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共同经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照日期,有预计的建设进度,还有具体人数。3  

从六月到九月的工期都已排好了,虽说不是细致到每个人的劳作量,至少将人分成一个个队伍,能够清楚知道每一队要做什么事。  

并且在一旁写着督建的御史是谁,少府是谁,工室令是谁。  

公子甚至将这个工期表就放在西渭河的河边,让人们看。  

张苍意外的发现,咸阳桥的建设进度很快,比预想的要快很多。  

如果将公子每天要做的事,以及每天的记录分开,那么至少还需要三个文吏辅佐。  

“张御史?公子何在?”  

听到监禄的话语声,张苍看着墙上的图表解释道:“少府准备了酒宴,说是还带来了几个美人,要与公子饮酒。”  

监禄稍稍颔首。  

西渭河的另一头,扶苏正喝着王贲带来的酒水。  

王贲酷爱美人与酒,扶苏也看着眼前这些美人起舞,一旁还有乐人在吹奏。  

本来王贲是给宫里选乐师,扶苏心中暗想着,只是顺便带来给我这个公子解闷?  

扶苏饮下一口酒水,道:“这是楚国的酒水?”  

王贲道:“楚人的米酒入口甜,后劲也不小。”  

扶苏神色一凛,缓缓搁下了酒碗。7  

江西老表的米酒,度数不高正是关中水果正丰收的季节,甚至还有西域送来的葡萄,扶苏吃着葡萄看着美人跳舞。  

身为少府,还要来察看咸阳桥的修建进度。  

直到夜色深了,扶苏扶着醉酒的王贲坐上马车,叮嘱道:“明天早朝,若是有人在廷议时说起少府今天巡视咸阳桥醉酒…”  

“公子放心,此事与公子无关。”王贲坐上了马车,口中还醉醺醺地道:“与公子无关,饮!”  

而后一群美人上了马车照顾着醉酒的王贲。  

扶苏忧心地看着马车远去,本想告诉他最好实话实说,像淳于越那样的御史可不好对付。  

不过也罢了,谁让王家对大秦有这么大的功劳,王贲有分寸,他知道这么做最多只是罚一些俸禄,以及会加长他儿子戍边的年月。  

但这对勋贵荣耀已到人臣巅峰的他们家来说,有这些行迹,反而显得他们家更安全,让始皇帝更放心。  

扶苏走回工地的小屋,就撞见了监禄。  

监禄行礼道:“公子,下个月就要放水了,下游的田亩要灌溉。”  

“禄大匠安排就好。”  

“臣领命。”  

六月中旬,每到夜里,关中炸雷此起彼伏。  

因天时不太好,咸阳桥的修建磕磕绊绊。  

酷暑当下,午时根本不能干活,到了晚上又容易遇到雷雨,这让工事的进度拖慢了许多。  

今天也是一样,午后雷声滚滚,雷电划过天空,大雨就倾盆而来。  

一场雨从午后一直下到了夜里。  

因一场雨,大半天不能施工,人力只能闲置,这无疑又是一种损失。  

在第二天,天刚要亮堂的时候,才可以赶工。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原本定在十一月就完工的咸阳桥,现在说不定要推迟到十二月。  

今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清晨,天才蒙蒙亮,扶苏就已热得一头的大汗,汗水浸湿了前领后背。  

随着人们一声声高喊,西渭河的堤坝被掘开。  

扶苏看着巨量的水流倾泻而下,目光看向立在河床的六根柱子。  

先是巨量的水流冲击柱子,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柱子依旧屹立不倒,直到水流平缓,河道水位稳定下来,还有河水在柱子打圈,形成了三两个小漩涡。  

直到那些小漩涡也不见了,立在河中的柱子依旧稳固。  

第一次完成这个工程的扶苏举着手中的竹简,宽大的袖子顺着手臂落下来,高声道:“彩!”  

民夫们也都欢呼着。  

众人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果这一次放水有什么意外,咸阳桥的建造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来下游的田地要灌溉,二来咸阳桥的工事又要推倒重来。  

现在看来,大功告成。  

这一个月,扶苏几乎是住在了这里,见到如此成果,如何能不高兴?  

这当然高兴,人们依旧在欢呼,也令人心中火热。  

张苍看着这一幕,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当人们有了一起经历的事,就有了共同的悲欢。  

现在张苍又理解了公子曾说过的,“人们的劳动与斗争总能够形成一片片壮丽的美景。”1  

监禄确实是个水利高手,他相当于咸阳桥的“总工程师”。1  

而自己这个公子所做的只是规划与管理。1  

“公子,有西域商队。”  

闻言,扶苏抬眼看去,见到了对岸拉着货物的西域商人,还有几头骆驼。  

扶苏心情很好,笑着与他们挥了挥手。  

而西域商队的人们,他们也朝着那位被众多穿着大秦官服的官吏们所簇拥的年轻人行礼。  

这些西域商人中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主持建造这座桥的人正是大秦的公子。  

正值西域瓜果丰收的时节,偶尔也会有西域商队来咸阳做买卖。  

或许很多年之后,当西域的商队再一次来到大秦,再一次来到西渭河边,走上横在西渭河两岸的咸阳桥上,眺望繁华的咸阳城,又会想起今天在这里朝着他们挥手的少年人,这个少年人建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5  

这个少年人之所以会挥手,只是因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