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怀疑人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不凡微然一笑:“对不起,来迟了。”  

“没有,你来的正好。”丁云野俏脸一红,“敌人数量好多,我正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呢!”  

于不凡道:“不用紧张,一群白菜而已。”  

这句话如果被对面的晋军听到,估计都会气疯。  

但在于不凡的眼中,对方就是一群白菜,随时可以收割。  

此时,他高高扬起了手臂,道:“迫击炮准备!”  

话音刚落,天炎军成员便拿出了一个个小型火炮。  

这也是来自地球的黑科技。  

只不过比起地球上的迫击炮,精度更高。  

这个世界虽然也进入了火药时代,但还只是启蒙阶段,敌人的火炮威慑力更强一些,威力相对小了很多。  

真正掌握世界核心军事科技的,还是于不凡本凡。  

众人在城楼上纷纷架好了炮台,随后开始进行精准的瞄准。  

这些技巧都是于不凡亲手传授的。  

随后,等到敌人靠近,天炎军的成员纷纷开炮。  

“轰轰轰!”  

一颗颗小型炮弹飞到了半空中,在空中画出了一道精美的弧线后,纷纷砸落在了敌人的阵营中。  

这一下晋军顿时被炸上了天。  

晋军哪受过这样的待遇,一个个都被炸傻了。  

晋武王看到情况不对劲,顿时暴怒地咆哮道:“冲啊,不要怕,这都是敌人的妖法!”  

说话间,他第一个带头冲了上去。  

晋武王并非一般君主,他和姜天河一样,修为都是非常高的。  

他身轻如燕,手持重剑,脚下快到了生风。  

看到他如此活跃,整个晋军队伍被重新带动起来,纷纷朝着于不凡的方向快速疾驰而来,士气大振。  

但是,迫击炮的威力太惊人了,一枚枚的炮弹跟不要钱似地,疯狂地杀戮。  

对方刚兵临城下500米左右,人数居然已经不到一半了。  

这一战,堪称战争绞肉机。  

这时,于不凡的天炎军根本不需要于不凡指挥,一大部分成员就更换成了弓弩。  

在这种中距离范围内,还是弓弩的命中率更高一些。  

晋武王的视力非常惊人,一眼就看到了对方切换武器,顿时双眼放光。  

“鼠辈,你们以为你们的弓弩比我们更好吗?荆棘军,让他们领教下你们的厉害!”  

荆棘军很快就换上了自己的弓弩。  

荆棘军之所以得到了这个称号,就是因为他们极擅长射术。  

他们被外界称之为拥有史上最强的弓箭手,而且比荆棘还要犀利,因此被称之为荆棘军。  

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部队敢和他们进行对射。  

这群骄傲的士兵很快弯弓搭箭,在盾牌兵的掩护下,纷纷朝着溪流庄园进行射击。  

一时间,双方的第一轮对射开始了。  

箭雨如蝗,纷纷而至。  

双方几乎在同一时刻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很快,晋武王感觉情况不太对劲。  

荆棘军因为和对方所处的位置有高度差距,所以他们都用了仰射。  

而天炎军按道理说,更应该使用仰射,因为他们居高临下。  

可非常奇怪的是,他们居然没有仰射,而是平射!  

400米的距离,天炎军的平射威力非常之大,几乎到了摧枯拉朽的程度。  

他们的箭矢居然直勾勾地穿透了晋国盾牌兵的防御大盾,随后收割掉了一条条生命,穿透力简直可以用野蛮来形容。  

最牛的一个天炎军弓箭手,居然一箭直穿三人!  

而另一边,天炎军几乎无视了对方的仰射。  

400米的距离进行射击,对于一般的弓箭手来说根本无法达到,即便是仰射也不行。  

荆棘军射术惊人,臂力也非同小可,加上仰射俯冲后的重力势能,按道理说威力是非常大的。  

但实际上,却完全不行。  

他们的箭矢落在地上,命中率非常低,即便是命中了,也只是砸在了天炎军的盔甲上,砸出了一个很细微的坑洞后,就彻底结束了。  

晋武王一时间心急如焚。  

怎么会这样,荆棘军历经百余战,从未遇到过这么强劲的对手!这支队伍,到底怎么回事?  

一时间,晋武王有些怀疑人生了。  

天炎军可能是因为于不凡的到来,平时能够发挥百分之百的战斗力,今天已经发挥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比平常更加凶猛。  

他们一箭接着一箭,不停地攻击,完全不顾一切。  

“推进,继续推进,射他们的眼窝,眼窝!”晋武王疯狂大喊道。  

此时此刻,他已经彻底发了疯。  

晋国依靠着人数优势和不怕死的精神,疯狂地朝着前方推进脚步,掩护着荆棘军。  

终于,他们距离溪流庄园还剩下200米。  

这个距离,已经完全进入了荆棘军的射程。  

此时虽然是逆风,但他们还是使出了全身力量,朝着天炎军进行了又一轮的攻击!  

这一刻,天炎军成员一个个运足了气息,将一层护体罡气保护在了自己的躯干以上。  

这里是他们的防御相对脆弱的地方。  

他们的脖子上都加固了特殊的颈环,但是眼睛上并没有。  

但是,天炎军也低估了荆棘军的精准。  

此时此刻,有数千箭矢朝着他们冲刺过来,其中一些精准射手的攻击直冲天炎军的双眼。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天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