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剑隔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泥,蕴养新生的力量,周而复始·—.—·  

徐青的目光悠悠落在淤积的河沙上,水中的淤泥,不是一无是处,只看如何利用它。  

随着采沙船打捞的河沙越来越多。  

河道深处,出现恐怖的颤动。  

一股勇猛丶狂悍丶豪迈的气息出现。  

徐青面前,未央剑悬浮半空。  

他的神魂感知里,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恐怖的巨猿,类似人形,筋肉是一根根丶一块块的,无比的自然流畅,并且有极大的压迫感。  

宛如山之巍巍,水之洋洋。  

这还不是对方的本体,而是一尊分神。  

禹王九大封印,实际上是将上古水魔的力量肢解。  

央—剑」  

来自上古水魔的低语,闯进徐青的心灵中。  

去吧。  

徐青的神魂化为小龙,钻入未央剑中,径自杀入河道深处。  

一股大雾,居然在淤积的河道升起。  

将封印处和外部的河道,完全分割开来,成为两个世界一般,互不干涉。  

这就是开辟紫府,修炼元神之道后,对于未央剑的正确使用。  

未央神雾,两界分割。  

而徐青将之取名为「一剑隔世」。  

这是利用未央剑的未央神雾,直接制造出虚空幻境,只要战斗不出虚空幻境,外界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不会受到外界的干预。  

如果徐青是造物主境界,一剑隔世更可怕,幻境会更真实,甚至近乎于真实的天地。  

但造物主境界,距离他现在,太过遥远,  

「天地玄宗,万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徐青神魂遁出时,更是携带着一身的武道气血,神魂力量不可思议的强大,  

非是一般的附体大成的神魂可比。  

无数雷光在未央神雾中炸起,将水魔包裹,使其行动迟缓。  

雷法的厉害,可见端倪。  

这头上古水魔,到底被封印了许多年,加上只是九大分神之一。面对徐青的未央剑和五雷正法,水魔凝实的法相开始有点松动。  

但是,徐青也感受到一股无比深邃恐怖的意念在不断地冲击他的心灵。  

来吧!  

徐青任由上古水魔冲击自己的心灵。  

一股明黄浩大的气息出现。  

「什麽!」上古水魔发出凄厉的惨叫。  

他先是被可怕的王朝气运压制。  

对此,上古水魔早有预料。  

只是在压制之后,立刻有汹汹的火焰燃烧起来。  

这是朱雀七宿的朱雀神火。  

虚幻的火焰神鸟,灼烧上古水魔的意念,随之而来的是一记记阴狠无比的三阴戮妖刀。  

水火交攻的滋味,令水魔愈发凄厉狂骇。  

但是它始终不能攻破徐青神魂的防御。  

紫皇龙铠对神魂的保护太过厉害。  

徐青的核心意识宛如藏在一个无比浑厚的龟壳中,任由水魔冲击,我自然不动。  

在持久的消耗下。  

徐青终于找到一个水魔的破绽,未央剑一剑斩过去。  

这头上古水魔狂叫一声,身体支离破碎地坠入一口小鼎中。  

徐青的神魂看着小鼎。  

它很是虚幻,显然不是实体,而是不断地在汲取九州气运,维持自身的存在。  

「这是传说中禹王九鼎的投影,亦是封印上古水魔的关键。」  

虚幻的小鼎,在道术中有个专有的称呼,那就是法有元灵。乃是本体九鼎的法意显化,并且有了自我运作的低级灵识。  

老顾曾经说过,中古时代,甚至有一本功法直接成精了,化为妖魔一般的存在。  

不过这类事,和体悟天地大道有关,也看环境,诞生出来,也是机缘巧合,  

难以复制。  

在顾老道看来,如果重阳真人这种存在放在中古上古,一样会成为最顶尖的人物,若是带着本身的道悟回到过去,成就会非常恐怖。  

道是发展丶动态的。  

古今修炼的不同,都是对当前环境的适应。  

过去数百年是内丹道的天下,但顾老道等方仙道的人认为,将来的大势在外丹道。  

人的肉身,哪怕修炼到武圣层次,相比于天地也是屏弱的。  

不过要是能修炼到传说中的人仙,甚至破碎虚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顾老道眼中的大势是如何将更多超自然的力量,赋予到普通人可以使用的程度。  

将风雨雷电的力量普及,揭开其中神秘的面纱。  

这也是法用万物的另一面。  

此等理念在海外很有影响力,尤其是极西之地,已经在这方面发展了许多年。  

伴随方仙道在西洋群盗面前的式微,迟早西洋人会到大虞朝的近海区域。其实眼下便有一些西洋人在沿海出没了,与地方豪族做生意。  

这些人很讲诚信,出手大方,所以地方豪族乐意与之往来。  

顾老道则提醒徐青,洋人讲诚信是实力不如你,一旦实力比你强,那就是强盗,根本不会跟你讲道理。  

徐青镇压水魔之后,开始寻找所谓的禹王宝藏,可惜没有收获。  

未央剑也没有特别的感应。  

当他神魂归位,看着悬浮在面前的未央剑,忽然意识到一点不对。  

因为未央剑上沾染了一点奇怪的土壤。  

他心中一动,神魂之力包裹这一点土壤,奇妙的事发生了。  

这一点土壤竟然凭空出现在他的紫府。  

徐青惊讶无比。  

因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