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徐六首的刀(2/3)
少交很多税。至少自前那些南方籍的官员都是这麽说的。
这种说法,在朝堂上虽难以占据主流,可在民间却很有市场,一些小报为了扩大销量,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徐青来到延年宫面圣。
「朕的冠军侯回来了。」面对南北之争和北方大乱,老皇帝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丝毫没有动怒。
徐青先是恭敬地请安,随后巧妙地拍了句马屁。
君臣二人寒暄过后,老皇帝询问了许多南洋的情况,徐青都如实回答。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说起眼下最为紧迫的大事:「徐青,你怎麽看?」
徐青毫不犹豫地回道:「陛下,徐某愿意提十万兵马,北上解围,定会还北方一个太平。」
「九边的事怎麽处理?」
「杀!」徐青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个字。
在他看来,边镇将领挟边患自重,朝廷给了他们丰厚的军,结果他们却让草原大军打到了京师。这简直是把朝廷当傻子,边镇军头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挑破了朝廷的底线。
老皇帝欣慰地说道:「诸臣工皆为私利,唯有徐青你是一心为公。」
显然,朝廷中大臣们的争论,都让老皇帝十分不满。
这并非简单的南北之争,而是边镇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放草原大军入关的严重问题。
朝廷每年拨付了如此多的军,他们却这样报答皇恩,此事已然触及老皇帝的底线,断不能容忍。
「臣回来时,已经派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以充军资。」
「这对南洋的局势有影响吗?」
「有,但南洋可以再打一次。」
老皇帝赞许道:「徐青,你办事我放心,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遵旨。」
出了延年宫,徐青松了口气。
他深知,任凭老皇帝再如何玩弄权术,至少在大局上还是看得清楚的。
朝中许多大臣,都只为自己的门户私利考虑,看不到长远的后果。
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难被封锁,南方的火器,北方很快就能学过去。
而且慕容太师绝非平庸之辈,再加上黑山老妖在幕后支持,若是真让对方占据北方,那大虞朝可就真的陷入被动了。
这对大虞朝国运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
本朝太祖最大的功绩,便是让分裂数百年的南北重新统一,若是在他和老皇帝手中,再次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那他也枉称文曲星,老皇帝更谈不上是什麽中兴之主了,他们之前的功绩,都会沦为一场笑话。
徐青自然绝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徐青径直来到临时内阁,召集众人,准备先开个小会。
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辅,可回来之后,乾的都是首辅该干的事。
只要皇帝不反对,他就能牢牢掌握事权。
当然,老皇帝也不打算给徐青首辅的名分。
对此,徐青并不在意。
尧舜禹上位的历程很简单,那就是得人心,人心所在,才是权力所在。名位若是没有人心的支撑,那便是无源之水丶无本之木。
眼下可不是和老皇帝争名位的时候,双方现在更像是「二圣临朝」,如同前朝天后掌权,皇帝隐于幕后,天后走到台前,干着脏活累活,却也逐渐大权在握。
「大一统的路线要坚持百年千年,不可动摇,这是基本国策。眼下民间许多声音,有意分裂南北,这是本侯绝不允许的。」
徐青看向礼部尚书程光,继续说道:「程大人,这等风气不可滋长。本侯要求,礼部从现在开始,将所有涉及这些言论的报房尽数查封,一个也不能放过。
除此之外,但凡有民间士子提及此事的,一律革除功名。」
「啊,革除功名,会不会处罚过重?」程光虽也看不惯这种分裂言论,可听到徐青的命令后,还是不禁为之胆寒。
徐青微微一笑:「我会请陛下立马再开一场恩科。」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南直隶别的没有,就是想做官的人多得像泥鳅一样。」
程光暗自叹息,他心里清楚,有的士子未必是真心想分裂南北,无非是盲目从众附和罢了。
而且徐青对士子动了真格,往后在士林的名声怕是会差到难以想像,以后肯定会有民间野史狠狠地编排他。
这种后果,徐青自然清楚,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当真是大丈夫!
徐青又看向陈复,下令道:「陈大人。我需要你尽可能地将大军的军粮草补足。限期一月之内。」
「一个月吗?这样的话,等大军开拨北上之时,恐怕京师都已经被攻破了。」
「破了,再夺回来便是。」徐青神色淡然,语气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复心中一凛,恭敬答道:「是。」
「严山,复社中若有此等分裂言论的,一律开除,交给朝廷发落。」
「唯。」
「霍阁老,督察院的言官也不能闲着。分裂南北,实是有损天下大义,我希望督察院的言官们站出来,将大义之事说清楚。」
霍景瞧着徐青锐利如刀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竟半点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应道:「是。」
这一次,徐青在这件事上没有像以往一样和稀泥,或是用利益去诱导大家一起做事。
他果断地挥起了屠刀,而且不是先对外,而是向内。
南直隶许多人都想不到,徐六首,当
这种说法,在朝堂上虽难以占据主流,可在民间却很有市场,一些小报为了扩大销量,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徐青来到延年宫面圣。
「朕的冠军侯回来了。」面对南北之争和北方大乱,老皇帝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丝毫没有动怒。
徐青先是恭敬地请安,随后巧妙地拍了句马屁。
君臣二人寒暄过后,老皇帝询问了许多南洋的情况,徐青都如实回答。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说起眼下最为紧迫的大事:「徐青,你怎麽看?」
徐青毫不犹豫地回道:「陛下,徐某愿意提十万兵马,北上解围,定会还北方一个太平。」
「九边的事怎麽处理?」
「杀!」徐青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个字。
在他看来,边镇将领挟边患自重,朝廷给了他们丰厚的军,结果他们却让草原大军打到了京师。这简直是把朝廷当傻子,边镇军头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挑破了朝廷的底线。
老皇帝欣慰地说道:「诸臣工皆为私利,唯有徐青你是一心为公。」
显然,朝廷中大臣们的争论,都让老皇帝十分不满。
这并非简单的南北之争,而是边镇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放草原大军入关的严重问题。
朝廷每年拨付了如此多的军,他们却这样报答皇恩,此事已然触及老皇帝的底线,断不能容忍。
「臣回来时,已经派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以充军资。」
「这对南洋的局势有影响吗?」
「有,但南洋可以再打一次。」
老皇帝赞许道:「徐青,你办事我放心,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遵旨。」
出了延年宫,徐青松了口气。
他深知,任凭老皇帝再如何玩弄权术,至少在大局上还是看得清楚的。
朝中许多大臣,都只为自己的门户私利考虑,看不到长远的后果。
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难被封锁,南方的火器,北方很快就能学过去。
而且慕容太师绝非平庸之辈,再加上黑山老妖在幕后支持,若是真让对方占据北方,那大虞朝可就真的陷入被动了。
这对大虞朝国运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
本朝太祖最大的功绩,便是让分裂数百年的南北重新统一,若是在他和老皇帝手中,再次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那他也枉称文曲星,老皇帝更谈不上是什麽中兴之主了,他们之前的功绩,都会沦为一场笑话。
徐青自然绝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徐青径直来到临时内阁,召集众人,准备先开个小会。
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辅,可回来之后,乾的都是首辅该干的事。
只要皇帝不反对,他就能牢牢掌握事权。
当然,老皇帝也不打算给徐青首辅的名分。
对此,徐青并不在意。
尧舜禹上位的历程很简单,那就是得人心,人心所在,才是权力所在。名位若是没有人心的支撑,那便是无源之水丶无本之木。
眼下可不是和老皇帝争名位的时候,双方现在更像是「二圣临朝」,如同前朝天后掌权,皇帝隐于幕后,天后走到台前,干着脏活累活,却也逐渐大权在握。
「大一统的路线要坚持百年千年,不可动摇,这是基本国策。眼下民间许多声音,有意分裂南北,这是本侯绝不允许的。」
徐青看向礼部尚书程光,继续说道:「程大人,这等风气不可滋长。本侯要求,礼部从现在开始,将所有涉及这些言论的报房尽数查封,一个也不能放过。
除此之外,但凡有民间士子提及此事的,一律革除功名。」
「啊,革除功名,会不会处罚过重?」程光虽也看不惯这种分裂言论,可听到徐青的命令后,还是不禁为之胆寒。
徐青微微一笑:「我会请陛下立马再开一场恩科。」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南直隶别的没有,就是想做官的人多得像泥鳅一样。」
程光暗自叹息,他心里清楚,有的士子未必是真心想分裂南北,无非是盲目从众附和罢了。
而且徐青对士子动了真格,往后在士林的名声怕是会差到难以想像,以后肯定会有民间野史狠狠地编排他。
这种后果,徐青自然清楚,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当真是大丈夫!
徐青又看向陈复,下令道:「陈大人。我需要你尽可能地将大军的军粮草补足。限期一月之内。」
「一个月吗?这样的话,等大军开拨北上之时,恐怕京师都已经被攻破了。」
「破了,再夺回来便是。」徐青神色淡然,语气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复心中一凛,恭敬答道:「是。」
「严山,复社中若有此等分裂言论的,一律开除,交给朝廷发落。」
「唯。」
「霍阁老,督察院的言官也不能闲着。分裂南北,实是有损天下大义,我希望督察院的言官们站出来,将大义之事说清楚。」
霍景瞧着徐青锐利如刀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竟半点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应道:「是。」
这一次,徐青在这件事上没有像以往一样和稀泥,或是用利益去诱导大家一起做事。
他果断地挥起了屠刀,而且不是先对外,而是向内。
南直隶许多人都想不到,徐六首,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