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燕子被摔(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晚上七点四十多分钟的时候,杨风将出门抓田鸡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在出发之前,杨风换上一双深筒水鞋,然后拿着矿灯和蛇皮袋子,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  

至于往哪条路线去抓田鸡?  

关于这个问题,杨风早就已经考虑好了。  

他决定往杨家院子后面的山脚上的那一排梯田上面去抓。  

那里的田鸡多,而且又肥又大。  

不像下山村的村子外面那些平田,田鸡虽然也多,可基本都比较瘦小。  

而且,抓的人也多。  

杨风可不喜欢很多人一起抓田鸡,那样的话,田鸡容易被吓跑。  

而且,杨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除来胡咬金他们几个划得来的发小和学校里的同学之外,在别人面前,基本不大喜欢说话。  

“风伢子,你是要出去抓田鸡?”出发之前,母亲见他一身这样的打扮,问他。  

“是的,妈。”  

“这大黑夜的,去外面抓什么田鸡,好好的呆在家里看电视不行吗。”  

“没事的,妈,我都这么大个的人了,又不是三岁小孩,不用担心。”  

“那你得小心点,尤其是那些‘豆荚子’,千万要当心。”  

“妈,您放心吧,儿子知道的,儿子穿这种深筒水鞋出门抓田鸡,就是为了防那些‘豆荚子’。”  

在湘西一带,‘豆荚子’是对蛇的称谓,晚上走夜路的时候,直接称为蛇不吉利,所以便用‘豆荚子’代称。  

“好吧。”  

见儿子这么固执,母亲便也不再说了。  

当然,她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有事。  

毕竟,已经是十六岁的小男人了。  

又不是只有两三岁的小孩。  

出了门之后,杨风提着蛇皮袋子,打着矿灯,大步流星的直接往杨家院子后面的那些梯田走去。  

就在他吹着口哨、踌躇满志走去的时候,没想到,燕子这个小丫头出现了。  

燕子手里打着手电筒,另外一只手拿着一个红色的塑料小椅子。  

很显然,她是去王家院子里看电影。  

这个丫头片子将手电筒的光线往堂哥杨风身上照了照,立马一愣。  

“咦,风哥哥,你今晚不去看电影?”  

“我…不想看。”  

“你以前不是很喜欢看电影的么?”  

“那是以前,现在不喜欢了。”  

“…也是,莎士比亚爷爷说的没错,人的爱好,会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和生活环境,而不断的改变。”  

“???”杨风脑袋立即冒出大堆黑线。  

莎士比亚说过这样的话么?  

“风哥哥,看你这身装备,应该是去‘排上’抓田**?”  

“是的。”  

“…风哥哥,你等等小妹,小妹今晚也不去看电影了,跟你一块去抓田鸡,好不好?”  

“你也去抓田鸡?”  

“是啊,小妹已经有好久没有吃过田鸡肉了。”  

“那…好吧!~”  

没办法,本来一心赶往‘排上’去抓田鸡,没想到,碰见了燕子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片子。  

所以,他这个做堂哥的,也只能等一会了。  

七八分钟后,燕子来了。  

只见她换了一身旧衣服。  

脚上也换成一双绿色的女式水鞋。  

手里依旧拿着手电筒。  

不过,她身上貌似没带任何装田鸡的设备,比如;蛇皮袋子啊、竹篓子啊之类的。  

杨风很纳闷,于是,他问这个堂妹;“燕子,你去抓田鸡,不用带袋子或者篓子去装吗?抓了田鸡往哪儿放。”  

“嘻嘻。”燕子调皮的笑了笑。  

然后,她摇头说;“不用。”  

“为什么不用?不用东西装?那你抓什么田鸡啊?”  

“嘻嘻,小妹帮你提袋子呗。”  

接着,没等杨风开口,燕子又说;“风哥哥,你呢,就专门负责抓田鸡,小妹就专门负责帮你提袋子,好不好?——抓了回来后,你想给多少只田鸡给小妹,就给多少,反正小妹和爷爷奶奶也吃不了多少。”  

“呃…”  

杨风瞬间明白了。  

原来,这个丫头片子,是在打自己的主意哈。  

“好吧。”杨风有些无奈。  

谁叫自己这么疼爱这个堂妹呢。  

就像疼爱亲妹妹一样。  

就这样,这对堂兄妹俩,一前一后的往杨家院子后面的‘排上’方向走去。  

“风伢子,晚上带着妹妹去外面抓田鸡,要好好照看妹妹,田鸡少抓几只没关系,一定要好好照看妹妹。”母亲的声音从后面远远传来。  

杨风小时候,每次和燕子一起去上学,母亲都是这样叮嘱。  

当然,她也特别喜欢这个亲堂侄女。  

“好嘞,妈,我会看好燕子的。”  

杨风大声告诉母亲。  

然后,他带着燕子,疾步往‘排上’赶去。  

(‘排上’是下山村的村民对村后面的山脚上那一带梯田的称呼)  

到了‘排上’之后,杨风让燕子的脚步轻一点,以免吓到了田鸡。  

接着,他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  

抓田鸡,看起来容易,但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田鸡这种小动物,警觉性很高,哪里只要有一点小动静,就会吓跑。  

所以,抓田鸡的时候,动作必须要轻盈,手法必须要快。  

而且,在抓它们的时候,矿灯的光柱要对准它们的眼珠子,这样,它们的反应会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