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浑水摸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觉得这把弩威力太强了,与其一比,自己之前名震草原的那把射雕弓都成了废物。  

在尸体上一番搜索之后,哈萨尔很不客气的将其身上的皮甲扒拉了下来,又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走到了宫天五的面前低声道:  

“公子,这里是金银浮财,还有地契。”  

宫天五接过包袱,掂了掂分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徐家果然藏了不少好东西。”  

此时其余的人也前来接应,将逃走的这人扒得干干净净,然后又重新回到了当铺当中。  

当铺内顿时响起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四名牧奴很快就化身搬运工,吃力的将一箱一箱的财货搬运到了牛车上。  

此时周遭的人也都有战战兢兢前来围观的,却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  

很快的,宫天五就转身走出当铺,两条狗子跟在他身后,眼中血色渐褪,恢复了平日的温顺。  

牛车缓缓驶离,消失在夜色中,当铺内,四名护卫的尸体横陈,鲜血染红了青砖地面。  

不仅如此,远处三条街的地方,更是有滚滚浓烟冒起,那里不是别处,正是当铺的主人,宝盛号徐家的宅子所在地。  

等到哈萨尔回到了住处之后,被宫天五叫到了旁边赞许的道:  

“做得好。”  

哈萨尔跪下,以手抚胸诚恳道:  

“主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宫天五微微点头:  

“忠诚是你付出的代价,但我也应该对忠诚有所回报,不然的话,以后还有谁来忠诚我。”  

说完了之后,宫天五便将一本小册子丢给了哈萨尔:  

“这是顶级的内功心法,上面有修炼的诀窍和要门,至于修行所消耗的药物我会提供。”  

哈萨尔接过一看,发觉小册子的表面上写着三个字:无漏身。  

紧接着,哈萨尔张大了嘴巴,一股难以形容的狂喜顿时涌上心头,急忙给宫天五连连磕头。  

至于内功心法的来路,他倒是没多问。  

在哈萨尔的心中,传承了好几代的侯府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能拿出这样的至宝并不稀奇。  

当然,哈萨尔却不知道,这份内功心法却是宫天五多次转世以后淘出来的精品!  

并且宫天五还以他筑基巅峰期武极的层次,来对这本心法进行仔细修订过,区区侯府怎么可能拿得出来这样的至宝?  

熊熊大火,照亮了巡抚历滔的脸,  

他的身前跪着十几个男女老少,都在寒风当中瑟瑟发抖。  

远处的火中,烟雾当中,还有惨叫声陆续传出。  

不仅如此,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也是被拖了过来。  

被放在左边的乃是历滔的亲兵,都用白布遮住了尸首。  

而被放在右边的则是从徐府当中搜捕出来的胡人尸首,他们虽然穿着汉人的衣服,但身上的特征十分明显,极容易辨认。  

“全部杀了!首级砍下来全城传阅,告诉他们这就是吃里扒外的下场。”  

历滔的声音冷得就像在冰块当中镇过一样。  

旁边的陈襄听了一惊,忍不住低声道:  

“大人三思,诛首恶的话没人说什么,但直接灭门恐怕就”  

历滔咬着牙冷笑道:  

“乱世用重典,之前谁能想得到徐家当中居然藏了足足一百多名乃蛮部的人?一旦在战斗激烈时夺门发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今日我不灭他们的门,明日就是我被胡人或者大王灭门!!”  

陈襄听到了历滔的话,默默的点了点头道:  

“好,我这就去办。”  

紧接着又有一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对着陈襄耳语了几句。  

陈襄便走上前对历滔低声道:  

“刚刚收到消息,徐家的宝盛典当行被人洗劫了,做这件事的是侯府的崔子洋,并且他还给大人送来了一副名家字画,一具汝窑瓷器。”  

历滔听了之后冷哼了一声道:  

“徐家的产业除了宝盛典当行之外,还有车马行,杂货行等等,侯府的人去动了吗?”  

陈襄立即去询问了一下道:  

“没有,只有宝盛典当行遇袭。”  

历滔很干脆的道:  

“侯府的身份敏感,我本来就不适合轻易动他们的人。”  

“况且这个崔子洋前来报信,为我们消除了一大隐患,说实话也是功不可没,而且这个人还算是做得有分寸.”  

说到这里,历滔摆摆手道:  

“你去回复一下,说礼物我收下了,但下不为例,用你的名义来做这件事。”  

陈襄听到了之后赞同的点点头:  

“是,大人。”  

有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徐家在今夜可以说是末日一般,但是崔家货栈当中却仿佛像是过年一样,充满了欢喜的气氛。  

此时货栈的大门紧闭,中间堂屋里面足足堆放了十几口箱子,崔子洋已是满脸笑容的清点着货物,同时开始用账本记载着清单。  

此时根据崔子洋的初步估计,收获有绸缎三十匹,各类名贵皮货两百多斤,金条十根,银宝二百七十个。  

逃走被杀那人的身份也弄了个明白,乃是徐家的三少爷,此人就算是活着也会在历滔的刀下人头落地,所以也不算白死了。  

在他身上还搜到了一个盒子,当时忙起来没有细看,此时崔子洋在盒子里面赫然发觉了三张地契。  

对应的是城外的三个庄子,两大一小,差不多能有一千多亩旱地,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