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人之初(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说......胡大府尹,太孙殿下马上就到顺天府了!”  

陈恭一脸的紧张,似乎是在害怕些什么。  

“怎么了?太孙殿下也不是吃人的猛兽,你有甚子可怕的?  

你弟弟还是太孙殿下的六大亲军指挥使之一呢,有这层关系在你更不应该害怕了。”  

“老胡你是真的不懂还是跟老子在这里装蒜呢,你忘了太孙殿下的命令了?  

现在咱们把手底下的官员们都盘剥了一遍,还得防着他们去压榨百姓,可算是把这帮人得罪了个遍。若是太孙殿下到时候兑现不了承诺,咱俩这长官还怎么当?”  

“该怎么当就怎么当呗,反正有太孙殿下在那帮家伙翻不了天。  

而且陈将军你要注意一点,太孙殿下没有给任何人以任何的承诺。  

太孙殿下信中的话儿你还没看明白,那不就是给人画大饼么!”  

胡广微微一笑,然后一脸神秘的看着陈恭说道“说实话,这乱世拢下属、盛世媚长官的道理还是对的。  

你不用考虑手底下的人有什呢想法,只要让太孙殿下满意便是了。  

太孙殿下之所以要修建宫殿,还要求官员们各自出钱不外乎是要立威。  

陛下想要迁都顺天府的想法很明确,所以说才派太孙殿下来顺天府监工的。而太孙殿下,也可以借机会敲打敲打顺天府上下的官员们。  

因为这边是陛下的根基,本地的官员、军官不是天家亲信就是靖难功臣,这帮人居功自傲很难处理。本官估计太孙殿下,就是来打他们一记杀威棒的。”  

“那咱们俩怎么办?”  

“怎么办?背锅呗!  

太孙殿下既想敲打他们,又不想背锅。那不就是咱俩顶上去,替太孙殿下被他们口诛笔伐的时候么。  

只要你锅背的好,肯定是前途似锦!”  

陈恭拧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胡广见状也没有多言,只是拍了拍陈恭的肩膀便离开了。  

就在陈恭与胡广各自盘算的时候,朱瞻基也来到了顺天府。  

朱瞻基进入顺天府后,并没有去接见当地官员,而是先去了军营。  

顺天府此时驻有北平前、后、左、右、中卫、居庸卫、通州卫、顺天前、后、中卫等十个卫六万大军,再加上朱瞻基的三万多亲军这北平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军营不够用了。  

顺天府的军营只能容纳八万多人,而此时的顺天赴有足足十万大军。  

朱瞻基为了震慑顺天府的军官们,打算搞一些事情。  

朱瞻基明知道军营还差两万人的位子,却没有提前知会顺天府这边一声。  

朱瞻基打算在顺天府里挑一个最刺头的军卫,让他们给朱瞻基的亲军建设军营。  

“郎君为何要为难顺天府的军队,他们可都是陛下一系最忠诚、最精锐的部队了。”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立威呢。  

不过蕙玉你就放心吧,我对这种事情的尺度很有把握,不会落下话柄儿惹人非议的。”  

“那郎君准备怎么办?”  

“很简单,比武。”  

“比什么?”  

“骑射、操演、单挑。”  

“郎君很有把握能赢?”  

“当然,就说骑射咱们就输不了。那也先第六卫麾下的一千多蒙古铁骑是吃干饭的?”  

“郎君心中有数便好,不过妾还是不能理解郎君的做法。”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我却认为人性本恶,所有人对别人的第一观念都是以恶意的防备开始的。  

这帮家伙都是从龙之功,又久在北方边境镇守。对于我这个不熟悉的皇太孙来说,当然是傲慢的。  

如果不能打压一下他们的气焰,只怕这一年的顺天府监工不会特别顺利啊。”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是要告诉世人教育的重要性。怎地这话儿到了郎君的嘴里,就变成了勾心斗角的理由了呢?”  

李蕙玉晃了晃脑袋,明显是对朱瞻基的话并不认同。  

“而且郎君不要搞的太过分了,山西的事情陛下没有追究郎君不代表陛下真的就能容忍郎君的一切行为。若是顺天府这个陛下的老巢被郎君搞的鸡犬不宁,只怕陛下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行了,这事儿我心中有谱。  

前面就到北平大营了,蕙玉你叫咱们的兄弟们整理好队伍,然后派人通知顺天府都指挥使陈恭带着所有佥事以上的军官出来迎接孤。  

对了,让胡广那帮文官不许来。”  

“好,这就去办。”  

“拜见太孙殿下,末将迎驾来迟请太孙殿下恕罪!”  

陈恭一脸的恭敬,他已经猜到朱瞻基要干些什么了。  

“陈恭将军,孤要你把顺天府佥事以上的军官都给孤带过来,你可有做到?”  

“是!顺天府十个军卫佥事以上的高级军官已经全部到位了,请太孙殿下训话!”  

朱瞻基闻言摆了摆手,一脸和善的笑道“训话就不必了,孤来这边是替大父犒劳诸位国朝将士们的。  

也不是来这边摆威风的,有什么可以训话的呢?  

孤只是听说顺天府的军营不够用,要让顺天府的军士们帮忙造一些军营罢了。孤要的不多,足够两万人使用就够了。主要是孤还是体谅诸位顺天府的军士们,不忍让孤的亲军占据了他们的军营休息罢了。”  

“修建军营?  

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末将这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