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九凤部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40章九凤部落九黎世界,天河州,桑南氏。  

木桑老祖正在招待一位客人,这人的身份非同凡响,乃是九凤部落的大祭司。  

在整个九黎世界的蛮族部落中,九凤部落的实力能进前五。  

而这位大祭司,已经修成大巫,并且窥视到九凤真身的门径。  

九凤是传说中九头鸟的一种。  

当年,传说中的九头鸟有很多种,譬如鬼车丶姑获鸟…  

有的是同一种九头鸟的不同称呼,有的是不同的九头鸟。传说道家的三头六臂神通就有借鉴九头鸟。  

眼前的大巫唤作五凤,盖因他的九凤真身目前是五头身。  

五头身,意味着他有五条命。  

这五条命不止是能被砍下五次头,而是实实在在的五条命。  

哪怕被大能打得神魂俱灭,依旧能复活过来,只是会少一条命而已。  

因此在太虚宇宙初期,第一代九凤大巫很是可怕,一度纵横太虚宇宙,无人敢惹。  

毕竟人家打起架来,真不要命。  

后来道门崛起,蛮巫才逐渐消停,退出太虚宇宙的大舞台,只剩下九黎世界保留着日后崛起的火种。  

普通的大巫能和天仙抗衡,而有特殊称号的大巫,如蚩尤丶九凤等,便是太乙丶大罗级数。  

如今太虚宇宙,公认的是,有特殊称号的大巫,战力甚至强过普通太乙丶大罗,但道门的太乙丶大罗有一点是这类大巫比不上的,那就是太乙丶大罗能通晓天机。  

道门有言,神通不敌天数。  

对于天机的参悟,决定了大罗丶太乙的强弱。  

如今道门将这种能力,又称之为道行。  

道行越高的太乙丶大罗,其实力自然越可怕。  

不过也有道门高人仿造巫族,走以力破道的路子。  

比如四大道宗便有功法,号称只要能积攒一个量劫的法力,怎麽都能踏入大罗第二步。  

若是能积累无量量劫的法力,直接可以力破道,成就三清境。  

一个无量量劫,便是太虚宇宙从生到灭的过程。  

讲道理,真能活这麽久,不修炼这法门,照样大概率修炼到太虚宇宙的至高境界——「三清境」。  

或者说,只有能修炼到「三清境」,才能逃出太虚宇宙的自然生灭。  

对于太虚宇宙,所有的修行生灵来说,太虚宇宙的生灭是必然的,犹如凡人的生死轮回。  

死亡的过程并不平等,可是死亡的结局,对于所有生灵,几乎都一样。  

除非臻至「三清」丶「昊天」的层次。  

这种境界,又称之为「大天尊」或者天帝。  

昊天的位格在太虚宇宙甚至是至高的,因为昊天也可以称之为「大天尊」,但三清的位格,不能称之为天帝。  

自太虚宇宙诞生以来,尚无人进入过「昊天」境。  

而昊天之路,前人的极致便是「紫微」,  

但上一代「紫微」已经在冲击昊天的道路陨落。  

如今世间,这条路的极致是「真武」。  

真武既是昊天道的代表,亦是太虚道宗的分支,与九黎世界的九黎部落也有密切关系。  

由于真武的潜在盟友众多,所以太虚宇宙,公认这一代真武能取得超过「紫微」的成就,有望踏入「昊天境」。  

前提是,世间再无紫微出现。  

因为昊天神道之中,真武本就是紫微的麾下。  

紫微不在世间,真武才能接管紫微的一切。  

若是紫微归来,这一笔帐怎麽算?  

而且紫微虽然在世时,仇敌众多,可朋友也不少。  

不过,上一代紫微帝君是被太虚镜和太清锺联手击杀,所以归来的可能性很小。  

正是因为紫微帝君窥视太虚镜和太清锺,才导致了两件奇宝的破损,并且在众人争夺中,渺然无踪。  

原本太虚镜囚禁命运,太清锺平定阴阳。  

故而太虚宇宙的芸芸众生,皆有定数。  

太虚镜破碎失踪之后,命运不显,所以一切定数,都有了存在变数的可能。当然,命运的惯性太大,绝大部分生灵的命运,还是照着原本的定数流动。  

对于太乙丶大罗甚至厉害的天仙而言,很容易算出天机,甚至窥视到比自己层次低的生灵的部分命运,而大巫们便做不到。  

哪怕九凤丶蚩尤,甚至是巫的终极境界——祖巫都做不到这一点。  

但巫又是天生能沟通天地,使唤自然伟力的存在。  

这就显得很奇怪。  

五凤大巫其实对「巫」的缺陷意见很大,可惜,他已经修成大巫,没法再转世走上玄门正宗的道路。  

即使有机会,他也未必舍得。  

他虽然看不清未来,却一直有危机感。  

这也是五凤大巫一个特殊的地方。  

明明有五条命,他比任何大巫都要惜命。  

九凤州距离天河州其实很遥远,但一些来自天河州的特殊货物出现在九凤州,还是引起了五凤大巫的警惕。  

他跟其他喜欢躺平偷懒的大巫不同,其志向远大,还在修成蚩尤真身的蛮王之上。  

其实他内心里对蛮王颇有鄙夷,若不是蛮王抱上太上道的大腿,怎麽可能将蚩尤真身修炼大成。  

若非如此,统治九黎世界的该当是他们九凤部落才对。  

论资历,九凤部落比九黎部落更老!  

一念及此,五凤大巫想起自己年轻时,还吃了太上道的闭门羹。  

对方一句天数不在他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