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成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兴得讲话没过脑子,又改口道:“我在御史府看过你的文书,你有修建河道与桥梁的经验,还有与郑国共事的经历。”  

“禄,浅薄之见,让公子见笑了。”  

扶苏又将图收了起来,交到他手中,道:“我知道你在朝中没什么朋友,但我与少府交好,少府能派出人手,帮助我们修建西渭河桥。”  

听到公子称了一声我们,田安注意到这个监禄的神色越发忐忑了。  

扶苏道:“谷雨之后,我会安排少府的人手来见你。”  

“臣领命。”  

与他说定之后,扶苏就准备离开,天上依旧下着冰粒,但势头没这么大了。  

“公子莫怪老奴多言,老奴只是担心他难当大任。”  

“冯副相还是有识人之明的,留着监禄的文书,而且还要求他修缮上林苑…”  

言罢,扶苏又觉得大秦的副相冯去疾也肯定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监禄举荐给始皇帝。  

田安戴着斗笠,任由冰粒打在身上,他赶着马车面带笑容,公子在御史府看了一个月的文书,就连程邈在那一个月都胖了许多。2  

看了一个月的文书之后,公子对朝政越发清楚了,做什么事找什么人,也都清清楚楚。  

公子善学,别人需要学很久才能掌握的能力,公子往往就掌握得很快。  

更不要说,公子前往御史台看文书那可是整整一个月风雪无阻。  

而公子一个人在御史府有时一坐就是枯坐一整天,一整天不与任何人说话,安静查阅文书。  

田安的眼角湿润,他感觉公子就像当年秦孝公,那位为人厚重且坚韧的秦孝公又回来了。12  

这场冻雨到了午时才停,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粒。  

扶苏回到高泉宫之后,又给张苍去了书信。  

临近夜晚的时候,就有人带来了张苍的回信。  

扶苏正在给一条烤鱼挑着鱼刺,以此来消磨时间,等田安将老师的书信递上来,这才打开竹简看着。  

田安道:“公子,这鱼凉了可就腥了。”  

扶苏的目光看着竹简,道:“喂鱼。”  

田安笑着端起盘子,将这条烤鱼丢入了鱼池中。11  

高泉宫的人们很高兴,公子所期盼的梅花终于开了,原本应该在去年入冬开放的梅花,到了今年二月才开。  

晚是晚了一些,但总算开了。  

公子修建西渭桥的大事,也终于有了着落。  

秦国是有开春大朝会的规矩的,在漫长的寒冬时节秦国会休朝,等到来年谷雨之后才会有开春大朝会。  

这个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暖春还未到来,冻雨却先至。  

这天气令人担忧,切莫耽误了农时。  

秦人习惯了耕与战的生活,人们都期盼着寒冬早点离开关中,让人们可以早点去田地里劳作。  

今天,一队人马路过商颜山,章邯远远看到了车驾的规模就当即行礼,如此规模还会有谁,能让蒙武大将军与王贲护送,必然是始皇帝。  

那车驾距离商颜山并不近,大概有三五里地。  

不多时,一队骑兵驰骋而来,领队的正是蒙武大将军与副丞相冯去疾。  

章邯躬身立在一旁,任由蒙武大将军与冯去疾进入村子。  

大军没有拿这里的粮食,也没有过问低头行礼的叔孙通与李由,只是那位副相询问了一群孩子。  

叔孙通使劲眨了眨眼,这位大秦的副相真的在询问孩子。  

在公子家仆们担忧的目光下,他们的孩子十分从容地回答了副相的问题。  

听了孩子们从容的回话,就连叔孙通都觉得。  

他多半是真的教出了三百个不得了的弟子,可教这些孩子的人不只是自己,还有李由与张苍。  

始皇帝的车驾就在商颜山的北面停着。  

冯去疾策马来到了车驾边,行礼道:“臣都询问过了。”  

“扶苏对那里做了什么?”  

“公子让叔孙通与张苍教那些孩子。”  

“教?呵呵呵…”  

车驾内传来了始皇帝的笑声,“叔孙通是孔子后人的弟子,张苍是荀子的弟子,扶苏把这两人放在了一起,倒是有意思。”  

冯去疾道:“臣问了那些孩子,他们都学了什么,他们说学了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当年商君变法,为了让黔首能够信任秦官,商君就下令谁能够将一根木头扛到城北,就能得到一百金,可那时候没有黔首相信,当有一人真的将木头扛到了城北,商君真的赏赐了对方一百金,如此,黔首们只信商君。”  

车驾内安静了许多,冯去疾也相信始皇帝是知道这件事的。  

因为这个故事是真事,早就在一百年前,就在秦人之间传遍了。  

未等始皇帝回话,冯去疾又道:“臣问那些孩子,为何给他们讲这些故事,孩子们说秦法赏罚分明,有功必要赏,在秦为官就要取信于黔首,唯有取信于万万千的黔首,秦法才能立足。”1  

“官吏必有职责所系,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乃官吏执行之魄力,不取信于民何以为官?”  

“唉,这天下这么大,能有几个商君?”  

车驾内的始皇帝一声感慨,车驾外一众官吏与将军纷纷肃穆行礼。  

“回宫,朕也想看看那些故事了。”  

蒙武朗声道:“回宫!”  

这支庞大的护送队伍,只是出来短短半天,又匆匆回去了。  

一个故事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