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拜年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早上,是农历1996年的正月初一。  

这天早上的早饭叫做‘发财饭’。  

虽然按照湘西农村里面一带的风俗,这天早上的早饭(发财饭)不用像昨天早上的早饭(根饭)一样起得那么早,可是,杨风的母亲还是早早的起床做饭做菜了。  

等到她将饭菜都做好的时候,天色才刚刚蒙蒙亮。  

正月初一的早上,饭菜肯定也是非常丰盛的。  

其中除了鸡鱼肉这三生之外,还有羊肉、牛肉、兔子肉等等。  

但对于杨风他们来说,更感兴趣的还是蔬菜。  

尤其是各种反季节菜,是他的最爱。  

比如苦瓜、茄子、番茄、黄瓜、长豆荚等等各种各样夏天的菜,在这个季节吃,别有一番风味。  

如果换做古代,连皇帝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口福呢。  

杨风的母亲将饭菜做好了之后,喊大家起床吃饭。  

当然,这个时候,也只剩杨风和西施美女以及宝姐姐没有起床了。  

像杨风的姐姐和他老爸,在这个时候,都已经起床了。  

然后,帮的帮母亲摆桌子,洗漱的洗漱。  

“风伢子、西施妹子、宝伢子,都起床吃饭了。”  

“好嘞。”  

被母亲这么一喊,杨风立马依依不舍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  

然后穿衣服。  

至于睡在别的房间里的西施美女和宝姐姐她们,也都赶紧起来了。  

别看她们平时里在‘芝麻开门皮鞋店’里的时候无所拘泥,像自己家里一样。  

可到了下山村的杨风家里之后,都变得十分的乖戾。  

尤其是在杨风的父母面前,都非常的礼貌,非常的有分寸。  

从床上起来之后,杨风先跑去茅厕里面解了个手。  

然后洗手,再进行洗漱。  

西施美女和宝姐姐她们也和杨风一样,先去茅厕解手,然后再赶紧洗漱。  

洗漱完毕之后,杨风的母亲已经敬完了祖宗的饭菜。  

接下来,大家开始痛痛快快的吃‘发财饭’。  

在吃饭之后,杨风的父母先给大家说一些吉利的好话。  

这也是湘西农村里面很多地方的风俗。  

特别是老年人,最喜欢信这个。  

正月初一早上嘛,肯定是最讲究图个吉利的。  

不仅是礼貌问题,更关系到新的一年里、个人的运程问题(运气和前程)。  

至于这种话该怎么讲?  

自然是非常简单。  

无非都是些‘今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良缘佳到’等等之类的。  

杨风的母亲不善于讲这些,但杨风的父亲很善于讲。  

他不但对杨风姐弟俩讲了一大通,还对西施美女和宝姐姐讲了一大通。  

讲完这些吉利话之后,杨风的父母立刻招呼大家吃饭。  

不过,这天天大鱼大肉的,大家也吃不了多少。  

哪怕是杨风的父母,也已经吃腻了。  

因此,大家动筷子开吃之后,桌子上的那一碗‘萝卜干’和那一碗‘清炒胡萝卜’反而更受欢迎。  

吃完‘发财饭’之后,按照惯例,就是开门,放鞭炮,以这种方式告诉左邻右舍们,已经吃完早饭了,可以来串门了。  

其实,杨风家的这顿‘发财饭’吃的还不算是下山村最早的。  

因为,他们家还没有吃完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人放鞭炮了。  

这就意味着,有人比他们家吃得更早。  

放完鞭炮之后,大家开始烤火,看电视。  

然后,等到上午九点钟的这个时候,开始在院子里挨家挨户的去拜年。  

按照规矩,第一个拜年的对象,是爷爷奶奶。  

但杨风的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家第一个拜年的对象,是大奶奶家里。  

也就是杨风的爷爷的大哥家里。  

接着,便是杨风的三爷爷家里。  

然后,是杨风的四爷爷家里。  

拜到这个时候,杨风的父母就可以回家了,因为他们的长辈都已经拜完了,除非是去那些比自己年长的堂哥家里拜年,否则没有必要了。  

除此之外,他们也必须要有一个回家,去招待来自己家里拜年的那些堂弟弟以及堂侄子之类的。  

而杨风和姐姐呢,还得接着拜。  

因为,他姐弟两是晚辈,虽然在院子里没有亲大伯和亲叔叔,可却有很多堂伯堂叔之类的族亲,这些长辈,他们姐弟俩必须要去拜。  

由于吃饭吃得早,因此,杨风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烤了一会儿火之后,还是早得很,才早上七点多钟。  

电视里也没什么好节目看。  

就在杨风准备去添加一些瓜子花生和糖果的时候,门外突然来了一个‘送财神菩萨’的中年男子。  

这个男子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肩膀上背着一个布袋子,手里拿着一叠‘财神菩萨图’。  

这也是湘西农村里面的一大特色。  

每年过年的那段时间,就会冒出来很多‘送财神菩萨’的人。  

这些人都是贫苦老百姓,甚至还有乞丐。  

他们会抓住这种过年的机会,从某些地方进货(财神菩萨图像),这种货的进价,都只有几分钱,但他们拿到各家各户卖的时候,起码要五毛钱一张(大多是一块钱一张)。  

而在这种新年期间,也没有哪个老百姓家里会拒绝的。  

一是;一般像这些‘送财神菩萨’的人,嘴里能说会道,真是口绽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