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冯芜归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先救人。」  

「行。」  

丹溪翁便让人将担架抬进去,开始动手。  

青衫少年在外面等着,打量了苏烈一眼,说道:「阁下瞧着眼熟,莫非是应天府的苏捕头?」  

「女公子又是谁?」苏烈何等眼力,自然瞧出少女是女扮男装。  

他现在有点心灰意懒,说话也没以往的滴水不漏,直接点出对方的身份。  

「家父是新上任的巡按御史。」少女淡淡道。  

「巡按御史?」苏烈想起最近官场传闻,新任的巡按御史是去年乡试第五名的举人冯西风。  

当真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去年人家还是个酸秀才,今年便做了巡按御史,成为南直隶文官体系权势排名第四的巨头。  

苏烈下意识拱手道:「苏某见过冯小姐。」  

少女问:「苏捕头发生什麽事了吗?」  

她在京城,也经常看何知府给老爹写的信,知晓徐青现在是江宁府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物。  

想着自己读史书,那些豪杰都要招揽大批人才。  

见苏烈神情,猜想对方怕是遇到什麽难事,下意识动了招揽之心。  

反正老冯在应天府也需要帮手,等老冯离任,这人还能留给徐青用。  

其实她对徐青没什麽特别深的感情,不过身为灭情道的传人,总归是要动情的。  

给谁动不是动,不如就找徐青试试。  

而且人在红尘,许多事身不由己。以往冯西风只是秀才,她自然无所谓,现在老冯青云直上,她再拖后腿就不好了。  

所以和徐青成亲,也是时势使然。  

她要是拒绝此事,对身边人都不好。  

灭情的功夫是入情越深,将来要抽身而出的难度越大,好处是,入情越深将来斩断情丝,成就越大。  

如果少女没有自报家门,苏烈才懒得跟她说自己的事。  

不过对方的父亲是巡按御史,苏烈心里本能生出一丝期盼,将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  

少女听完,笑了笑:「我道是什麽大事,不过是丢了一个捕头的差事。堂堂大丈夫,为这点事丧气?」  

「冯小姐,你们这种贵人,怎麽知晓我们底层的辛苦。」  

少女:「你在南直隶江湖,也算一号人物,功夫又不俗,怎麽算底层。」  

「在魏国公府这等人家眼里,苏某便和奴仆走狗有什麽区别。我为他们魏国公府的事受了苦,至今没人来问候过。」苏烈自嘲道。  

少女:「读书人有句话,天行健以自强不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应天府不要你,你难道不会去谋其他去处?」  

苏烈:「冯小姐打算招揽我吗?可是我受了内伤,功夫废去大半,对你们父女,不见得有多少用处。」  

少女:「丹溪翁没跟你说全,你这伤也不是不能痊愈,只是他做不到而已。  

「什麽叫做不到,若是能找到那些灵药,让我炼制成丹,我怎麽就不能治好他,问题是,他能找到吗?」丹溪翁走出来,嘟囊一声。  

少女微微一笑:「不用灵药也可以,若是有练脏的高手,又精通医理,治他的伤势,能有多难?」  

丹溪翁:「他就是被练脏的大高伤的,你问他,这辈子见过几个练脏的高手,这等人物,且不说精通医理的事,便是有,又凭什麽救他?你说的轻巧,  

那你找一个给我看看?」  

少女:「我现在自然是找不到的,不过我父亲那边说不定有机会认识。」  

她虽然口中这麽说,心中却想到,徐青很会交朋友,说不定以后会认识这种人物,反正先将人骗来再说。  

她看重的不光是苏烈的本事,更是因为此人当了许多年应天府的捕头,熟知南直隶江湖和官场上的事,对老冯来说,着实大有用处。  

恰好对方落魄。  

这叫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苏烈不免心中一动,主要是他现在被应天府免了差事,如果不迅速找个新靠山,以往那些带点灰色的产业也怕是保不住了。  

应天府可是不缺落并下石的人。  

「冯小姐,若是你们父女不嫌弃在下无能,在下愿意为冯大人效劳,只是你父亲那边——  

「这点事,我能做主。」  

「苏某拜见小姐。」苏烈也不再犹豫。  

他现在是落汤鸡,能找个新靠山就不错了。至于此举到底有没有风险。对于他这种半个江湖人来说,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  

底层武夫要出头,得拼命抓住任何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才行。  

何况为了子孙后代,也得拼一拼。  

丹溪翁摇头,走到旁边的琴房去,悠悠吟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苏烈明白丹溪翁这是嘲讽他,脸皮一红,倒是没反驳。  

他心里却想着,说得再好听,终南隐士也不会去当牧童。  

当隐士还不是为了做官!  

少女没管丹溪翁念的诗,心里想着,啥时候让徐青给自己作一首诗词。这小子要是不用心,那肯定是不在乎自己,自己也不用为他操太多心。  

她随后叫上苏烈,走进屋子,见那人醒转,双眼好似漩涡一般,对着那人问话。  

那人自杀不成,一下子心气泄了许多,再被少女的迷魂法镇住,很快少女问啥,他就回答什麽。  

少女一边问,一边叫苏烈记录,还让苏烈也帮忙问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