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伥魂夜行千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急,尉迟崇武出征的当日。  

殿前。  

尉迟崇武披着明光铠,立于丹墀之下。  

他双手捧持鱼符,而殿中执事官以金盘捧来太牢三牲之血。  

执事官以朱砂笔尖浸染鲜血,在尉迟崇武的素麻战袍上画出符咒,这是太常寺按照“禡祭“之仪所画。  

辰时三刻,殿门次第洞开。  

尉迟崇武趋步至御座七步外,对着天子行再拜之礼。  

阮虎一抬手,兵部尚书便奉鎏金铜匣出列,轻轻拿出匣中玄铁虎符与尉迟崇武怀中鱼符对应拼合,严丝合缝。  

宦官展开黄麻诏书时,宣读着诏令。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  

随后,尉迟崇武来到朱雀门前,太仆寺卿亲执白旄黄钺立于五重牙旗之下。  

尉迟崇武按剑踏上青牛拉载的素车,掌固官刲羊血衅鼓,朱雀门前的八百玄甲军齐唱无衣。  

鼓角声中。  

西京的百姓也跟着一起呼喊起来,并且开始投掷的铜钱到路上,这些是所谓的“买路钱“。  

日晷移向午位,正午到了。  

也是时候出发了。  

尉迟崇武接过监军使奉上的金装仪刀,这柄镶嵌宝石的横刀并非真正的武器而是礼具,尉迟崇武接过后又交给了行军长史保管。  

大道两旁。  

乐工奏响破阵乐,六军将士以枪杆击地三呼“万岁“。  

西京城十二门同时升起狼烟,青色烟柱直冲霄汉。  

大军终于出发,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  

皇城之内。  

阮虎虽然看不见那景象,但是依旧远远注视着大军远去的方向。  

阮虎对于尉迟崇武的出兵剿灭环首蛮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担忧。  

第一,禁军经过阮虎的一系列重整之后,是能打和可用的。  

第二,环首蛮那边的情况,阮虎这边已经掌握清楚了。  

事到如今。  

重要的反而不是环首蛮,而是环首蛮背后可能发生的变故,以及尉迟崇武重设西蛮义从府可能带来的变化。  

因此。  

此时此刻对于阮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等待着接下来的变化,并且在接下来的变故之中掌握主动,随时准备好应对更大的危机。  

尉迟崇武带走了五千禁军,同时准备整合西蛮义从府,总数大约两万兵。  

而他这里,也还需要一支能够打开局面的强大力量。  

阮虎站在原地良久没有动,这个时候一名寺人走上前来,悄声对着他说了一句。  

“陛下!”  

“天女宫宫司求见。”  

阮虎没有离开原地,直接召那天女宫宫司求见。  

那宫司来了之后跪在地上,第一句话便是。  

“禀告陛下,驴首炼成了!”  

阮虎需要的东西来了。  

阮虎:“在哪?”  

宫司:“现在封煌山,不日便到。”  

-------  

阮虎又一次来到了天女宫。  

因为其本就在皇城脚跟下,因此阮虎过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从一座宫殿来到了另一座宫殿,似乎根本就没有走出去皇城。  

驴将军和神驺军是要以白姑神的神通来炼成的,而整个过程又是由天女宫的宫司、巫祝主持,总归来说整件事是妙香天女来负责。  

因此,阮虎又来找她了。  

穿过一层层白色帷幕,就像是踏过一层层云梯,等到了那最深处弥漫着袅袅香烟的画壁前,阮虎就仿佛已经站在了天阙的大门前。  

以手触及画壁,瞬间天旋地转。  

阮虎便化作神帝仙君,走下仙娥、神将、天兵迎拜的道路,进入了那座原本被画在壁上的巍峨仙阙中。  

茶案放置在立于绝壁的长廊之上。  

一边品茗,一边俯瞰沧海桑田,意境非凡。  

天女跪坐在一侧准备着,阮虎上前直接坐下。  

他向来直来直去:“那驺将军炼成之后,神驺军之事也该做打算了,还得请天女出手相助。”  

天女说:“那异兽在封煌山以神道之法立法身塑像,如今庙宇已立,还得供奉经年,方可成全功。”  

“等那驴首回来之后,还得寻一人与那驴首血契,方可成将。”  

“而光是驴首炼成,也只是开始。”  

“这神驺军的练成,更是需大量善于骑射之人,一时半会也难以凑齐。”  

“陛下,这事情急切不得。”  

没错,那驴首被阮虎选出来之后,便立了一座庙在那封煌山上,叫做神驺将军庙。  

而原本的驴子军陵墓所在的地方也被赐名,叫做了将军坟。  

阮虎说:“可是时不我待啊!”  

天女却听出了阮虎心中的急切:“陛下如今急促,是在担忧巫郡之事?”  

阮虎说:“巫郡蛮乱不足为据,朕是担心接下来的事情。”  

天女不再劝慰,而是直接召出和神驺军有关的核心人物。  

“白姑!”  

妙香天女一声呼唤,两侧站着的成群宫娥装扮的身影之中的一个走了出来。  

阮虎看向了白姑。  

其似乎也成为了天女之一,穿着一身白衣。  

只是看起来,在众天女之中排位依旧算不上高,连挤到前面的资格都没有。  

“陛下!”  

白姑施礼,随后便在妙香天女身后低着头谈论起了如何炼了那驴首。  

“有两个法门。”  

“一个,是让人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喂给那驴首吃了,日后自然以驴首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