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阴世金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灵峰之上山石融化,变作熔岩。  

“原来是辟劫剑仙。”  

他笑意玩味,语气带着几分贵胄的矜持气度。  

“那道大风振巽扇可是落入剑仙手中?此扇于我颇有渊源。剑仙若能割爱,我愿另取一件灵宝相赠,权作交换,不知意下如何?”  

对方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咄咄逼人,相反还讲究几分礼数。  

‘毕竟是帝族出身,还要点脸面,和那扶尘道子不同.’  

许玄心中隐动,此刻将那一道水火恶甲先行镇压在雷池之下,取出那青白羽扇:  

“却不知,道友欲以何物来换?”  

宋世仪目光流转,似有金焰在眸底一闪而逝,最终定定落在那柄青白羽扇之上。  

他翻手便取出一柄瀚水之光流转的灵剑,光芒刺目,色为碧蓝,浩瀚之气萦绕在上。  

“我知剑仙手中缺了剑器,此乃古代不泱宫所传之物,泱水,灵宝一级,有一道倾覆消身之灾在上。”  

“单论威能,此剑绝不差大风振巽扇,剑仙可愿换取?”  

许玄稍有犹豫,眼下正缺剑器,虽然铸剑的灵物已经有了,但见着这一柄灵宝级别的剑器,心中还有隐隐有动。  

他此刻以心声问及天陀,只道:  

“可要换取?”  

大风振巽扇的妙处便是对应三灾,若是能再寻社雷、丁火之器,威能还有上涨,而这一柄剑器却是直接的杀力。  

“不换。”  

天陀语气渐冷,嗤笑道:  

“不泱宫是龙属覆灭的,其间多有些冲突阴谋,你平白无故沾这因果作甚?哪天就被龙属找上了。”  

“大风振巽扇是古代稀山的大炼师常晗所造,属于五禽玄扇之一,牵扯不多,用起来也放心。”  

许玄目光稍沉,收起羽扇,只道:  

“谢过道友好意,这灵剑太过贵重,只怕我拿不起,还是算了。”  

言毕,宋世仪神色倒是未有什么变化,只道:  

“既然如此,那便不强求了。”  

许玄此时拜别,驾雷而起,待起离去之后,这一座峰上的离火陡然一盛,将此峰彻底烧塌,化作一道道熔岩流淌。  

“可惜.”  

宋世仪神色稍肃,他心气极高,自然不愿搬出帝裔的身份压人,可对方这般拂了他的面子,未免让人有些怒气。  

离火再起,这位帝裔御风而上,不知所踪。  

玄峰高峻,真炁弥散。  

峰顶所立为一玄台,内有真炁之光变化,似是一枚纯白石珠,道气弥散,使得诸修纷纷御风而起,争夺此物。  

“素道神珠!”  

雷云滚滚,便见一着紫雷云纹轻甲的男子现身,青年样貌,只是眼神颇显沧桑,驾驭雷车,冲至峰前。  

正是殷雷山的宫鸣真人,他修成乘无咎,在这一片乱局中反倒是来去自如,少有被留的时候。  

更兼他手中端举着一尊山河雷鼎,内里数道紫府震雷变化,威势骇人,随手一击就打得旁人避退。  

真炁之物,去伪存真,持武修道,对于各个道统都有妙用,更别论如今的真炁可是显世大道,穆武山的那位大人更是如日中天。  

真炁近道,性好圆满,不增不减,故而常常化作灵珠,而这一枚素道神珠便是真炁修神一道的九珠之一,世间难寻。  

徐宫象驾驭雷车,挥舞电鞭,霎时便冲至峰顶,和三位神通齐齐出手,夺向此珠。  

他手中的山河殷雷鼎施威,此物乃是殷雷山第一灵器,内藏三道紫府震雷,分应电光、雷音和大泽,久经祭炼,同他性命融洽。  

此鼎落在他手中威势甚至超出其余道统的灵宝,三雷交转轰落,打得玄峰摇动,真炁动荡。  

眼看就要收入此珠,他心中大喜。以乘无咎的神妙,足以让他在这一片乱局中全身而退,而得了这一枚宝珠,此行便算圆满。  

杏黄离火忽地升腾而起,火线凝如罗网,骤然降下,硬生生将那一枚素道武珠截走。  

自离火中显出一道曼妙轻盈的身影,便见一袭胭脂色长裙飘摇,杏攸那张娇艳的脸上多出几分笑意。  

“宫鸣道友,代我向你家老真人问声好。”  

杏攸此时并不祭出那辛金玉剑,反而鼓动一阵刺目的青光,蕴土恶荒之气生发,化作千百精怪,噬咬而去。  

徐宫象当即催动雷鼎,将这一片精怪扫尽,可就这一瞬的功夫,那枚玄珠就已经被离火裹住,要落到杏攸手中。  

“你这丹鸟!”  

他自然识得对方来历,丹鸟一族历来都为宋氏效力,算是大离妖类之首,而这位丹鸟的手段更是高明,在洞天中不知夺得多少好处。  

杏攸正欲收入此珠,忽见一片殆光升腾而起,滚滚魔气行来,化作九首恶兽,张口噬咬,瞬间就将她的离火罗网吞下。  

“九婴!”  

这丹鸟心中稍惊,此兽生于坎离之间,乃是水火恶兆。  

可转瞬之间,她就反应过来,此物乃是类似器灵的东西,并非真正显化。  

这丹鸟当即身形一散,化作一朵朵离火凝成的杏花,飘然落下。  

这一片杏花飞雨瞬间将殆光焚尽,烧的这九婴蜷缩回去,而在这魔气之后又有一片银灿如华,飘忽似风的剑光斩来。  

漫天杏花为之一清,杏攸的身形被逼出,面色稍白,看向前方,便见一着玄黑赤云道袍的男子行出,手中雷剑稍显虚幻。  

这枚素道神珠落于许玄手中,他微微一笑,只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