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他为烈阳,而我逐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32章他为烈阳,而我逐日负责交流的专员坐在蒲团之上,与赵昺平行。  

他名为林景,是环卫局京城总部的特遣高级专员,在赵昺升任战略级后,他便充任这位大能的贴身秘书,算是局内与他走的最近的人,也是极少数知晓他真名与详细资料的人。  

也正因如此,他比常人更清楚这位大能资料保密的缘由。  

在步入现代的今日,华国境内竟还存在着一位真正的古代皇帝,还是掌握着社会资料的战略级,多重身份加持之下,说他是当今大能中最特别最敏感的存在也不为过。  

但现在,似乎又一个更特别的存在出现了。  

“依您方才所说.您的火术与枪术,都是承接了那位师尊的衣钵?”  

“承接衣钵?”赵昺轻轻摇了摇头,“以如今我之功力,不过只是学到了些许他的技艺、悟到了些许皮毛而已。”  

“数百年前我的确有过触碰烈日之心,但越是向上,我越能明白我与他之间的差距。他是我之所向,但我永远无法赶上他,这一点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林景注视着面前的赵昺,眼中有些微的惊异闪动。  

平日之中,火圣给人的印象不说惜字如金、也绝对称不上健谈,除却必要的交流之外几乎不会说什么多余的话,更少有“聊天”这项活动。  

但在提及那位“师尊”的时候,这位向来沉默的大能竟一反常态,不仅话量显著增加,还不仅限于事实,而是带上了无数的修辞甚至可以称之为是“吹捧”。  

“当今世人.你们是如何看待大宋一朝的?”赵昺突然冷不丁开口问,话锋忽地一转。  

向来少言的火圣居然主动挑起话题,这让林景猝不及防,犹豫许久才开口。  

“宋朝.是华国史上的重要时代,在朝廷在您亲族的带领下,诞生了空前的经济与文化盛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日,曾有位大家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他说话时,赵昺始终不作声响,只是坐在那静静地听着,直至林景讲完,他才重又开口。  

“是这样么?”赵昺道,“但此前我上网观阅时看到许多人将大宋称为大怂、锉宋,说宋是个畸形且孱弱的朝代,受尽了外族凌辱。”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每说出一句,身后林景的表情便扭曲一分,如果表情也能发出声音,那么现在他的脸上无疑是拉响了防空警报。  

在没有任务的时间内,火圣大都会在私人住处足不出户。此前包括他在内,外人大都以为这是大能在闭关,并没有在这方面多想。  

结果他居然是宅在家里上网?!还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社区论坛?  

“您别在意那些言论。”林景赶忙找补,“现今网络言论管控不严,总有别有用心者发表不当言论试图扭曲导向,我们后续一定加强舆论管控.”  

“不必。”  

赵昺轻轻摇头:“以我所见,他们说的并无错误。在当初在长生天到来之时,大宋境内状况的确如此。偌大中原无一人敢与之为战,我的祖辈们只有不断地交纳岁币、与敌议和.连那时的蒙鞑都说,我们是食草的羔羊,而他们是野兽。”  

林景几次张口欲说,又几次欲言又止。身为高级专员,他自然知晓赵昺口中的那段史料。  

11世纪左右,长生天信仰群体达到鼎盛,契丹、金人等强势部族轮番崛起,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直至步入13世纪,千古第一的天之代行人铁木真诞生,以一己之力统一了整个草原,将长生天子民带到了千古未有的高度,放眼整个欧亚大陆无人可为其敌手,当时的南宋王朝自然也被包括在内。  

在蒙古南下入驻中原后,不足50年的时间,南宋疆土便一步步被蚕食殆尽。凡俗历史如此,其背后修真界的情况自然不必多说。  

根据粗略的估计,在蒙古南下至元朝建立的50年间,一半以上的中原仙门覆灭,剩余宗门或封门隐退、或臣服归顺,中原地界找不出一人可与之为敌。  

这一切于后人而言只是冰冷的文字记述,但赵昺却是亲历者,那最绝望的一刻真真切切地留在他的记忆当中。  

崖山海战,蒙古在长生天信仰的加持下,仅用了不足两万人便攻破了大宋二十万军民。  

对他、或者说对那时的中原人而言,蒙古之名便是不败神话的代名词,铁蹄所到之处,他们唯有败走一道。  

八百年过去,如今崖山之下的那片大海已经干涸,当初连片的战船早已化作尘埃,但他仍清晰地记得那大海中大宋二十万军民的哀鸣,记得“蒙古”这个词曾给他带来的深入骨髓的恐惧,那种恐惧与恒冰的寒冷交织,牢牢地铭刻在灵魂之上。“但当我再度醒来时,一切都变了。”  

赵昺垂下眼,轻轻地抚过手中的长枪。眼下这枪中并无灵力灌注,摸上去手感冰冷,正如他记忆当中崖山之下的那块恒冰。  

“崖山海战之后,我大约在恒冰中沉睡了60年,而后被师尊所救出,从此追随于他——在当时,与我一同追随他的还有数百个从蒙古铁蹄下幸存的中原宗门。他并未建立过自己的势力,但凡听到他名号的修仙之人,无不前来归附,随他一同讨伐蒙鞑。”  

“那时长生天的子民尚存于中原上,大约有数百个部族。在脱困后不久,我们便再度遇上了其中的一支部族,也是那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