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还是你损啊(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全可以坐享其成,没必要辛辛苦苦做这么多的准备。  

众人心中已经理解了他前段时间的古怪,这会儿却真的对他的工作方案充满了期待。  

邝玉生陪着李学武往厂区办公楼的方向走,边走边说道:“在高标准厂区建设的目标压力下,我这两年是一个好觉都没睡过。”  

“如果按照正常工期建设,今年的八月份就能全面完工,做设备调试和预生产准备。”  

他看向李学武,目光坚韧且充满了希望地讲道:“轧钢厂能有今天,还应该感谢您。”  

“哎——”李学武感慨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同他一起往前走,道:“我哪里在乎这些。”  

邝玉生为什么要当着那么多干部的面强调他对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工业管理工作的专业?为什么要提起过去的工作成绩?这是在宣传。  

没错,为了帮李学武在一线树立威望,在职工的心目中建立一个有能力、有文化、有事业心的形象,且是能走进一线听大家意见的领导形象。  

李学武当然理解他这么做的目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好态度。  

“集团给出的最后期限是今年的10月份。”他对邝玉生讲道:“你至少要在这个时间以前明确地告诉我轧钢厂能不能开工。”  

“你应该也关注到了。”  

他一边走着,一边提醒邝玉生道:“京新一厂也在加快推进建设的步伐,一撤一换,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衔接工作至关重要。”  

“集团要充分保证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也要保证新京一厂能够平稳运营。”  

“我知道,今年京城工业的轧钢生产计划还是咱们的。”邝玉生点点头,说道:“如果新京一厂不能开工,那咱们就要接明年的。”  

“我和李主任都不希望再给人家打一年的短工,这对咱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李学武看向他强调道:“既要保证京城的轧钢厂在停工的第一时间就能开展设备拆除工作,又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新京一厂复工。”  

“同时,钢城这边还要在第一时间安顿好调过来的职工,尽快恢复生产能力。”  

“嗯,这一点我们也在考虑。”邝玉生明显的压力很大,“计划已经做了第五版了。”  

“我不管你做了多少版。”李学武目光坚定地强调道:“你们轧钢厂绝对不能出问题。”  

“是,我保证。”邝玉生咬了咬牙,认真地保证道:“坚决不出问题。”  

“尽快吧,尽快把方案做好交给我。”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等集团审批完成,你们这边就提前做接收准备。”  

他看向不远处刚刚落成的办公楼,讲道:“一边调试机械,一边实验生产,一边恢复生产,尽量形成波浪式管理模式。”  

“我也知道蚂蚁搬家式的调运最费时费事,可这是咱们能想到最保险的办法了。”  

李学武所提到的轧钢厂搬迁计划其实早就开始了,这边的新厂区在建设,一些京城轧钢厂的干部就不断地抽调来这边工作。  

随着机关干部的抽调和调整,一些岗位工人也在调整的序列当中。  

有关于轧钢厂搬迁原职工是否有跟随的意愿调查早就开始了。坚决要跟着轧钢厂一起走的工人,这边也会提前做好安排和调动。  

机械安装、设备管理、工艺设计等等都需要专业的工人进行配合。  

而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红星轧钢厂的一些设备就已经在往新京一厂搬迁了。  

那些在意愿调查时表示要留在京城的职工,集团也做了分流处理。  

真有技术的,都会暂缓处理,普通工人则陆陆续续地按照集团先前同京城工业谈妥的协议来办,调动到新京一厂工作。  

按照原计划,红星钢铁集团将支援新京一厂至少一万五千名职工。  

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是因为新京一厂在投建的过程中,京城工业也进行了再投资。  

总不能完全搬运和接收红星厂的老旧设备不换代,这个机会正好扩大产能。  

所以新京一厂要用红星厂的设备,也从京城第二机械厂采购了新的设备机械。  

京城第二机械厂就是与红星厂深度合作的机械设计和生产企业,现在最红的产品当属仿造红星厂的汽车生产流水线设备了。  

新京一厂在扩容,且从红星厂三班倒的管理模式中看到了甜头,未来他们也要这么干。  

三倍生产达不到,两倍也行啊。  

委托培训管理的干部已经在红星钢铁集团体系中工作了两年了。今年完成交接以后,这些人将会带着这一万五千名工人去新京一厂。  

成熟的工人交出去,集团自己的轧钢厂不能不运营啊,所以还要稳固好自己的计划。  

让京城的职工来钢城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阻力,如果是拖家带口的已婚职工就更麻烦了。  

整体搬迁是多么难,这两年小三线建设已经体验过了,没有政策要求可真是不容易。  

红星轧钢厂搬迁至钢城以后,因全新设备、全新生产工艺和流程等等限制,再加上原本红星轧钢厂大而全的模式向专业化转变,在职工数量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李学武刚到红星厂工作的时候,厂里职工人数超过了一万三千人。这里说的是工人啊,还不包括干部,以及冶金厂这样的分厂。  

这几年发展下来,单纯属于轧钢厂的人数早就超过了三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