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封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道:“还望秦能够珍惜世人。”1  

“扶苏谨记。”  

“那么公子以为该如何治理天下呢?”  

扶苏道:“这也是我正在想的,无非是做一些对的事,将对的事做好,将错误的事纠正过来。”3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他李斯想让老夫能够留下来,为大秦为始皇帝效命,可老夫还未答应李斯,原本老夫是准备在今天离开咸阳的。”  

扶苏蹙眉而立,安静听着。  

“但有人说公子扶苏贤明,还有人说公子师从法家迟早会是下一个李斯,前两天公子还不在咸阳,老夫听了叔孙通与张苍所言公子近来的行状,才会在今天留下,见一见公子,也好回应李斯是去是留。”  

到现在,扶苏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甪里先生摆了摆宽大的衣袖,双手放在膝盖上端坐,问道:“公子觉得天下该如何治理。”  

扶苏还未开口。  

一直沉默的张苍就抢先言道:“先生,公子曾说荀子有言君者舟也,黔首者,水也…”  

扶苏退到了一旁,很自觉地将讲话的主导权交给老师。  

有些话,大秦的公子不能随便说,若是说了会被人利用,会被曲解。  

这个时候张苍能够站出来说话,扶苏心中感激这位老师,为弟子解惑,能够在关键的时候保护弟子,他是一位好老师。  

接下来,扶苏保持沉默,谈话交给了老师,老师与甪里先生正在谈着。  

张苍看起来也只有三十岁出头,却大有与甪里先生辩经的架势。4  

其学术与论述水平,不比甪里先生差。  

而后就说起了选官与用官的制度,扶苏记得这还是当初自己与这位老师提过的疑惑。  

那还是去年冬天的时候,师徒之间只是书信往来。  

万事都是开头难,哪怕这个开头要走十余年,要杀很多人。  

扶苏都觉得自己还年少,还有很多时间。  

老师与甪里先生又讲到人口,分封制能养多少人口,郡县制能养多少人口,为什么近一百年间,秦国的人口会增加这么多。  

直到廷议结束了,外面走动的官吏越来越多,也已是黄昏时分。  

甪里先生十分满意地点头,笑呵呵道:“公子寻了一个好老师。”  

扶苏道:“老先生见笑了。”  

而后张苍又与甪里先生走出博士府,双方在黄昏下分别。  

扶苏望着老先生离开的背影,低声道:“他老人家会留下来吗?”  

张苍缓缓摇头。  

甪里先生没说是否要留下来,他当然也不知道。  

始皇帝想要将六国博士都留在咸阳,丞相李斯给了情面,张苍与叔孙通又几番劝说,该做的努力也都做了,就算是留不住也不能勉强。  

张苍又道:“丞相说了,老先生若要走,派兵马护送,赐百金。”2  

扶苏道:“真是大方呀。”  

张苍道:“这是丞相向始皇帝进谏的,始皇帝答应的。”  

真的没有人去管楚王的死活,他被几个侍卫给带了离开咸阳宫,他这辈子或许会在咸阳默默无闻地老死,或者是病死。2  

这大概也是始皇帝给六国国君的人道了。  

当年的六国国君鲜有像现在这位楚王这般听话的。  

比如饿死的齐王,叛乱的韩王,派荆轲刺秦王的那位,都没什么好下场,大抵…他们不想活得像个黔首,可能连像黔首都不行吧。  

扶苏回到了高泉宫,翌日一早,朝中就休朝了,始皇帝昨晚与群臣饮宴,今天休朝也是情理之中。  

田安脚步匆匆来报,“公子,楚王被交给了咸阳城的一户人家照顾。”  

看来始皇帝根本不想为了这个一个楚王分心,至少楚王的衣食住行不用担忧了,就让他在咸阳默默无闻地活着。  

“公子,封赏也赐下了。”  

扶苏心中有些失落,当初没有参加廷议,没有见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王翦灭楚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就移交了兵权,将兵权交给了始皇帝。  

一路上边走边将兵马都散尽了,只留下了两千老秦军相伴。  

听罢田安的言语,扶苏才知道,王翦大将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封赏。  

始皇帝赐王翦彻侯,封号武成侯,这比当初白起的武安君还要高一级。  

赐封邑频阳,频阳是王翦的家乡,也是王翦长大的地方,子孙世袭。  

不止如此,还给了楚地吴县三百户封邑,吴县此地…那可是楚地核心最富裕的一片土地之一。  

特赐剑履上殿,岁禄万石。2  

王翦成了咸阳最闪耀的人。  

扶苏又觉得这是一位很有意思的老人家,他老人家得了赏赐之后就告老了。  

听说这位老人家在章台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着他的不容易。1  

其实,这就多少有些老不修了。  

扶苏很想为父皇说一句话,“你老人家带着六十万大军在外面跑,你觉得我父皇吃得好,睡得好吗?”1  

“公子,有人求见。”  

扶苏喝着碗中的热水,询问道:“谁?”  

“回公子,是右相。”  

说来御史府是副相的地盘,老秦人在冬天都是要窝冬的。  

去年,休朝窝冬,我这个公子也算是在御史府窝冬两个多月,还没与副相打过招呼,副相即是右丞相,朝中多称右相。  

冯去疾的年纪与李斯相当,就是看起来高瘦,比李斯还高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