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再封狼居胥(2/3)
只要你们瓦剌部跟着大明一条心对付阿鲁台便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届时阿鲁台若是再度叛乱,还要劳烦你瓦剌部出兵断其后方!”
“太孙殿下放心,若是阿鲁台叛乱臣当亲率瓦剌部铁骑助大明王师一力!”
“好,你瓦剌部有这番心意便好。孤也不瞒你,孤认为阿鲁台与本雅失里二人的再度反叛不会太久,甚至说我大军刚刚撤回漠南就有可能继续扯起前元的大旗造反!”
朱瞻基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明军一旦退出了漠北之地。让阿鲁台与本雅失里重新占据了三河源头与呼伦贝尔草原等地,阿鲁台的大军经过几年的光景便会恢复到七八万人的规模。
有了实力的阿鲁台,自然是能有了野心。
“不过之后的事情倒也是不着急,等陛下封狼居胥的大典完成了再说也不迟。”
刘真倒是不担心阿鲁台,身为一个纯粹的武将他也不喜欢议论政事。
“呵呵,刘将军倒是无所谓了。不过刘将军你要知道,若是不提早筹划可是很难打胜仗的。
咱们武将对此更要上心,不是只有真到了打仗的时候才用的上咱们。”
张辅对刘真的话有些不屑一顾,毕竟他的眼光跟刘真不同。
“不要吵架!有这种吵架的功夫,不如办些实事去!
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留下的十万牧民还有阿苏特的一万五千骑兵,都需要施以恩宠笼络与安抚。
孤准备向陛下请命,派出我明军军士与阿苏特军队一起安抚这十万牧民。
帮助牧民修缮毡房,收拢失散的牛羊。正好借此机会拉进牧民与我大明军队之间的关系,也拉进阿苏特部与我大明之间的关系。”
朱瞻基话儿一出口,也先当场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朱瞻基这人还真是有手段,好圣孙这三个字还真不是明朝大臣们吹捧出来的。”
也先现在是对朱瞻基极度的防备,朱瞻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也先不由自主的细细思虑。生怕没想明白而中了朱瞻基的圈套,让蒙古诸部被大明给一锅儿端了。
“太孙殿下此言大善,乌斯藏之策可以很好的用在草原上。”张辅说着瞥一眼也先,然后趴在朱瞻基耳边小声的嘀咕道“这件事情就由末将去向上位说吧,毕竟太孙殿下您还是不要继续出头了。
免得招摇过市,惹人非议。
而且看时间上位应该是商议好大典之事了,咱们继续凑在一起未免有结党之嫌。”
张辅这才是好军师嘛,知道替老大分忧。
“好,那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吧。”
朱瞻基说罢便敲了敲身前儿的茶碗,众人见状便立马告退。
众人走后,朱瞻基无聊的到处闲逛。在走到帐外之时,朱瞻基看着西北方慨然叹息道“也不知道二叔那边怎么样了,但愿北海战场不要发生什么变故。”
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朱高煦在北海与已经“投降”的阿鲁台、本雅失里二人纠缠,朱棣得封狼居胥大典夜已经准备好了。
朱棣身穿琉冕朝服,手持玉板、腰挎金刀。趾高气扬的站在祭坛得最高处,俯视着台下的蒙古使节与大明军队。
“想当初宋文帝以王玄谟之策征鲜卑北魏,却落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名。
今朝我大明之师,以三十万忠勇之士再临狼居胥山。
见此情景,朕心甚慰。
朕曾言欲以中华皇帝之名号,统九州诸族于御下。朕亦曾疑虑,朕有何能可铸九州归一之功绩。可今朝封禅于狼居胥山,朕方知此乃我大明盛世之始。
朕御九州诸族之愿,必可城之!
万望诸君,辅朕以成大业。万望诸君,佐朕以御九州!”
朱棣举起祭天之告文,庄重的放在了鼎下。而后命人以祭品祭拜上天,接着便是焚香奏乐了。伴着庄严肃穆的鼓乐声,朱棣神情严肃的带头跪拜上天。
祭祀完天地鬼神之后,朱棣起身对下面的大明军队说道“诸君皆有大功,封狼居胥之荣耀望诸君与朕共享。
大明万胜!”
“陛下万胜!”三十万明军一同高喊,让在场的蒙古人都感到了惊惧。
“明军万胜!”
“将军万胜!”
“大明万岁!”
“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封狼居胥,中原武将的最高荣誉。
朱棣已经解锁了这项成就,进入了下一个副本。
一统大草原,蒙汉共合一。
朱棣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大典之后,便率部班师回到了漠南大营。
接下来还要跟蒙古诸部商议善后事宜,不过已经不需要大军继续威慑草原了。
三十万大军已经开始分部撤离草原,只有京师和北平的军队留在草原上护卫着朱棣的安全。
不过京师与北平六卫的军队,也有着足足十万人马。留在漠南大营保护朱棣的安全,那是绰绰有余了。
朱瞻基倒是没回漠南大营,他带着两万大军(其中有马哈木派来的五千瓦剌部军士,因为也先也还跟在朱瞻基的身边呢)驻扎于飞云山一带。
因为朱瞻基的帮助蒙古牧民修缮毡房、收拢牛羊的建议,朱棣决定让朱瞻基这个“皇家代表”驻扎在飞云山。一边代皇帝施恩于蒙古牧民,一边等待汉王朱高煦的军队归来。
飞云山位于漠南与漠北的交界地带,朱瞻基
届时阿鲁台若是再度叛乱,还要劳烦你瓦剌部出兵断其后方!”
“太孙殿下放心,若是阿鲁台叛乱臣当亲率瓦剌部铁骑助大明王师一力!”
“好,你瓦剌部有这番心意便好。孤也不瞒你,孤认为阿鲁台与本雅失里二人的再度反叛不会太久,甚至说我大军刚刚撤回漠南就有可能继续扯起前元的大旗造反!”
朱瞻基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明军一旦退出了漠北之地。让阿鲁台与本雅失里重新占据了三河源头与呼伦贝尔草原等地,阿鲁台的大军经过几年的光景便会恢复到七八万人的规模。
有了实力的阿鲁台,自然是能有了野心。
“不过之后的事情倒也是不着急,等陛下封狼居胥的大典完成了再说也不迟。”
刘真倒是不担心阿鲁台,身为一个纯粹的武将他也不喜欢议论政事。
“呵呵,刘将军倒是无所谓了。不过刘将军你要知道,若是不提早筹划可是很难打胜仗的。
咱们武将对此更要上心,不是只有真到了打仗的时候才用的上咱们。”
张辅对刘真的话有些不屑一顾,毕竟他的眼光跟刘真不同。
“不要吵架!有这种吵架的功夫,不如办些实事去!
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留下的十万牧民还有阿苏特的一万五千骑兵,都需要施以恩宠笼络与安抚。
孤准备向陛下请命,派出我明军军士与阿苏特军队一起安抚这十万牧民。
帮助牧民修缮毡房,收拢失散的牛羊。正好借此机会拉进牧民与我大明军队之间的关系,也拉进阿苏特部与我大明之间的关系。”
朱瞻基话儿一出口,也先当场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朱瞻基这人还真是有手段,好圣孙这三个字还真不是明朝大臣们吹捧出来的。”
也先现在是对朱瞻基极度的防备,朱瞻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也先不由自主的细细思虑。生怕没想明白而中了朱瞻基的圈套,让蒙古诸部被大明给一锅儿端了。
“太孙殿下此言大善,乌斯藏之策可以很好的用在草原上。”张辅说着瞥一眼也先,然后趴在朱瞻基耳边小声的嘀咕道“这件事情就由末将去向上位说吧,毕竟太孙殿下您还是不要继续出头了。
免得招摇过市,惹人非议。
而且看时间上位应该是商议好大典之事了,咱们继续凑在一起未免有结党之嫌。”
张辅这才是好军师嘛,知道替老大分忧。
“好,那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吧。”
朱瞻基说罢便敲了敲身前儿的茶碗,众人见状便立马告退。
众人走后,朱瞻基无聊的到处闲逛。在走到帐外之时,朱瞻基看着西北方慨然叹息道“也不知道二叔那边怎么样了,但愿北海战场不要发生什么变故。”
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朱高煦在北海与已经“投降”的阿鲁台、本雅失里二人纠缠,朱棣得封狼居胥大典夜已经准备好了。
朱棣身穿琉冕朝服,手持玉板、腰挎金刀。趾高气扬的站在祭坛得最高处,俯视着台下的蒙古使节与大明军队。
“想当初宋文帝以王玄谟之策征鲜卑北魏,却落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名。
今朝我大明之师,以三十万忠勇之士再临狼居胥山。
见此情景,朕心甚慰。
朕曾言欲以中华皇帝之名号,统九州诸族于御下。朕亦曾疑虑,朕有何能可铸九州归一之功绩。可今朝封禅于狼居胥山,朕方知此乃我大明盛世之始。
朕御九州诸族之愿,必可城之!
万望诸君,辅朕以成大业。万望诸君,佐朕以御九州!”
朱棣举起祭天之告文,庄重的放在了鼎下。而后命人以祭品祭拜上天,接着便是焚香奏乐了。伴着庄严肃穆的鼓乐声,朱棣神情严肃的带头跪拜上天。
祭祀完天地鬼神之后,朱棣起身对下面的大明军队说道“诸君皆有大功,封狼居胥之荣耀望诸君与朕共享。
大明万胜!”
“陛下万胜!”三十万明军一同高喊,让在场的蒙古人都感到了惊惧。
“明军万胜!”
“将军万胜!”
“大明万岁!”
“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封狼居胥,中原武将的最高荣誉。
朱棣已经解锁了这项成就,进入了下一个副本。
一统大草原,蒙汉共合一。
朱棣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大典之后,便率部班师回到了漠南大营。
接下来还要跟蒙古诸部商议善后事宜,不过已经不需要大军继续威慑草原了。
三十万大军已经开始分部撤离草原,只有京师和北平的军队留在草原上护卫着朱棣的安全。
不过京师与北平六卫的军队,也有着足足十万人马。留在漠南大营保护朱棣的安全,那是绰绰有余了。
朱瞻基倒是没回漠南大营,他带着两万大军(其中有马哈木派来的五千瓦剌部军士,因为也先也还跟在朱瞻基的身边呢)驻扎于飞云山一带。
因为朱瞻基的帮助蒙古牧民修缮毡房、收拢牛羊的建议,朱棣决定让朱瞻基这个“皇家代表”驻扎在飞云山。一边代皇帝施恩于蒙古牧民,一边等待汉王朱高煦的军队归来。
飞云山位于漠南与漠北的交界地带,朱瞻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