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暗夺(2/3)
。
而苏门答腊国国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鼓动南洋诸国劫掠我大明帝国船队。更有甚者,劫掠南洋之我中原子民。
末将闻之自愤怒万分,当即联合满剌加国之林清泉将军、中原苏门答腊国梁道明国王保护我中原子民。
末将调下西洋舰队之水师将士五千人、林清泉将军麾下之一千五百人、梁道明国王麾下之五千人、招募中原人青壮三千五百人,此共计一万五千人之军队入南洋苏门答腊国平叛。
拘押南洋苏门答腊国国王、爪哇国国王、古麻剌朗国国王、吕宋国国王、渤泥国国王,控制其国主要之城市。
可苏禄国国王拉尔齐、娑罗国国王恰柯图统率叛军盘踞各岛屿,烧杀抢掠我中原子民。
各国乡村末将也无法深入其中,不知当地之情况。
末将恳请上位派天师万余,入南洋救我中原子民于水火。天师既至,则可瞬息而定乱局!”
郑和收了林清泉的部队,然后派林清泉亲自来京城报信。这足以证明南洋局势的紧急,不容朱棣有半分的拖沓。
“传成国公朱勇、水师指挥使何牧莲入宫,在让府军前卫、府军中卫、浙江台州卫、福建泉西卫、广东南海后卫按照朕的旨意各自进军平叛。”
朱棣在小地图上画了几条线,然后交给了身边的锦衣内卫。
朱棣之所以要从应天府、浙江、福建、广东各地调遣军马,还是从大战略层面考虑的。
广东军队从海南岛进行补给,然后直接南下进入加里曼丹岛。
福建、浙江的军队从台湾岛进行补给,然后进入吕宋岛。
京城的府军紧随其后,根据前面两支军队传回来的情报再决定进入哪个地区。
“还有告诉琉球国尚氏国王、朝鲜国李氏国王、日本国足利将军,让他们各自准备好木材、铠甲、弓箭、粮草、布匹等物资。在朕要求他们帮忙的时候,立刻将物资运送到南洋。”
朱棣还是从战略层面考虑,他认为这次平叛前期会很轻松。明军可能只用一个月就能解决大规模的战斗,还可以占领南洋地区所有的大城市。
可是城市之外的小岛屿、乡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了的。
而持久战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从附属国出可要比从大明帝国拿要强得多。
至于说回报给这些附属国的好处,正好就从南洋诸国来出。
朱棣不愧是一代名将,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定下了战略方针。
剩下的就是跟将军们商议一下小节,再放权给将军们去打仗就可以了。
而成国公朱勇,这个家伙终于是要被朱棣起用了。
不多时,林清泉与朱勇、何牧莲三人一起进入大殿中面圣了。
“末将拜见上位(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汉王殿下、赵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
林清泉这刚一起身,就要根朱棣诉说一番南洋的情况。
不过朱棣挥了挥手,没有让林清泉开口。
“林清泉将军,你要说些什么朕知道。
朕已经决定派遣一万五千军队入南洋平叛,都是咱们大明帝国精锐的军卫。
朕要让南洋的中原子民们知道,大明帝国的日月五星旗才是他们在危难时刻唯一的信仰!”
“末将叩谢吾皇陛下天恩,南洋之中原子民感念吾皇陛下之恩德必定没齿而难忘!”
“不用道谢,南洋之中原人亦是朕的子民。朕不光是大明帝国的皇帝,更是全天下中原子民们的皇帝。一国之君,护佑自己的子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朱棣一番话说的林清泉心中暖暖的,林清泉已经彻底被朱棣征服了。
“朱勇!何牧莲!你们两个统率府军前卫、府军中卫与水师一起,按照朕规划的路线与时间进入南洋。
待会子朕会告诉你们朕的安排,你们只要听朕的命令打仗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给朕学丘福,随便更改朕的战略计划可不一定能打赢战争啊!”
淇国公丘福在朱棣第一次北征之前,擅自改变了朱棣的作战计划。差一点导致全军覆没,也多亏了汉王朱高煦的援军及时赶到击溃了阿鲁台部才救出了淇国公丘福等人。
“大父!孙儿也想去南洋,恳请大父恩准!”
“嗯?基儿你也想去?”
“当然,孙儿的亲军六卫也可以赴南洋参战。
顺天府那边还有一支五十余艘船的舰队,足够运输孙儿的亲军去南洋了。”
“你的亲军六卫就不需要调度了,不过基儿你若是真的想去南洋也可以。
大父让你当监军,监督南洋地区我明军的军事行动你看怎么样?”
朱棣本不想让朱瞻基去南洋,可是又想到顺天府那边的事情也没多少。朱瞻基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让朱瞻基在顺天府作威作福还不如让他去南洋呢。
正好长长见识,看看下西洋具体的状况。
更重要的一点是,朱瞻基可以借机收服成国公朱勇。
而朱棣之所以不想调朱瞻基的亲军,还是怕朱瞻基的亲军接连打仗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孙儿自然是愿意的,只要大父同意便好。”
“父皇!儿臣也愿意去南洋平叛,请父皇恩准!”
朱高煦里面又出来争功,这种战争可是捞取功劳的好时候。
“老二
而苏门答腊国国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鼓动南洋诸国劫掠我大明帝国船队。更有甚者,劫掠南洋之我中原子民。
末将闻之自愤怒万分,当即联合满剌加国之林清泉将军、中原苏门答腊国梁道明国王保护我中原子民。
末将调下西洋舰队之水师将士五千人、林清泉将军麾下之一千五百人、梁道明国王麾下之五千人、招募中原人青壮三千五百人,此共计一万五千人之军队入南洋苏门答腊国平叛。
拘押南洋苏门答腊国国王、爪哇国国王、古麻剌朗国国王、吕宋国国王、渤泥国国王,控制其国主要之城市。
可苏禄国国王拉尔齐、娑罗国国王恰柯图统率叛军盘踞各岛屿,烧杀抢掠我中原子民。
各国乡村末将也无法深入其中,不知当地之情况。
末将恳请上位派天师万余,入南洋救我中原子民于水火。天师既至,则可瞬息而定乱局!”
郑和收了林清泉的部队,然后派林清泉亲自来京城报信。这足以证明南洋局势的紧急,不容朱棣有半分的拖沓。
“传成国公朱勇、水师指挥使何牧莲入宫,在让府军前卫、府军中卫、浙江台州卫、福建泉西卫、广东南海后卫按照朕的旨意各自进军平叛。”
朱棣在小地图上画了几条线,然后交给了身边的锦衣内卫。
朱棣之所以要从应天府、浙江、福建、广东各地调遣军马,还是从大战略层面考虑的。
广东军队从海南岛进行补给,然后直接南下进入加里曼丹岛。
福建、浙江的军队从台湾岛进行补给,然后进入吕宋岛。
京城的府军紧随其后,根据前面两支军队传回来的情报再决定进入哪个地区。
“还有告诉琉球国尚氏国王、朝鲜国李氏国王、日本国足利将军,让他们各自准备好木材、铠甲、弓箭、粮草、布匹等物资。在朕要求他们帮忙的时候,立刻将物资运送到南洋。”
朱棣还是从战略层面考虑,他认为这次平叛前期会很轻松。明军可能只用一个月就能解决大规模的战斗,还可以占领南洋地区所有的大城市。
可是城市之外的小岛屿、乡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了的。
而持久战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从附属国出可要比从大明帝国拿要强得多。
至于说回报给这些附属国的好处,正好就从南洋诸国来出。
朱棣不愧是一代名将,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定下了战略方针。
剩下的就是跟将军们商议一下小节,再放权给将军们去打仗就可以了。
而成国公朱勇,这个家伙终于是要被朱棣起用了。
不多时,林清泉与朱勇、何牧莲三人一起进入大殿中面圣了。
“末将拜见上位(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汉王殿下、赵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
林清泉这刚一起身,就要根朱棣诉说一番南洋的情况。
不过朱棣挥了挥手,没有让林清泉开口。
“林清泉将军,你要说些什么朕知道。
朕已经决定派遣一万五千军队入南洋平叛,都是咱们大明帝国精锐的军卫。
朕要让南洋的中原子民们知道,大明帝国的日月五星旗才是他们在危难时刻唯一的信仰!”
“末将叩谢吾皇陛下天恩,南洋之中原子民感念吾皇陛下之恩德必定没齿而难忘!”
“不用道谢,南洋之中原人亦是朕的子民。朕不光是大明帝国的皇帝,更是全天下中原子民们的皇帝。一国之君,护佑自己的子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朱棣一番话说的林清泉心中暖暖的,林清泉已经彻底被朱棣征服了。
“朱勇!何牧莲!你们两个统率府军前卫、府军中卫与水师一起,按照朕规划的路线与时间进入南洋。
待会子朕会告诉你们朕的安排,你们只要听朕的命令打仗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给朕学丘福,随便更改朕的战略计划可不一定能打赢战争啊!”
淇国公丘福在朱棣第一次北征之前,擅自改变了朱棣的作战计划。差一点导致全军覆没,也多亏了汉王朱高煦的援军及时赶到击溃了阿鲁台部才救出了淇国公丘福等人。
“大父!孙儿也想去南洋,恳请大父恩准!”
“嗯?基儿你也想去?”
“当然,孙儿的亲军六卫也可以赴南洋参战。
顺天府那边还有一支五十余艘船的舰队,足够运输孙儿的亲军去南洋了。”
“你的亲军六卫就不需要调度了,不过基儿你若是真的想去南洋也可以。
大父让你当监军,监督南洋地区我明军的军事行动你看怎么样?”
朱棣本不想让朱瞻基去南洋,可是又想到顺天府那边的事情也没多少。朱瞻基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让朱瞻基在顺天府作威作福还不如让他去南洋呢。
正好长长见识,看看下西洋具体的状况。
更重要的一点是,朱瞻基可以借机收服成国公朱勇。
而朱棣之所以不想调朱瞻基的亲军,还是怕朱瞻基的亲军接连打仗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孙儿自然是愿意的,只要大父同意便好。”
“父皇!儿臣也愿意去南洋平叛,请父皇恩准!”
朱高煦里面又出来争功,这种战争可是捞取功劳的好时候。
“老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