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灵肉合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没死。」  

徐青闻言,冷静地道:「怎麽回事?」  

苏怜卿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知徐青。  

她手下有自己的一条独立暗线,因此掌握了不少莲花教的消息。  

可以说,现在苏怜卿最大的作用就是手上有一条徐青都不可忽视的情报网。由于罗教的特殊制度,这条线是由苏怜卿独立负责的,上面的人,虽然有名单,但下面的人,没法越过苏怜卿和上面直接接触。  

徐青仔细听了苏怜卿述说的内容。  

才明白,这人曾是一个莲花教中的实权人物,已经五年未曾出现,许多教中堂主都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想到还活着。  

这麽一位有威望的人物出山,确实能给如今四分五裂的莲花教一剂强心剂。  

关键是,这位莲花教的大长老与唐长老关系密切,准确的说,两人年轻时是头关系。  

无论处于为唐长老复仇考虑,还是为收揽唐长老的部众,都有必要为唐长老报仇。  

「我现在得到消息,说唐长老曾经给手下留话,说她要是出事,肯定是我下的黑手。」  

苏怜卿说到此,又好气又好笑,「上面也派人问我,说此事是不是我乾的。」  

徐青:「你怎麽回的?」  

苏怜卿叹口气:「我只好承认了,这事是我借刀杀人。  

苏怜卿也有自己的考量。唐长老一派是最反对罗教接管莲花教的,苏怜卿这个藉口,确实十分正当。  

如果苏怜卿抵死不承认,反而还会引起罗教总坛的怀疑。  

两害相权之下,她只有认了。  

总不能在罗教那边,她也成叛徒了吧。  

不过,罗教总体对苏怜卿借刀杀人之事,居然一点苛责都没有。  

果然,对于宗教而言,异端比异教徒还可恨。  

在罗教总坛眼中,唐长老不跟着总坛的路线走,那就是异端。  

苏怜卿干的事,十分漂亮。  

但这种事,也不好嘉奖。只是没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嘉许的态度了。  

苏怜卿对此,实际上是感到有些魔幻的。  

她以前兢兢业业,上面反倒是多有苛责,现在真成叛徒了,反而得到认可?  

什麽世道啊。  

徐青沉吟半响,说道:「这个大长老,你觉得什麽时候会来?」  

「怎麽也得过了上元节,那是莲花教的大节日,距离现在也就一个月了,何况很快就是除夕,在此之前,他们是不会动手的。」  

徐青点头:「那还有时间准备。」  

苏怜卿:「其实我可以出去避避风头?」  

徐青:「驱物大成的妖物咱们都杀过,怕他做什麽?」  

苏怜卿好奇:「你不怕此事对你有危险吗?」  

她觉得,如果是教中上面那些人,直接把自己卖了都是正常的。  

徐青:「你对我有用,这世上,想要得到好处,总归是要冒风险的。关键在于值不值得。」  

苏怜卿:「.—.  

虽然徐青的实话,很伤人,但苏怜卿却得到了安全感。  

无论如何,徐青真的是一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上司。  

她想起对战三尾黑狐时,徐青从始至终都是那麽冷静,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造反头子,大都有这种心理素质。  

她大概是有点魔证。即使徐青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个反贼,总不自觉把徐青当成大反贼。  

苏怜卿禁不住想像,徐青要是做了开国皇帝,她也不奢求能进后宫,能当个女官也不错,还能替徐青盯着后宫。  

这麽一想,还挺刺激的。  

徐青看苏怜卿出神,敲了敲她脑袋,说道:「你今晚收拾一下,过来找我。」  

「啊,你想通了?」苏怜卿半是欢喜半是娇羞。  

徐青白眼,「通你个头,我打算再上一趟栖霞山,你跟我一起去。」  

他打算去探索那个三尾黑狐的洞穴了,此事需要一个在外面把风的人,  

目前看来,还是苏怜卿最合适。  

徐青直觉,那个洞穴中的密洞,很可能价值比三尾黑狐本身价值还大。  

徐青吩咐苏怜卿之后,回到家中。  

「公子,这是张队正送过来的皮袄。」徐福恭恭敬敬递上一件皮袍,色泽纯黑,正是三尾黑狐的毛皮为主要材料制作的。  

张军士便是替徐青养火云马的军士。  

徐青使了钱,打通应天府的关节,使他们这一队人马,可以长期驻扎在江宁府,名义上是为了明年开春之后的剿匪做准备。  

张军士也是个人才,不但会养马,也会制甲。  

徐青得了一部分三尾黑狐的毛皮,这玩意十分轻盈保暖,而且比牛皮还坚韧,完全可以制作成皮甲。  

只是皮甲属于违禁物品,所以徐青请张军士照着皮袍的样式制作,实际上就是一件皮甲,但外观上,也可以说是皮袍。  

有了这黑狐袍,徐青的防御能力自然是增强不少。  

除此之外,徐青还有一根狐尾以及一根后腿骨。苏怜卿建议他留着以后用来制作法器。  

徐青对黑狐袍及时送到,其实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积攒了一缕福德之气,决定过了今晚便上山去探索密洞之后,便将福德之气消耗。  

福德之气消耗之后,能化解厄难,增加获取机缘的可能性。眼前皮袍及时送到,显然是一种冥冥中的福缘庇佑的结果,这应该会使他上山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并且获取机缘的希望大增。  

而且目前来看,气运里没有出现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