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老一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后擦了擦手,又给炉子中添了些木材,将炉子下方的风口打开,如此炉子的火也就越来越大了。  

这个炉子是公子帮忙修好的,便于携带又好用。  

田安看到有热气从锅盖的缝隙中冒出来,满脸笑容地又去扯面。  

不多时,锅中香味就传了出来,扶苏揭开盖子见到了正在随着汤汁翻滚的羊肉。  

“好香的肉。”  

听到老将军的话语,扶苏忙将盖子重新盖上,将勺子也搁下,询问道:“老将军可用过饭了?”  

“老夫…”  

话说到一半,王翦的目光看着陶锅,又正色道:“可惜了,公子拜李斯为师,可惜当年老夫打得太慢了。”  

“何出此言?”  

“当年,末将要是早点去打楚国,说不定就能活捉荀子,把荀子抓到咸阳来教导公子。”8  

荀子:还好我死的早话语到了兴头上,扶苏将这锅羊肉端了下来,让老将军边吃边说。  

王翦嘴里还嚼着烫嘴的羊肉。  

扶苏问道:“老将军还见过荀子?”  

“末将也想不起来上一次见到荀子是什么时候了。”  

扶苏见面条煮好了,便捞起一些放入老将军的碗中。  

王翦吃完了锅中的羊肉,再将面条伴着余下的汤汁一口气吃完。  

吃罢,他老人家舒服地长出一口气,感慨道:“公子这一锅,值万金。”3  

田安勤快地继续拉着面条。  

扶苏听着王翦大将军说着当年打仗的事。  

一老一少坐在函谷关下,一个愿听一个愿说。  

关于当年征战天下的事迹,王翦大将军可以说三天三夜不带停的。  

在王贲与章邯的护送下,扶苏与老将军同乘一车,一路上还在听着老将军讲当年。2  

来函谷关时,队伍只有一千铁骑,现在要去咸阳了,队伍的规模扩大到了六千人。  

除却那还在护送的一千铁骑,还有五千老秦军。  

六千人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六千兵马一起走动着,就怕到一个地方就吃空一个地方。1  

哪个村县经得住六千人的吃用。1  

章邯是个办事很得力的人,他连夜奔走各地调粮,大军走了一天,就提前准备好了今天驻扎的地点与粮草。  

现在章邯应该是在安排明天的粮草了。  

王翦道:“这些都是公子安排的?”  

扶苏解释道:“我让章邯将军去办的,我有个习惯让老将军见笑。”  

“公子有什么习惯?”  

“总是今天想明天的事,春天想夏天的事。”  

王翦抚须笑着点头道:“这是好事。”  

扶苏问道:“项燕很厉害吗?”  

“老夫有六十万大军,他项燕就算是再厉害,还能敌得过六十万大军吗?”13  

言罢,王翦爽朗地笑着,“哈哈哈!”  

扶苏了然点头,秦灭楚国的过程是十分曲折的,到底过程如何,敌人与对手如何,只有这些老秦军与王翦知道,他老人家是说得简单了。  

回去路上明显比来时更加顺畅了。  

谷雨之后,关中的气候明显回暖,晒久了会有些许汗意。  

老将军与公子扶苏走了一路,说了一路,也吃了一路。  

沿途,老秦军们各自散去了,多数都回了自己家。  

就快要到咸阳,来到了商颜山附近。  

那驾载着楚王的囚车就稳稳地在队伍中,扶苏小声问道:“就没有楚人来劫囚吗?”  

王翦摇头道:“没有。”  

“为何?”  

“他们楚人自己都看不上这个楚王,谁会来救他。”1  

“扶苏受教了。”  

一边说着,扶苏还惊疑,原来还有这样的啊…  

王翦又道:“公子不用过谦,楚国那点破事大家都知道。”  

楚国的春申君之后,权臣李园与楚幽王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他们的内部已烂了,谁都想要得到更多,谁都想要权力。  

王翦道:“公子,楚国本来是有机会的,哈哈…老夫就笃定他楚王没魄力杀了权臣,也没魄力决断国事。”  

“是呀…”  

扶苏不住点头,相比秦国那真是说杀就杀,即便是扳倒吕不韦的时候根本就没犹豫,要杀吕不韦的时候,父皇最多只是内心挣扎一番,委婉地给了一封书信。  

而后不用刀斧手,吕不韦自己就自杀了。  

所以呀,一个君王在位,气魄和决断力很重要。  

“前车之鉴,扶苏学到了,感谢老将军教导。”1  

“哈哈哈!”王翦笑得更开怀了,这个公子真是越看越欣赏,虽还年幼就已如此贤明谦逊。  

队伍临时在商颜山休息,扶苏要去村子里处置一些事。  

王贲守在老父亲身边,今夜不知为何,老父亲似乎做梦了,做梦都在笑。  

翌日,咸阳城遥遥在望,天还未亮,队伍就要启程前往咸阳。  

王翦早早睡醒,询问道:“公子可都安排好了?”  

“这里一切都好,请老将军上马!”  

“贲儿,给老夫披甲!”  

原本穿着一身布衣的老将军重新穿上了战甲,整个人看起来貌似年轻了十岁。  

可老将军也真的年迈了,需要王贲扶着才能上战马。  

田安牵着一匹马儿而来,行礼道:“公子,马匹准备好了。”  

这匹马儿通体黝黑,阳光下还有些发亮的反光。  

战马看起来高大且有力量感,扶苏拉住缰绳翻身上马。  

这匹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