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林元的底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充斥着无穷烈阳的赤红色世界,林元一丝心神凝聚的化身,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四周。  

赤红色世界最高处,站着一道身影。  

祂有亿万相。  

林元每次观看都有不同的体验感悟。  

此座赤红色世界,林元在凝聚出第三万枚烈阳之种时。  

也曾经进来过。  

至高处那道身影,大概率就是烈阳古国的始祖,一位十三阶时间生命。  

原本林元觉得自己能够进入这座赤红色世界,完全是侥幸、是偶尔。  

然而在凝聚出第三万三千枚烈阳之种,林元赫然发现,自己与这座赤红色世界,隐隐建立某种联系。  

通过这种联系,可以再次降临进入。  

意识到这点,林元每隔一段时间,便进来一趟。  

没办法,这座赤红色世界,看起来是纯粹的火之世界。  

但自己感悟,却发现这座世界的‘火’,竟然蕴含万千大道规则,至少林元所感悟到的规则大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此外最高处那道疑似烈阳始祖的身影,更是给林元极大的震撼。  

在混沌虚空,就算是绝世大圣,都在苦苦追寻十三阶生命的步伐,想要为自己冲击十三阶,提升一丝微末可能。  

但在这座源世界?他竟然可以如此近距离直视一位十三阶时间生命?  

这要是换做混沌虚空那些绝世大圣,估计会眼红的发狂,玄皇陛下、魔玉楼主人这等绝世大圣,做梦都想拥有林元这等机遇。  

“我能进入这处世界,是因为凝聚出足够数量的烈阳之种。”  

林元很清楚自己为何能够出现在此处,还是因为自己体内流淌着烈阳始祖微薄的血脉,再加上烈阳之种的缘故。  

“可惜,如今我所凝聚的烈阳之种,距离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枚,还差最后一枚.”  

林元神色有些无奈。  

三十五年前,林元便凝聚出第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二枚烈阳之种,此后便一直在尝试凝聚最后一枚烈阳之种。  

越是临近,林元便越能感受到,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枚烈阳之种,是截然不同的领域。  

届时,所有烈阳之种将在体内形成完整的大循环。  

此种大循环一旦形成,对于自己而言,会是大蜕变。  

“慢慢来。”  

“才过去千年而已。”  

林元思绪收敛,最后一枚烈阳之种之复杂晦涩,即便是他都得仔细参悟,进而才有望尝试凝聚。  

虽然艰难,但以林元的逆天悟性,应该就是时间问题。  

一千年不行,那就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  

“不能再观看了。”  

林元在此处赤红色世界待了一会,便有些坚持不住。  

此处世界充斥着无处不在的烈阳之火,林元心神能够降临,是借助烈阳之种的庇护,但这种庇护有着时间限制。  

下一刻。  

林元心神凝聚的化身消散。  

焚天院内。  

林元睁开双眼。  

“千年时间闭关修炼,于我来说,仿佛就眨了个眼”  

林元心里想着,生命层次越高,对时间的概念便越是模糊,在那些大尊天尊眼里,闭关过去千万年亿万年再正常不过。  

千年?连打个盹都不够。  

“不过这千年,我的提升还算是巨大”  

林元脸上浮现笑容,最大的收获,便是混沌规则达到二重境。  

混沌一重境到二重境,看起来仅仅提升一重,实际上却是林元不知道悟出多少规则大道,然后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混沌规则的提升,无法直接感悟,而是需要不断悟出悟透更多更广的规则大道。  

正常来说,混沌尊者们起步就是混沌规则一重境感悟,接下来想要达到二重境,则是需要十个宇宙纪、数十个宇宙纪去慢慢感悟万千规则。  

但林元仅仅花费千年时间就做到了。  

且还不算林元的生命层次只有辟道境,而那些尊者们,却有着混沌境的生命层次。  

生命层次越高,感悟规则也就越容易越简单。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只是,混沌规则感悟达到二重境,但以混沌规则为根基,演化出太极阴阳之力,暂时没有什么头绪。”  

林元心里想着。  

在他原本的预估中,想要演化出混沌阴阳太极,混沌规则至少达到二重境。  

但二重境的混沌规则,只是演化出混沌阴阳太极的前提条件之一,不是所有条件。  

“混沌生阴阳,混沌生太极到底是如何生?如何演化?”  

林元思索着,“这是独属于我的道路,混沌阴阳太极,不管是在混沌虚空,还是这座源世界,根本没有先例。”  

其实就算是看似相同的道路,根本上也是不同。  

比如青焚侯所走的混沌之火,与其他大尊的混沌之火完全不一样,青焚侯的混沌之火,是天青,是焚烧。  

哪怕相似的混沌之火道路,也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混沌阴阳太极更是如此。  

“如果不是可以进入那处赤红色世界,能够观看到烈阳始祖那等十三阶时间生命,我想要演化出混沌阴阳太极,怕是十万年百万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林元暗自想到。  

若只是单纯的演化出混沌之阴,又或者是混沌之阳,对林元而言,并不存在什么难度,但林元不满足只演化一种道路。  

他自二阶开始,便是以阴阳太极铸造根基,如今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