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万寿帝君相召(2/3)
真让王尚书上位,梁阁老这辈子都别想当首辅。
而且由于资历的缘故,梁阁老搞不好还得被迫致仕,给大家留个体面。
这官场啊,不站队也是不行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徐青:「我们吴人如今欠缺一位有名望的元老重臣作为领袖,我个人是支持阁老做咱们吴人的党魁。」
梁阁老连忙道:「什麽吴党,楚党,朝堂之上,只有一个党派,我等皆是帝党。不过咱们吴人之间,确实该多走动走动。」
王尚书是南直隶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在官场的势力庞大,如今又攀附玉亲王,若是对首辅有意,梁阁老拿头去争。
但有徐青支持,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徐青的资历摆在那里,不可能直接出面和王尚书争首辅的位置,梁阁老作为代理人,再合适不过。
至于首辅,看着财力庞大的吴人内斗,自然是乐意之至,这也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梁阁老清楚,这回再看不清形势,想要左右逢源,只能被踢出局。
他老当益壮,能夜御两女,梅开二度,可不想这麽早致仕。
徐青心知梁阁老再不惹事,这时候也不得不动心,因为不动心,就是出局。他搞定梁阁老这边,对首辅那里便有了交代,然后才说起严山的事。
严山作陪,本以为今天是坐馆来给他跑官的,没想到他的官位不过是茶馀饭后的点心,根本上不到台面。
还得是坐馆。
他这一场酒宴,根本没啥发挥的空间,但也见识到了坐馆还是那个坐馆,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大势。
阁老算个屁。
不过是坐馆手中的傀儡而已。
严山细思之下,察觉坐馆的格局,俨然是首辅,甚至是万寿宫那位的格局。
而且不但有这个格局,还真有这份实力参与其中。
因为坐馆背后是一群人,一群借着变法和海贸获益的新贵。
相比起朝堂中,其他各派的松散同盟,坐馆以及身后一批人的利益结合,纽带不要太结实。
时间越久,这份联系就越紧密,加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坐馆而言,只要时间够长,早晚这个利益共同体能形成一个连朝廷都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
因为他们本身在那时候就会是朝堂权力结构的大梁,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若是他处在玉亲王的位置,上位之后,确实容不下坐馆。
王尚书靠拢玉亲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果凭藉玉亲王打倒了坐馆,那麽王家就能取代坐馆的位置,成为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新领袖,使王家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世家,甚至重现中古顶级门阀的威势。
而且王家也有一些人跟徐青合作做生意。
即使失败,也是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无非是成不了在桌子上分钱的那个人。
其实徐青的崛起过程,严山都看在眼里,可是哪怕他全程目睹,换做他取代徐青,一步步去做,也做不到徐青这种程度,估计在哪个关节直接就暴毙了。
这是一种天命。
徐青自己也是如此认为,他成功固然是靠开挂,但也有天命加身。
关键的几步,都有运气的成分。
但古往今来,那些开国太祖,哪个没有天命加身。
徐青都没召唤陨石出来呢。
一个人的成功,实力和运气都是不可缺少的。
徐青个人看来,唯物主义讲的是承认客观事实和规律,运气也是客观存在的。
觥筹交错之后,徐青让严山送走梁阁老,自己没有亲自去送。现在两人是私下合作,还不至于到大张旗鼓恋奸情热的地步。
他走出去之后,凤倾天到了身旁,徐青拿出一件信物。
「明天你拿这个东西去礼部,自然有人带你去见令爱,时间只有一刻钟。」徐青叮嘱道。
凤倾天虎目含泪,当即要磕头。
皇城深似海,许多秀女入宫之后,一辈子都难以再见到家人一面。
前朝有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也。
徐青扶住他,说道:「若是有机会,我会帮凤大哥救她出来与你团聚。现在的话,时机不太成熟,还请凤大哥忍耐。」
凤倾天:「公子的大恩大德,凤某当牛做马也难以报答。」
徐青:「凤大哥和我说这些就见外了。咱们都是修行人,没必要按着官场的来。你我相交,贵在意气相投,其他的繁文缛节,不必在意。」
凤倾天默然点头。
徐青也不多说。
这次和梁阁老联手,固然有首辅的暗示,亦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棋。他现在入内阁什麽的,自然不可能,所以必须要有代理人。
考察下来,只有梁阁老更合适。
另一边,首辅现在对户部的掌控大不如前,便有王尚书投靠玉亲王的缘故。
说起来,王尚书当户部尚书,也是首辅扶持上去的,结果没想到会这麽快被背刺。
但站在王尚书的角度来看,首辅权力过大,必然会被制衡。他不跳反,自然也有别人跳反,与其如此,还不如他自己来。
反正他只是抓权,又不是破坏变法。
首辅当然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在变法只是浮于表面,目前的大好形势,在于海贸获利,问题是海贸获利只是一时的,谁都料不定日后的形势,唯有从制度的深入改革,才能解决大虞朝的一些根本问题,从而延长王朝的寿命。
而且由于资历的缘故,梁阁老搞不好还得被迫致仕,给大家留个体面。
这官场啊,不站队也是不行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徐青:「我们吴人如今欠缺一位有名望的元老重臣作为领袖,我个人是支持阁老做咱们吴人的党魁。」
梁阁老连忙道:「什麽吴党,楚党,朝堂之上,只有一个党派,我等皆是帝党。不过咱们吴人之间,确实该多走动走动。」
王尚书是南直隶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在官场的势力庞大,如今又攀附玉亲王,若是对首辅有意,梁阁老拿头去争。
但有徐青支持,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徐青的资历摆在那里,不可能直接出面和王尚书争首辅的位置,梁阁老作为代理人,再合适不过。
至于首辅,看着财力庞大的吴人内斗,自然是乐意之至,这也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梁阁老清楚,这回再看不清形势,想要左右逢源,只能被踢出局。
他老当益壮,能夜御两女,梅开二度,可不想这麽早致仕。
徐青心知梁阁老再不惹事,这时候也不得不动心,因为不动心,就是出局。他搞定梁阁老这边,对首辅那里便有了交代,然后才说起严山的事。
严山作陪,本以为今天是坐馆来给他跑官的,没想到他的官位不过是茶馀饭后的点心,根本上不到台面。
还得是坐馆。
他这一场酒宴,根本没啥发挥的空间,但也见识到了坐馆还是那个坐馆,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大势。
阁老算个屁。
不过是坐馆手中的傀儡而已。
严山细思之下,察觉坐馆的格局,俨然是首辅,甚至是万寿宫那位的格局。
而且不但有这个格局,还真有这份实力参与其中。
因为坐馆背后是一群人,一群借着变法和海贸获益的新贵。
相比起朝堂中,其他各派的松散同盟,坐馆以及身后一批人的利益结合,纽带不要太结实。
时间越久,这份联系就越紧密,加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坐馆而言,只要时间够长,早晚这个利益共同体能形成一个连朝廷都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
因为他们本身在那时候就会是朝堂权力结构的大梁,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若是他处在玉亲王的位置,上位之后,确实容不下坐馆。
王尚书靠拢玉亲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果凭藉玉亲王打倒了坐馆,那麽王家就能取代坐馆的位置,成为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新领袖,使王家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世家,甚至重现中古顶级门阀的威势。
而且王家也有一些人跟徐青合作做生意。
即使失败,也是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无非是成不了在桌子上分钱的那个人。
其实徐青的崛起过程,严山都看在眼里,可是哪怕他全程目睹,换做他取代徐青,一步步去做,也做不到徐青这种程度,估计在哪个关节直接就暴毙了。
这是一种天命。
徐青自己也是如此认为,他成功固然是靠开挂,但也有天命加身。
关键的几步,都有运气的成分。
但古往今来,那些开国太祖,哪个没有天命加身。
徐青都没召唤陨石出来呢。
一个人的成功,实力和运气都是不可缺少的。
徐青个人看来,唯物主义讲的是承认客观事实和规律,运气也是客观存在的。
觥筹交错之后,徐青让严山送走梁阁老,自己没有亲自去送。现在两人是私下合作,还不至于到大张旗鼓恋奸情热的地步。
他走出去之后,凤倾天到了身旁,徐青拿出一件信物。
「明天你拿这个东西去礼部,自然有人带你去见令爱,时间只有一刻钟。」徐青叮嘱道。
凤倾天虎目含泪,当即要磕头。
皇城深似海,许多秀女入宫之后,一辈子都难以再见到家人一面。
前朝有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也。
徐青扶住他,说道:「若是有机会,我会帮凤大哥救她出来与你团聚。现在的话,时机不太成熟,还请凤大哥忍耐。」
凤倾天:「公子的大恩大德,凤某当牛做马也难以报答。」
徐青:「凤大哥和我说这些就见外了。咱们都是修行人,没必要按着官场的来。你我相交,贵在意气相投,其他的繁文缛节,不必在意。」
凤倾天默然点头。
徐青也不多说。
这次和梁阁老联手,固然有首辅的暗示,亦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棋。他现在入内阁什麽的,自然不可能,所以必须要有代理人。
考察下来,只有梁阁老更合适。
另一边,首辅现在对户部的掌控大不如前,便有王尚书投靠玉亲王的缘故。
说起来,王尚书当户部尚书,也是首辅扶持上去的,结果没想到会这麽快被背刺。
但站在王尚书的角度来看,首辅权力过大,必然会被制衡。他不跳反,自然也有别人跳反,与其如此,还不如他自己来。
反正他只是抓权,又不是破坏变法。
首辅当然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在变法只是浮于表面,目前的大好形势,在于海贸获利,问题是海贸获利只是一时的,谁都料不定日后的形势,唯有从制度的深入改革,才能解决大虞朝的一些根本问题,从而延长王朝的寿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