打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众人不要说话,且看他的表演。
“此乃东宫太子府,本官乃是东宫亲卫侍卫长朱四郎。”
朱瞻基听着“朱四郎”的名号时,差一点没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