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道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笑道:“公明,今夜你还没做诗词,你来就着为师今日的兴事,即兴发挥一下。”  

何知府随即笑道:“既是兴事,我也凑凑热闹,以此为题,大家都来参与一下。”  

他是一番好意。  

万一徐青做出的诗词平平,有江宁八骏对比一下,到时候批判一下别人,再夸夸徐青,也不至于让徐青没面子。  

其他人自然不反对。  

这也是露面的机会。  

徐青心知,刚才苏怜卿怕不是有几分故意在里面,刻意让众人知晓他进来。但今夜也逃不过这一关,于是拱手道:“府尊请出题。”  

何知府洒然一笑,“我辈官场人,皆有青云之志。今日兴事,亦是吴大人青云志向的舒展。便以此为题,作诗词一首即可。”  

何知府出题,于是江宁八骏都开始冥思苦想,如何写出一篇佳作。  

但徐青不讲武德。  

只见他并不落座,而是往前迈出一步,信口吟道:  

“丈夫只手把吴钩。”  

“这一句,不过老生常谈。”江宁八骏中,有人见徐青想学古人迈步成诗,先是一惊,听了第一句,却也觉得平常。  

徐青紧接着迈出第二步,  

“意气高于百尺楼。”  

八骏中,有人眉毛一挑。  

虽然字句一般,此诗的豪气却也出来了。  

不等他们细细品鉴。  

徐青第三步迈出,  

“一万年来谁著史。”  

第四步紧随其后,  

“八千里外觅封侯。”  

两句一出,其意气风发、凌云壮志勃然而出,满座不由寂静。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金宁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随后两联,如瀑布飞泄而下,轻松欢快,展现出徐青少年人的自信,以及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之情。  

这也是在座众人年少时的心境。  

何知府良久之后,赞许道:“此诗言有形而意勃发,可为上品。”  

吴巡按见弟子装了个大逼,起身道:“今日兴尽,到此为止吧。”  

他拉着徐青就要离席。  

何知府本待安排美色,吴巡按却推辞了。  

这种关键时候,还是别在外面过夜,免得出意外。  

何知府于是和众才子送吴巡按上岸。  

只见吴巡按上了马车前,得徐青附耳提醒,福至心灵,做了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楼船中,有藏在暗处,身着飞鱼服,腰提绣春刀的绣衣卫,将吴巡按的诗句记录下来,并写下评语,  

“或为能臣。”  

上面的内容,亦有徐青的诗和评价,  

“或为治世之人,亦可为…”结尾语,却犹豫再三,没有写全。  

“公明,刚才是不是附近有什么人?”吴巡按又不傻,徐青指点那两句,绝非无的放矢。  

何况上马车前,冷风一吹,他现在酒醒了大半。  

吴巡按可谓是大事不糊涂的典型,何况是关系仕途的事。  

徐青自是不隐瞒,“弟子的眼神还可以,刚才借着微光,约莫瞧见了两个绣衣卫藏在楼船上。”  

余下的话不用多说,吴巡按自己能领悟。  

听到绣衣卫,吴巡按先是紧张,随即轻松下来。  

早知道这个巡按御史绝非天上掉馅饼。  

但有绣衣卫监视,总不至于是炮灰。  

就算是炮灰,他的行动,上面大佬肯定是瞧得见的。  

只是,他这个巡按到底应该做什么?  

“是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紧紧围绕这两句诗来行动,明面上,谁也动不了本官。”吴巡按一下子心神通透起来。  

自己这个弟子收得好啊,冷眼旁观,直接瞧出事情的核心本质。  

他这个巡按御史,在其位,谋其政,只对君父负责,岂有做错的道理?  

他越琢磨,越觉得,徐青这两句诗实在是官场中的“至理名言”。  

国家即君父,君父即国家。  

在想不通的情况下,时时刻刻想着君父,做忠臣孝子便是。  

吴巡按欣喜不尽,拍着徐青肩膀:“我得公明,如鱼得水矣。”  

徐青只好谦虚谢礼,心里吐槽:“那你咋不给我取‘孔明’为字。”  

他一想,外界人给自己安什么及时雨的外号,简直是泼脏水嘛。最适合他的外号,起码得是“今亮”这个档次。  

不错,这个世界的历史里,也是有诸葛孔明的,但和徐青前世的历史不一样,孔明在五丈原没去世,并且还于旧都,只是也止步于此。  

“上次无意间看到的演义故事里,丞相用祈禳之法,摆下七星灯阵续命成功。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找到这玩意?”徐青暗自寻思。  

但徐青也清楚,真有的话,皇室世家这些存在找到的可能性比他大太多。  

何况人家孔明也就续了一波命。  

“人的肉身终归是要腐朽的。而没了肉身,灵魂无依无靠。运气好,像我之前一样,封禁在青铜镜里,运气差,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徐青暗自叹息。  

他做出那么多努力,青铜镜判定他的寿命也不过还剩三年多。  

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宅距离江宁河不远,徐青半路就和吴巡按告别,回到宅子里。  

周氏已经给徐青准备了醒酒汤,笑道:“青哥儿,你这年纪一天天渐长,该知晓点人事了。不如我去给你物色几个丫鬟,你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